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开发过程中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7-11-07 03:26

  本文关键词:开发过程中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油藏开发 渗流场 应力场 温度场 流固耦合作用 数学模型


【摘要】:以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和传热学的理论为基础 ,研究油藏非等温情况下流体渗流与岩体变形之间相互的力学作用 ,建立三场 (渗流场、温度场和应力场 )及其耦合作用时的数学方程。为研究稠油油藏油气运移规律 ,准确进行油藏数值模拟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流体渗流与岩体变形存在耦合作用 ;在稠油热采过程中 ,还要考虑温度场的影响。流体渗流场、地应力场和地温场相互耦合的数学模型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除可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外 ,还可用于深部地下工程和地热能源的开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
【分类号】:TE319
【正文快照】: 前 言在传统的渗流理论中 ,一般假设流体流动的多孔介质骨架是完全刚性的 ,即在孔隙流体压力变化的过程中 ,固体骨架不产生任何弹塑性变形。虽然这种简化可以得到问题的近似解 ,但存在许多缺陷 ,而且也不切合现场生产实际。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 ,随着流体的不断采出 ,孔隙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军,刘先贵;煤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2 刘建军,梁冰,章梦涛;非等温条件下煤层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利,邰英楼,王来贵;水—煤层气两相流体在煤层中的渗流规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2 王学滨,潘一山;考虑围压及孔隙压力的岩石试件应力与应变关系解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唐巨鹏,李英杰,潘一山;阜新五龙矿深部冲击地压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4 刘先贵,刘建军;降压开采对低渗储层渗透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5 张永利,王来贵,章梦涛,吴恩成,黄铭,朱福宝;油气井水力喷砂割缝增产增注机理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6 李宗翔,许端平,刘立群;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划分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代立强,刘宝玉,刘先贵;计算套损的弹塑性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算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张春会,于广明,杨伦;采水引起地面沉降的预计模型及电算化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唐巨鹏,潘一山,张佐刚;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的NMRI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洪林;周西华;周令昌;梁茵;王丽敏;;采空区气体二维流动的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容积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岩;软岩巷道变形与压力分析控制及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2 王自明;油藏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初探[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3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4 周志军;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5 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自然发火位置预测模型及其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正茂;油藏含砂流体渗流机理及流固耦合单井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杨满平;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10 李崇山;煤巷自燃非线性流固热耦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山;煤层气矿藏水——气两相流作用关系的基本理论及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2 王学滨;岩石变形局部化的FLAC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3 高召宁;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围岩与覆盖层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4 李宏艳;非等温气固耦合模型及有限元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5 代立强;注水导致套管损坏机理及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3年

6 徐剑良;煤层气渗流过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7 张智慧;大台井急倾斜煤层冲击地压及注水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8 张春会;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预计模型及工程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林海飞;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及其应用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10 吕明海;采动地层水资源流失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臣兴;练章华;丁亮亮;郭衍茹;韩涛;;分支井渗流-应力耦合场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2 王云峰;;某天然气管网穿河工程对堤防渗流稳定影响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5期

3 白忠明;苏海光;;大庆油田三次加密井固井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煤层气-水两相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纪佑军;刘建军;;渗流诱发套损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狄军贞;刘建军;殷志祥;;低渗透煤层气-水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小兰;刘建军;杨春和;何翔;;考虑泥岩软化特性的油藏渗流场与地应力场耦合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李忠兴;余光明;高春宁;何永宏;刘萍;;低渗透油藏改变渗流场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程洪亮;范晓敏;;生产井井温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雒承才;高福平;;隔水板桩与海底管道下方土体渗透破坏的对比分析[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黄小兰;冒海军;刘建军;杨春和;熊俊;周辉;;ANSYS软件在注水井套损预测中的应用[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何翔;郑超;;油藏渗流场-应力场耦合计算的套管单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建军;刘先贵;曾流芳;;低渗裂缝性储层渗透性能变化的动态模拟[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百泉;曲流点坝建筑结构及驱替实验与剩余油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贵成;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及模拟[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2 刘银凤;低渗透油藏径向钻孔技术增产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田凤民;欢127块稠油油藏出砂机理及流场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韩曼;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及溶质运移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代立强;注水导致套管损坏机理及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3年

6 顾璐寅;储液容器的动特性和动力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7 张旭;水平井变质量流动规律与方向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刘嘉;导管架储油平台静力与动力特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姜涛;基于热流固耦合注水地层及套管损坏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张振宇;沉垫自升式平台沉垫与地基相互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0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150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