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两类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

发布时间:2017-10-27 01:19

  本文关键词:两类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


  更多相关文章: 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 Hyers-Ulam稳定性 不动点定理


【摘要】:本文首先给出了两类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然后证明了这两类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Hyers-Ulam急定性.我们给出了两种证明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直接方法证明,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不动点定理来证明.根据内容本文分为以下三章: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泛函方程稳定性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的理论背景.第二章首先给出了两类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形式.然后用直接方法证明了这两类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设x是一个实的向量空间,Y是一个巴拿赫空间,f:X→Gb(Y)是一个映射.若对于(?)x1….,xl,∈X,f均满足则f称为第一型的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若对于(?)x1,…,xl,∈X,f均满足其中i满足1il,则函数f称为第二型的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在第三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不动点定理,然后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这两类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
【关键词】: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 Hyers-Ulam稳定性 不动点定理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75.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绪论6-8
  • 第二章 两类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8-16
  • §2.1 引言8
  • §2.2 预备知识和引理8-9
  • §2.3 第一型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9-13
  • §2.4 第二型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13-16
  • 第三章 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两类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16-25
  • §3.1 引言16
  • §3.2 预备知识和引理16
  • §3.3 用不动点定理证明第一型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16-20
  • §3.4 用不动点定理证明第二型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20-25
  • 参考文献25-27
  • 致谢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杨莹;曹怀信;;复合泛函方程的稳定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玉强;郭艳平;;一类二次泛函方程的稳定性(英文)[J];德州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王利广;刘博;;一类源自可加、二次、三次和四次映射的泛函方程的模糊稳定性[J];数学学报;2012年05期

4 王利广;刘博;孙宗娟;;一类源自二次和三次映射的混合泛函方程的模糊稳定性[J];应用泛函分析学报;2013年02期

5 于琛;;一类泛函方程的近似解法[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1期

6 黄南京;动态规划中提出的一类泛函方程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7 刘彦佩;组合泛函方程和新进展[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杨玉华;带有强迫项的泛函方程解的性质[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1期

9 吕咏梅;周永权;;求解泛函方程的泛函网络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24期

10 沈洁;曾雪;曹天水;;源于动态规划的组合型泛函方程解的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乘明;;泛函微分与泛函方程的数值稳定性[A];第九届全国微分方程数值方法暨第六届全国仿真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博;几类混合泛函方程的模糊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雪;源于动态规划的组合型泛函方程的解及其性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艳艳;混合二三次可加泛函方程的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祝仙仙;两类广义可加的集值泛函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白然;多重范数空间上几类泛函方程的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静;一类泛函方程和泛函不等式的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培荣;几类泛函方程在群上的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霞;几类混合泛函方程的随机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宗娟;几类混合泛函方程的直觉模糊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晓們;泛函方程稳定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1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101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