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缝洞型油藏的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7-12-17 23:27

  本文关键词:缝洞型油藏的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缝洞型油藏 离散缝洞网络 自由流动 耦合流动 有限元数值计算


【摘要】:针对现有油藏渗流理论在描述缝洞型油藏流动机理上存在的困难,基于缝洞型油藏储层的特点,提出了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该模型将缝洞型油藏划分为岩块系统、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其中裂缝和溶洞嵌套于岩块中,并相互连接成网络;岩块和裂缝系统视为渗流区域,溶洞系统视为自由流动区域。阐述了模型的基本原理,推导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格式,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能够正确地描述出缝洞型油藏的流动特征。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6B2024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4-05-003)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藏,其储量规模较大,可形成大规模油气藏[1]。此类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构造变形产生的裂缝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孔、缝、洞为主,其中大裂缝和大溶洞的存在是其主要特点[2-3]。缝洞型油藏中的流体流动,既有多孔介质渗流又有大空间的自由流动,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希明,杨坚,杨秋来,张春冬;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及储量评估技术[J];石油学报;2004年01期

2 刘中春;李江龙;吕成远;谭中良;骆铭;;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对油井含水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9年02期

3 赵敏;康志宏;刘洁;;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建模与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继华;李书光;李树榜;倪云鹿;李洁;;有限元模拟固体中超声传播的换能器研究[J];传感器世界;2008年03期

2 刘红岐;邱春宁;唐洪;司马立强;赵军;;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裂缝分布规律研究[J];沉积学报;2011年06期

3 闫晓芳,蔡忠贤;油气藏描述内容及方法——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魏小龙;刘红岐;安子铉;杨美锦;何小兵;周路钧;;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对电阻率的影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欧阳传湘;崔连云;欧阳静芸;李会;;利用有限元法研究热应力变化对套管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6 熊伟;常宝华;潘懋;王秋丽;胡志明;;单井缝洞系统注水对含水率的影响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7 阎娜;陈唐龙;段立新;;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跨距取值分析[J];电气化铁道;2008年04期

8 张允;袁向春;姚军;康志江;崔书岳;;离散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侯加根;马晓强;刘钰铭;赵彬;;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10 ;Distribution of the Ordovician Fluid in the Tahe Oilfield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Cave System S48 to Exploitat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宝华;熊伟;高树生;刘华勋;张静楠;;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弹性开采特征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红卫;陈国明;黄东升;;海底管道虚拟安全系统:管跨振动仿真模块[A];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田;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李红凯;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孙喜新;济阳坳陷馆陶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赵文革;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藏油水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纪彤洲;多元地震波信息的构造和储层响应及在油田勘探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7 朱蓉;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流体赋存分布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杨彦军;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储层、流体识别及评价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吕爱民;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藏工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李庆华;高速回转圆盘薄片刀具横向振动的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强;汽轮机带冠叶片阻尼减振动力学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长星;XYZ-100型稀油站管路流场数值模拟[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斐;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损伤诊断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毕仲国;谐波齿轮传动关键零件力学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许德刚;载体膜分离装置中气体流动及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温惠;MOA的冷却结构设计与散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金晓;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力学性能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季锦涛;石油套管偏梯形螺纹接头的性能仿真[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薇;F-1000钻井泵设计计算与仿真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赵宗彬;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保真系统力学行为数值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康志宏;郭春华;伍文明;;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动态储层评价技术[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希明;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5期

3 张希明,杨坚,杨秋来,张春冬;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及储量评估技术[J];石油学报;2004年01期

4 陈志海;黄广涛;刘常红;常铁龙;;烃类流体分布与缝洞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5 古莉;于兴河;闫伟鹏;张媛;;三维地质建模在盐岩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6年06期

6 吴诗勇;李自安;;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7 谭承军,周英杰,杜玉山,闫文新;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J];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06期

8 康志宏;;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古地貌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泳;;大学教授的自由流动[J];科技智囊;1998年08期

2 张锡文,李亨,姚朝晖;多孔介质/纯流体耦合区域内可压缩气体的流动[J];化工学报;2003年09期

3 刘志远;;利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技术缓解能源危机[J];科技导报;2010年17期

4 杨敏;张烨;;缝洞型油藏超大规模酸压技术[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3期

5 宋化明;刘建军;;塔河油田四区缝洞性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6 胡广杰,杨庆军;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2期

7 张烈辉;李成勇;刘启国;李允;;边界元理论在缝洞型非均质油藏渗流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4期

8 任爱军;;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9 徐曾和,章子霞;二维轴对称耦合流动问题的解析解及应用[J];力学与实践;1992年06期

10 马立平;李允;;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宝华;熊伟;高树生;刘华勋;张静楠;;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弹性开采特征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光正;葛蔚;陈志海;李静海;;缝洞型油藏的水驱油机理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潘国平;;人员的自由往来与亚洲联盟的成立[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秀珍;;工业化与对内开放体制[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余佳;余佶;;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过去与未来:政策效应、改革取向与步骤选择[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郭树起;杨绍普;夏志刚;;车辆磁流变悬架非线性振动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陈伯庚;张永岳;;科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的五大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周汉华;;WTO与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9 许经勇;;因势利导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柴玮;;入世与种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耕身;退保潮呼唤加快户籍改革步伐[N];西部时报;2008年

2 ;打击非法热钱流动应更具针对性[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许斌;如何有效保护耕地[N];中国财经报;2008年

4 黄平   ;“长三角”人才昨起自由流动[N];经济日报;2003年

5 记者 周其俊;长三角人才将可自由流动[N];文汇报;2003年

6 康志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基础研究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周效政;理想:在自由流动中实现[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记者 蔡施浩;瑞士举行全民公决[N];人民日报;2005年

9 李俊杰 刘来宝;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监测技术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顾骏;人员自由流动中的国家责任[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坚;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郝鲁怡;欧盟国际移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朱晓军;欧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慧;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张志海;论转型经济下的分权治理与经济和谐发展[D];复旦大学;2007年

6 宋嘉革;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魏清;金融资源流动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杨绍政;农村税费的理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焕轶;我国高校教师自由流动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万文江;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试井解释方法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王秀芳;论欧盟法中劳动者自由流动的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钱秋华;欧盟公司自由流动法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陈秋竹;欧共体初期“开业和服务”法律一体化的历史考察(1957-1987)[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郭自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锥预测及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黄杰;缝洞型油藏高产井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程倩;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王世洁;不同缝洞单元生产动态规律与试井响应特征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王倩;渤深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能量补充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1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301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