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酗酒问题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及其最优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7 12:18

  本文选题:酗酒模型 切入点:时滞 出处:《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精神等压力亦空前高涨,导致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酗酒现象和由此导致的相关社会问题尤为突出。在医学上,酗酒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认定为慢性社会传染病。基于社会酗酒现状与医学假设,一方面,本文将从传染病角度,利用人口仓室理论建立适应于不同环境的数学模型,对酗酒现象进行定性与稳定性分析,从而对酗酒行为进行预测;另一方面,本文将采用预防、媒体宣传、药物治疗、政策导向等手段对酗酒行为进行控制,并利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酗酒的最优控制策略。围绕这两个基本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以下内容:一、建立了具有标准接触感染率的四维SATQ型酗酒-戒酒模型,并加入预防与治疗等两种控制措施。这一模型将人口分成疑似酗酒的健康者仓室S(t)、酗酒者仓室A(t)、治疗者仓室T(t)与戒酒者仓室Q(t)四类,较之已有的SAQ型酗酒-戒酒模型更为客观细致,是本文后续所建模型的基础。首先证明无酒平衡点与内部酗酒平衡点的存在性与正性;继而,求出酗酒基本再生数,并藉此运用比较原理在适当条件下证明了无酒平衡点的局部与全局稳定性;接着,构造适当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酗酒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提出目标泛函,进一步考虑酗酒的最优控制问题。解决了最优控制存在性、唯一性的问题,并给出了最优控制的显性表达式。研究表明,最优控制综合效果好于全控制、半控制与单控制等其他控制形式,而单一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预防效果,这些结论与事实基本相符。二、引进抽象的接触感染率函数与酗酒接触感染的分布时滞,本文提出一般的四维SATQ型确定性时滞酗酒-戒酒模型,将之前的模型进行了推广。在对接触感染率函数的合理假设之下,讨论内部酗酒平衡点的存在性,给出酗酒基本再生数的表达式。由于模型的抽象性与分布时滞的存在,给平衡点稳定性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文运用Huang-Takeuchi方法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两类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基于所建立的模型以及控制措施,本文提出兼顾控酒效果与控酒成本的双效目标泛函,并运用时滞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证明了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得出最优控制的数学表征。研究表明,在所给的条件下,时滞并不会破坏平衡点的稳定性,即模型是绝对稳定的。然而,时滞会对最优控制产生影响,时滞越大,控制效果越差。三、建立了酗酒与HIV病毒感染传播交互影响的具有多种控制策略的五维复杂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该模型解的存在性、正性、有界性等一般性质。并运用变量分类法证明了HIV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表明在必要条件下,即使在酗酒环境中HIV病毒最终也能灭绝。考虑对酗酒人群治疗、对疑似酗酒人群预防、对HIV疑似人群宣传教育等三种控制措施,并提出具有折扣效应的目标泛函,研究最优控制相关问题,得到了最优控制实施策略,并使之满足双效控制目标。对模型参数敏感性的分析表明,酗酒对HIV病毒的感染传播有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四、考虑到酗酒环境的多样性与酗酒者行为习惯等个体差异对酗酒接触感染率的影响,以及酗酒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本文先后建立单因素扰动与多因素扰动随机酗酒模型。基于随机模型,首先研究模型解的存在性、正性与非爆破性。进而,与对应的确定性模型比较,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随机模型解的均值渐近稳定性与遍历性等行为性质。在多因素模型平衡点随机行为的研究中,由于扰动项的非线性性,导致在证明过程中产生很多高阶矩等非线性项,难以判断其符号。本文采用构造多个子函数的方法,以进行线性组合的方式巧妙地消除了交叉项。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当不存在外界扰动时,确定性系统的解是有界的,但扰动系统的解却是遍历的(无界的);另一方面,系统扰动强度越大,酗酒人口消亡越快,即从某种意义而言,扰动有助于控制酗酒行为。
[Abstract]:On the one hand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ur - dimensional SATQ - type alcohol - abstinence model with standard contact infection rate . In this paper , we prove the existence , positive and non - explosive properties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 we prove the existence , positive and non - explosive properties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175;O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旷华武,项筱玲;一类非线性时滞发展系统的最优控制与松弛化(英文)[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翼;最优控制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与控制;1980年06期

3 潘健;;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人口移民最优控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4 朱文骅;一种最优控制的胞映射算法[J];应用力学学报;1988年04期

5 毛云英,边馥萍;动态投入产出最优控制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2年01期

6 蒲志林;非线性发展系统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及其应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7 张仁忠;带缓冲器的多出口串行生产线的无阻塞最优控制[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0年01期

8 于书敏,张仁忠;带缓冲器的多入口多出口串行生产线的无阻塞最优控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9 朱贵凤,商妮娜;阶形杆纵向振动的最优控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0 刘国志;动态投入产出最优控制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青;张颖昕;;“最优控制”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青;张颖昕;;最优控制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付春江;王如彬;;手臂屈伸运动中上位最优控制对外部速度力场的补偿适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时贞军;王长钰;;洗煤过程控制中的最优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郭磊;于瑞林;田发中;;跳变时刻状态受约束的跳变系统的最优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卢容德;朱月华;;人体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吴庆林;陈宗海;董道毅;;量子最优控制研究综述[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育庭;邓慧红;;教学过程模型及其最优控制[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卷)[C];1995年

9 尹翔康;吴冲锋;;带随机参数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Ⅱ):控制矩阵是确定性矩阵[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10 李旭东;王建举;;一类生产库存问题的最优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训洋;酗酒问题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及其最优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2 庞留勇;肿瘤治疗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及数值模拟[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吉烈;基于单网络模糊及无模型自适应动态规划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秦春斌;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优化控制研究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5 任志刚;聚变等离子体中若干时空演化过程的最优控制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周刘为;Lévy过程驱动的几类随机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最优控制[D];东华大学;2016年

7 明森;基于Littlewood-Paley理论的流体方程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张磊;几类偏微分方程最优控制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周宇生;时滞最优控制及其在轮式倒立摆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刘重阳;非线性切换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嘉龙;具有第一边值条件的双相Stefan问题自由边界的最优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丹;具有第二边值条件的双相Stefan问题自由边界的最优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文婷;控制受约束的随机线性二次最优控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鹏举;多阶段间歇发酵过程的最优控制求解[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邵娇娇;微生物间歇发酵中酶催化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程关明;间歇发酵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鲁棒最优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康霞霞;两类具有常数输入率的SIRS模型的稳定性与最优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书;几类发酵问题的最优控制[D];南华大学;2015年

9 刘尚麟;噪声环境下网络化时滞系统的最优控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许婷瑜;两类捕食模型的周期解、分岔及最优控制[D];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1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671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