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经济空间关联性及溢出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经济 切入点:空间自相关 出处:《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热点,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浙江省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开始向城市经济转型,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城市经济增长受要素推动,技术改进和制度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在要素自由流动和区域关联的背景下,仅从区域内部考虑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忽略空间相关性或空间异质性,有可能导致影响因素的有偏估计。因此立足空间经济视角,讨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对突破城市发展困境,重构城市发展体系,拓展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并带动经济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域经济外部性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等理论为基础,采用1978-2014年浙江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利用GeoDa软件,对浙江省城市经济空间相关性进行测度,进行全域空间自相关的Moran’I指数和局域自相关的Moran’I指数分析。进一步地,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设城市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将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解,深入剖析各因素空间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1978-2014年Moran’I全局指数显著为正,浙江省城市经济呈现出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地区,相互邻接或距离更近。(2)浙江省城市经济空间发展高低集聚现象的南北分异特征明显。浙南地区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低低集聚现象。浙北地区则表现出高高集簇现象。(3)本地区经济增长仍旧离不开本地区的要素投入,与古典增长模型相一致。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这种溢出效应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双向传递。产业升级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4)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传导不仅是由相邻城市引起,还体现在非邻接的城市之间。文章最后提出应重视浙江省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问题,在全面认识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发挥不同渠道的溢出效应,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Abstract]:Urban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hotspot in regional economics an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fter decades of rapid development, county economy began to transform into urban economy, which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Urban economic growth is 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ree flow of elements and regional correlation, only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economic growth are considered from within the region,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r spatial heterogeneity is ignored, which may lead to the biased estim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economy, to break through the plight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reconstruct the urban development system, to expand the new spa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o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ic externality, gradient transfer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his paper uses the panel data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14, and measure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urban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by using GeoDa software.The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ran'I exponents and the local autocorrelation Moran'I exponents are analyzed.Furthermore,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traffic infrastructure is tested by using spatial Doberbin model and city proximity matrix and geographical distance matrix, and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is further decomposed.The direct effect, indirect effect and total effect of spatial spillover of various factors are deeply analyzed.Throug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global index of Moran'I from 1978 to 2014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the urban economy of Zhejiang Province show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the phenomenon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exists,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igh (low).The phenomenon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In the south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phenomenon of low and low agglomeration is obvious.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is region is still inseparable from the input of its elemen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lassical growth model.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traffic infrastructur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is transmitted in both local and surrounding areas.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is not significant. (4) th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there ar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The transmission of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only caused by adjacent cities, but also between non-adjacent cities.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give full play to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different channel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n the premise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patial corre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24;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国;;中西封建城市的整体考察[J];菏泽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岳华;城市经济适用住宅[J];国外科技动态;1999年03期
3 易武兴;提升城市品位 挑战国际竞争[J];城市防震减灾;2000年03期
4 方梅;;论武汉智能型城市的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6期
5 李文国;郭锋钢;;谈城市广场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9期
6 程路;民营化打开城市经济新空间[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年07期
7 苏斯彬;从城市生产力角度剖析区域竞争力[J];今日科技;2004年10期
8 王凯;城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J];世界知识;2005年10期
9 ;存量挖潜 集约利用 努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摘要)[J];山东国土资源;2005年01期
10 王茁;风景园林与城市经济[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玉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城市部件调查方法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治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5 韩士元;;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胡国亮;;从全国城市经济发展视角看武汉市经济总量变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凌州;;从培育创新文化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祖康;;尊重规律、创新管理,,谋求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子玉;毕芳芳;桑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王子义;;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责任[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辽宁鞍山市委书记 张杰辉;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7年
2 范峥;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争创发展新优势[N];江阴日报;2008年
3 市文明办;城市精神——城市的灵魂[N];丹东日报;2008年
4 欧金焕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塑造城市精神 引领城市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5 ;论城市协调发展[N];天津日报;2010年
6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打造绿色环境 提升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7 何德敏;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N];南充日报;2011年
8 新闻中心记者 李德成 张国锋;宜居宜业就是城市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晓萌;经济总量闯进全国城市十强[N];长江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严运涛 实习生 熊政纲;阔别22年 武汉重返全国城市前十[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杰;地方公共品影响居住选址和住房价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唐耀华;区域城市化进程机理研究与实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高云红;城市底层空间的秩序与功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刚;基于场论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健;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马池顺;创新资源视角下的创新型城市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邢福俊;中国水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9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长春城市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乃杭;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程圆圆;昆明城市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徐哲;城市特征的历史文脉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文团(Pham Van Doan);越南河南省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钊;美国城市破产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任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D];延边大学;2015年
9 陈倩;兰州市城市吸附度的测算、比较及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房书瑶;工业废品收购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09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70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