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考虑“细胞—细胞”传播的病毒动力学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1 19:15

  本文关键词: “细胞-细胞”传播 一般发生率 双稳态 离散时滞 全局稳定性 出处:《西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实验研究显示病毒(如HTLV/HCV/HIV)能通过病毒性突触进行直接的“细胞-细胞”传播,且这种传播方式能抵制中和抗体.从而导致病毒持续.本文建立了考虑“细胞-细胞”传播方式的病毒动力学模型.分别研究了考虑体液免疫和离散时滞的“细胞-细胞”传播方式的数学模型,讨论了两个模型的数学及生物意义.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传统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病毒“细胞-细胞”传播的背景知识及本文运用的理论基础.本文第二章建立了包括一般发生率的自由病毒传播和“细胞-细胞”传播的一类病毒动力学模型.因为“细胞-细胞”传播方式能逃避抗体,因此模型同时考虑免疫损害.通过Lyapunov函数方法,我们知道:如果基本再生数R01,系统无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R01病毒持续生存;当系统只存在一个正平衡点时.抗体持续;如果感染细胞大于一个阈值,系统有两个平衡点,双稳态存在且抗体持续或消失取决于初始状态.文本第三章建立了一个具有离散时滞的“细胞-细胞”传播方式的病毒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解的正性和有界性,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当R01,始终存在无感染平衡点;当R01时,地方性平衡点存在.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得到了该模型无感染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及地方性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本文第四章简要回顾了前面的结论,着重介绍了本文研究内容的生物和实际意义.最后分析了本文的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工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iruses, such as HTLV- / HCV / HIV-1, can transmit directly through viral synapses "cell-cell". And this transmission method can resist neutralizing antibody, which leads to the persistence of virus. In this paper, a viral kinetic model considering "cell-cell" transmission mode is established. The humoral immunity and discrete time delay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Mathematical model of cell-to-cell transmission. The mathematical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wo models we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virus dynamics wa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virus "cell-cell" transmission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used in this paper. Chapter II of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free virus transmission and "cell-cell" including the general incidence of virus transmission. A viral kinetic model of transmission. Because "cell-cell" modes of transmission can escape antibodies. So the immune damage is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By the Lyapunov function method, we know that if the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is R01, the system is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If the R01 virus continues to survive; When there is only one positive equilibrium point in the system, the antibody continues; If the infected cell is greater than a threshold, the system has two equilibrium points. The existence of bistability and the persistence or disappearance of antibodies depend on the initial state. In Chapter 3, a viral kinetic model with discrete time-delay "cell-cell" transmission mode is established. The positive and boundedness of the solution are proved. The basic regeneration number R0. When R01, there is always no infection equilibrium point. When R01, the local equilibrium exists. The Lyapunov functional is constructed.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the non-infective equilibrium point and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the local equilibrium point are obtained. The previous conclusions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Chapter 4th of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s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Finally, some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and the problems and work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are analyzed.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跃;谢成彬;刘明方;陈淑惠;;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年05期

2 徐冬蕾,刘建生,孟明耀,庞伟,马进,张鸣,陈统球,侯宗柳;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后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3期

3 李玉华,李声友,王洪彬,卢德芬,张静,张学军,姚亚夫,王寿贵;乙型脑炎活疫苗与灭活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9年04期

4 徐雯;启动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质粒DNA疫苗接种途径[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年01期

5 李芳,张萍,许彦国,李燕,陆虹;白细胞介素-2对狂犬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增强作用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8年06期

6 李艳秋,余莉,方草晖,张文艳,王明丽;HCMV pp65 DNA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陈瑜,李兰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应答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01期

8 冯辉;冯永辉;李莹;朱晓彤;潘艳艳;曹雅明;;致死型夏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Th2免疫应答极化中的作用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6期

9 DrewsJ,徐冰;感染治疗的新免疫学途径[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4年06期

10 焦新安,焦新安,Richard Lo-man,Pierre Guermonprez,Edith Deriauf,Sophie Burgaud,Brigitte Gicquel,Nathalie Winter,Claude Leclerc,刘秀梵;重组卡介苗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细胞机理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长有;;多功能T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检测及意义[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辉;焦新安;潘志明;胡茂志;唐丽华;;口服重组沙门菌的细胞免疫应答动态分析[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孟晓丽;殷国荣;杨亚波;申金雁;周永安;;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Peyer's patches持续性细胞免疫应答[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钢德;谢青;石翠翠;王晖;项晓刚;林兰意;郭清;余红;;RIG-I诱导IFN的产生障碍在HBV持续感染中作用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曾维宏;李文超;王颖;沈浩;;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T细胞免疫应答的显著差异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黄俊;马瑞;吴长有;;SARS-CoV S DNA疫苗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潇瑾;王卫华;严伟明;吴迪;韩梅芳;宁琴;;MHV-3诱导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中rdT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张辉;焦新安;潘志明;张晓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细胞免疫应答规律研究[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兆松;沈蕾;吴海玮;;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体外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0 周红升;孟凡义;张东华;刘文励;;新的白血病相关抗原CML28/Exosome的功能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桥阳;国内发现真正控制HIV的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映日荷花别样红[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李健 姜维平 陈宣洪 陈尔佳;重组DNA驱动疫苗第三次革命[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瑛瑛;HIV细胞免疫抗原的基因改造、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卞广林;基于汉逊酵母细胞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贺蕾;IL-10增强血吸虫感染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同时削弱其免疫抑制功能[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滕红刚;HIV-1疫苗prime/boost免疫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田瑛;HBV感染: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与临床转归[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马春玲;SARS-CoV N蛋白免疫原性和致病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爽;阿尔茨海默症疫苗研究和乙肝疫苗临床免疫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8 凌宁;截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分子的表达及其抗原特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王书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珍;TLR3基因在BeWo细胞HBV感染和清除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和动态变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刘胜;CD4~+Foxp3~+Treg细胞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温江杨;组织胺对T细胞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5 朱慧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Th1/Th2及Treg细胞免疫应答及其相关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翠兰;考虑“细胞—细胞”传播的病毒动力学模型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7 王宜峰;空肠弯曲菌pcDNA3.1(-)-peb1A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初步探讨[D];遵义医学院;2009年

8 沈俊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的检测及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9 郑玉玲;SEA/SEB对HSP65-MUC1 VNTR_2融合蛋白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10 占晗琳;HIV-1单纯及合并HCV感染者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52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452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