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多线圈耦合的变压器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27 09: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线圈耦合的变压器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变压器模型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 算法


【摘要】:在常用的电力系统稳态故障分析软件中,变压器模型通常按绕组接线组别、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正序、负序和零序分别给出,造成系统零序网络阻抗参数和正负序不同,因而对多重故障和特殊故障的分析变得困难。而对变压器内部故障,人们通常避免分析,以免除极其繁杂的运算。该文构建了一种用节点导纳阵描述的多线圈耦合的变压器数学模型。它无需区别三序网络,能方便地与用序分量描述的其它系统元件接口,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稳态故障分析软件的模块化。该模型在提高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变压器外部故障的计算量,对变压器内部故障,文中也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近似算法。在需要对电力网络中任意位置的故障进行仿真计算的软件中,该算法由于编程简单、
[Abstract]:In the steady state power system fault analysis software commonly used in transformer winding connection, usually 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neutral grounding mode divided into positive, negative and zero sequence are given respectively, resulting in zero sequence network impedance system parameters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 of different, so the analysis for multiple faults and special fault difficult. In the internal fault of the transformer, people usually avoid analysis in order to avoid extremely complex operations. In this paper,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multi coil coupled transformer described by a node admittance array is constructed. It does not need to distinguish the three order network, it can conveniently interface with other system elements described by sequence components, and is helpful for realizing the modularization of power system steady-state fault analysis software. The model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calculation of external fault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ransformer, and it also proposes an approximat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model. In the software that needs to simulate the fault of any position in the power network, the algorithm is simple because of its programming.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分类号】:TM40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现有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中,对于稳态短路故障的算法,主要是根据故障的位置和性质,分别列出故障后电力系统的正、负、零各序等值电路,再运用各种整合和化简的方法进行分析[1-9]。造成三序网络分列的原因是变压器特殊的元件特性,随接线组别和中性点接线方式不同,它呈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雪,王增平;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模型的设计[J];电网技术;2004年12期

2 周平,李晓庆,纪志成;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仿真模型及特性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伯明,杨健;一种规范化的计算机故障分析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4 李亚楼,周孝信,吴中习;一种可用于大型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复杂故障并行计算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5 姜彤,张伯明,吕颖;规范化计算电力系统复杂故障的拓扑描述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6 王春,陈允平,谈顺涛;电力系统复杂故障通用算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年06期

7 尹建华,江道灼,韩祯祥;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一种新型实用计算机分析算法及在BPA暂态程序中的实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伯强;负荷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史宁,皮德富;真空微电子三极管静电场电容的计算机数值模拟[J];真空电子技术;2002年01期

3 雷亚洲,王伟胜,印永华,戴慧珠;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4 冯林桥,许文玉,邓昌安,刘飞;共轭电流全损耗功率分量定义及其叠加原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5 刘健,董海鹏,程红丽;采用等效负荷简化配电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8期

6 邹军,袁建生,周宇坤,马信山;统一广义双侧消去法与架空线路-地下电缆混合输电系统故障电流分布的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7 李娟,刘修宽,曹国臣,纪延超,柳焯;一种面向节点的电网等值参数跟踪估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8 张海波,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基于潮流定解条件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可观测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9 韦钢,李海峰;同杆并架多回线下方的电场强度和感应电压[J];中国电力;1999年03期

10 张建诚,律方成,陈志业,赵宇华;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容量最优分布数值算法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尹;;一种基于潮流灵敏度矩阵的无功补偿快速协调算法[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田力;;对潮流并行计算若干问题的讨论[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根军;曹玉峰;顾全;;多平衡机潮流计算在调度员潮流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竹;白晓民;丁剑;李再华;周子冠;;电力系统关键输电断面的动态搜索算法[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崇茹;张伯明;孙宏斌;;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对交直流连接母线电压幅值的影响[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凌跃胜;赵争菡;李奇男;李永建;;高频变压器动态电容的数值计算[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玉;碳纤维智能层的特性及其场域监测[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余娟;无功优化新模型和算法研究及其在电压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3 初壮;初期电力市场有功优化调度模型与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郭亮;新型同步电机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韩平平;基于小世界网络理论的电网连锁故障机理解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陈为化;基于风险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与预防控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海英;需求侧参与输电阻塞管理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8 王桂荣;EMS型磁浮列车牵引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9 郑瑞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浩芳;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及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户艳琴;变电运行软仿真培训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屠秀平;微波多端口网络的仿真设计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石恒初;网格环境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的快速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海东;基于.NET控件模型的电力系统软件开发[D];南昌大学;2007年

