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6:14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污水处理 优化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 活性污泥 数学模型


【摘要】:构建了综合考虑出水水质、污泥产量和系统能耗的运行成本指数CPI,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AAO)系统的AAO、倒置AAO(RAAO)和缺氧/好氧(AO)3种模式进行对比优化研究.在处理成本相近的前提下,在污泥龄5~25d范围内AAO模式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聚磷菌浓度明显高于RAAO和AO模式.在运行模式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回流比优化确定了排放标准约束下AAO工艺的达标运行区域和最佳运行工况.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工况能够显著改善出水水质,出水高于一级A的时间由78.4%下降至37.7%,CPI降低3.9%.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关键词】污水处理 优化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 活性污泥 数学模型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063403) 上海市科委能力建设计划项目(12250500900)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近年来,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加剧使得脱氮除磷成为污水处理厂的首要任务.作为最为广泛应用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营造和复杂的操作变量控制实现了污水中COD和营养元素的同步去除[1-4].张波[5]通过AAO工艺厌氧和缺氧段的倒置提出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介绍B銉hnke的吸附活性污泥两段生物法[J];污染防治技术;1993年03期

2 赵亚乾,杨镭,李康敏,黄晓晖 ,方志健;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与活性污泥的固定化技术[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9期

3 李探微,韦苏,SillkeBen,AngenikaBan;气提式循环反应器生物膜与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年03期

4 江树志;关于影响活性污泥沉降因素及设计沉淀池应注意问题的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陈吉庆;SBR法废水生化处理简介[J];中国氯碱;1999年03期

6 许宏良;;废水活性污泥生物处理中的丝状细菌[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8期

7 卓琳;傅敏;陈盛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泥中金属元素含量[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8年01期

8 黎秋华;李平;陈忠正;吴锦华;梁世中;;活性污泥高质量总RNA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余宗学;严学亿;安立超;;耐盐微生物的培养与高含盐废水处理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12期

10 王发珍;李天增;;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J];建设科技;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徐军;;保定鲁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评价[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崔成武;;低rbCOD及VFAs下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活性污泥水解技术[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芸;;活性污泥生化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运用[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昱;高孟春;杨敏;胡建英;;利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呼吸醌[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源;孟凡刚;周忠波;黄国城;高贵和;;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时硝化反硝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李培睿;李宗义;王振宇;王海磊;贾蕴丽;;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冯生华;刘延华;;生物除磷糖控制(CHC)工艺的试验研究[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六期)[C];2000年

9 易洋;周勉;曾茂军;;磁生物反应器试验研究[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声贵;许木启;周可新;曹宏;;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种群动态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效能的关系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国军;制药污水成为湖北环保新难题[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来洁;追踪污水变清的奥秘[N];经济日报;2009年

3 记者 燕冰邋通讯员 蔡晓臻;“机器人”吞污泥吐肥料治蓝藻[N];苏州日报;2008年

4 李平;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省环保专项验收[N];武威日报;2007年

5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夏昕;活性污泥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陈希;污水处理全过程[N];大众科技报;2004年

7 徐琦;西朗污水处理项目技术领先[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吴迪;污水滤清“把关人”[N];北京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庞惠文;化腐朽为神奇[N];钦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丹云 通讯员 冯茂芬;资源“死”变“活”[N];中国冶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永;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金娟;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陈晓飞;基于生物捕食的剩余活性污泥减量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刘翔;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江映翔;紫外线损伤微生物机理及增强活性污泥降解特性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于洁;热水解联合氯化钙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性能[D];浙江大学;2013年

7 杨知勋;海洋钻井平台废弃税基泥浆生物降解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俊建;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金敏;用于活性污泥性能评价的微生物群落芯片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韩伟;“活性污泥—生物膜”一体式复合生物制氢工艺的运行与控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天山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2 石小锋;磷钙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选择试验[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黄平;循环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CAS-BT)污水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4 范石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5 李玉新;基于ASM3的活性污泥模型改进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朱现信;高压静电场促进活性污泥絮体沉淀和改善其活性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王传花;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探索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8 李志颖;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系统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鲜吉成;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吴坚扎西;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污泥相关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8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108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