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C数学模型和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可控串联补偿 +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 参考:《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2期
【摘要】: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高电压、远距离和大规模互联电网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可控串联补偿(TCSC)作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输电系统的支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介绍了TCSC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从数学模型和控制方式两方面综述了TCSC研究的主要成果,最后总结了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ower grid, high voltage, long distance and large scale interconnected power grid will be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TCS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facts). TCSCS is the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wer system.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CSC, then summarizes the main results of TCSC research from two aspects of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ontrol mode,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分类号】:TM7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沛立;刘涤尘;邹江峰;任冲;邱丹;赵红生;张华东;;TCSC模糊PID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2 律方成,王亚玲,杨以涵,陈志业;TCSC阻尼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策略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07期
3 蔡红军,冯宇,李素英;基于ARENE软件的TCSC特殊触发方式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年06期
4 王宝华,杨成梧,张强;TCSC自适应逆推控制器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年04期
5 王辉;韦泽垠;王耀南;;可控串补自适应模糊阻尼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0期
6 汪冰,刘笙,陈陈;基于能量函数的可控串联补偿稳定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02年02期
7 闫冬,赵建国,武守远;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积分投切式PID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03年09期
8 李可军,赵建国;TCSC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5年05期
9 李可军,赵建国,靳晓凌;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免疫反馈PID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05年17期
10 刘晓冬,杨煜,陈陈;基于采样—数据模型方法的可控串联补偿系统对次同步振荡抑制作用的计算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国伟,聂宏展,程浩忠,罗远翔;FACTS的最优选址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帆;徐政;;电力系统稳定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效果[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3 程汉湘,刘建,文小玲,王志华;抽油机负载特性及其功率因数提高的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5期
4 杨晓萍,孙晓娟;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控制方法研究[J];电机电器技术;2004年01期
5 杨晓萍,孙晓娟;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建设;2004年05期
6 张津;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研究现状[J];电力情报;2002年02期
7 车前里;唐寅生;;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实用化技术与措施[J];电力设备;2006年06期
8 李岩松,郭家骥,刘君;UPFC暂态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1期
9 葛俊,童陆园,耿俊成;基于电容电压同步信号的TCSC阻抗阶跃特性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4期
10 刘前进,孙元章,宋永华,申铁龙;FACTS的PCH模型与自适应L_2增益控制(二)应用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若溪;张建华;刘淇辉;;基于有理插值法的TCR触发延迟角的求解与仿真[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娟;于学均;;TCIPC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勋;杨荫福;陈坚;;基于SPWM控制的UPFC开关函数数学模型[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程汉湘;刘建;吴春芳;朱约章;;FAGT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黎;王伟;李庆民;李清泉;;基于SVC的变电站内传导干扰测试与仿真建模[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律方成;可控串补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2 毕兆东;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决策算法[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李正国;基于智能集成控制的同步静止补偿器理论和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兰海;基于耗散理论的电力系统鲁棒非线性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郑玉平;串补线路继电保护的研究与同杆双回线继电保护及重合闸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李维波;基于Rogowski线圈的大电流测量传感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可军;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动态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汤奕;电力网络源流路径电气剖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郑超;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赵辉;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阻尼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松;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阻尼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2 许维东;静止同步串联补偿装置的智能PID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殷明慧;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稳定性分析的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侯俊贤;固定串补和可控串补的电力系统机电暂态分析研究和应用[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2年
5 杨琪;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智能潮流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徐俊起;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李晓蕾;基于详细模型的多机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降阶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刘峗;统一潮流控制器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方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徐青山;TCSC次频特性研究及其对次同步谐振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3年
10 汤海雁;含FACTS元件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大愚;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换代发展[J];电网技术;1999年10期
2 何继爱,田亚菲;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及其仿真[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干树川,杨平先;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PID自整定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方千山,王永初;模糊PID控制器及其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1期
5 冯宇,张军国,张慧媛;两种TCSC旁路起动模式的对比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2期
6 井元伟,李文磊,刘晓平,康爱民;TCSC的非线性逆推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吴青华,蒋林;非线性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3期
8 刘前进,孙元章,宋永华,申铁龙;FACTS的PCH模型与自适应L_2增益控制(二)应用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6期
9 律方成,梁志瑞,陈志业;可控串补自适应模糊阻尼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1年06期
10 郭戈,赵子文,王伟;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海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CSC)运行特性分析及实验装置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宁联辉;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研究电网控制新技术[J];内蒙古电力技术;1994年03期
2 张桂香;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研究与前景[J];大众用电;1994年03期
3 陈淮金;可控串联补偿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10期
4 陈淮金,陈星莺;条状电力系统阻尼特性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5 田杰;TCSC的稳态及暂态特性研究[J];浙江电力;1996年06期
6 何大愚;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及其控制器研制的新发展——TCPST,IPC(TCIPC)和SSSC[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06期
7 陈金富,段献忠,何仰赞,凌煦,姜文立,李文璋;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稳态潮流控制分析方法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07期
8 田杰,尹建华;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分析研究(上)──计及 TCSC 详细模型的电力系统稳态、暂态仿真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10期
9 田杰,尹建华;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分析研究(下)──TCSC 的触发控制方式对电力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12期
10 何大愚;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概念研究的新进展[J];电网技术;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旭;裴志宏;孙海顺;;TCSC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康明才;张俊芳;黄锦安;马鑫金;徐志良;;FACTS/DFACTS原理及应用教学思考[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高亢 贺南 振兴;ASVG新型静止无功补偿技术通过鉴定[N];河南日报;2000年
2 贺南 孔振兴;新一代无功补偿设备ASVG在豫研制成功 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此类技术的国家[N];华中电力报;2000年
3 张愈才;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发展强劲[N];中国电力报;2004年
4 刘建挺 郑奔;沪浙携手构建国际输配电基地[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ABB先进技术确保宝钢电力供应[N];人民邮电;2006年
6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N];上海科技报;2006年
7 姚雷;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成就未来[N];国家电网报;2007年
8 吕世荣;公司第四期高级管理人员境外培训圆满结束[N];国家电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律方成;可控串补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2 李可军;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动态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光大;统一潮流控制器物理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四川电网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徐青山;TCSC次频特性研究及其对次同步谐振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3年
3 孙晓娟;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德昌;模块化有源无功补偿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马国喜;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的建模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石红芹;基于等面积算法的谐波抑制技术在UPFC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雯;可控串补(TCSC)装置保护部分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8 张云;二普线串补对四川500kV电网运行特性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袁清芳;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故障限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亮;多机电力系统中FACTS控制器间交互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3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73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