5 倪英俊;基于组件的继电保护测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07年

6 秦建文;可控磁场磁力光整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赵华玉;PIC/MCC模拟直流平面磁控溅射[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栗秋华;基于人工免疫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预警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张伟;馈线自动化智能开关整定研究及整定软件开发[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栋;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系统中耦合变压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涛,刘万顺,刘建飞,李贵存;基于分形理论的变压器磁滞回环拟合新方法[J];电网技术;2003年03期

2 王维俭;变压器保护运行不良的反思[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年10期

3 王增平,徐岩,王雪,杨奇逊;基于变压器模型的新型变压器保护原理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4 姜彤,郭志忠,陈学允;线路断线条件下的一种故障计算新方法[J];继电器;2003年02期

5 张伯明,杨健;一种规范化的计算机故障分析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6 姜彤,白雪峰,郭志忠,陈学允;基于对称分量模型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计算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7 曹国臣,傅旭;辐射状配电网故障分析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8 傅旭,王锡凡;三相参数不对称的环状复杂配电网故障计算的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9 王春,陈允平,,谈顺涛;电力系统复杂故障通用算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年06期

10 曹国臣,武晓梅,宋家骅,柳焯;一种基于分解协调法的电力系统故障计算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嘉祥;广义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变压器绕组波过程计算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2 谷定燮,钱维苏,江敏,汪贻洵;500千伏平武输变电系统启动调试内过电压模拟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1981年04期

3 蔡文庆 ,赵畹君;第四次日立科学技术讨论会有关超高压输电技术情况报道[J];电网技术;1983年01期

4 宫淑君,袁致川;SJ_1-180/10配电变压器的波分布测量[J];吉林电力;1983年06期

5 娄燕翼;如何把直流电表改装成交流电表[J];物理实验;1984年02期

6 谷定燮,孙浩良;TNA中变压器和电抗器的模拟[J];高电压技术;1984年03期

7 王志胜;;电力系统内过电压模拟试验装置建成投用[J];华东电力;1984年07期

8 刘成林;J0414型交流毫安表[J];教学仪器与实验;1985年04期

9 A.Sem lyen,黄宏谋;变压器励磁支路谐波的诺顿等值电路[J];吉林电力;1989年03期

10 高焕新;;相关法差动保护判别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的一种新方法[J];继电器;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刃;黄嵩;廖勇;;一种考虑饱和的变压器仿真模型的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电机专业委员会二○○一年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狄小莲;辛煜;宁兆元;;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的功率耦合效率的理论分析与计算[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钟连宏;皇甫成;阮江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电流对变压器影响的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盛松涛;杜贵平;张波;;感应耦合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无接触变压器模型[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肖冬梅 姚雷 陶思遥;让世界聆听特高压的声音[N];国家电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车仁飞;配电网潮流计算及重构算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2 郝文斌;变压器暂态仿真模型及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保护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韩正庆;变压器仿真计算模型与保护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旷建军;平面变压器PCB板绕组的损耗分析、计算与设计优化[D];福州大学;2002年

2 马志刚;大型电气设备新型制冷剂的研究与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刘世民;一种用于变压器保护装置的仿真测试系统的研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4 廖本强;Er:YAG激光牙科治疗仪设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田树军;高效防雷变压器暂态过程的仿真[D];广西大学;2004年

6 赵亮亮;电力系统电磁暂态数字仿真中自耦变压器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黄锐锋;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近距离测量与短路电流分布计算[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8 彭惠;变压器漏磁场及箱体涡流损耗计算[D];清华大学;2004年

9 王雷;高压馈入方式对感应加速腔性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10 金玮;射频集成电路片上变压器的分析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1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341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