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水质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与空间层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年
海州露天矿闭坑后水质灰色预测研究
孙秀玲
【摘要】: 本文针对阜新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结合海州露天矿矿坑水的实际情况,对海州矿闭坑后水质进行预测,为合理利用矿坑水奠定基础。 针对海州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而且相关水质资料匮乏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室内静态浸泡试验的方法对闭坑后的水质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进行第1~10年试验预测。根据水质样本信息的不完整性采用DPS工作平台软件建立灰色GM(1,1)模型,并采用“后验差”法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精度等级较高,预测值精度较好,可以利用该模型对总硬度、SO_4~(2-)、Fe~(2+)、Cu~(2+)、Zn~(2+)、Pb~(2+)等指标进行闭坑后第11~15年的理论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总硬度、SO42-超出了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Fe~(2+)、Cu~(2+)、Zn~(2+)、Pb~(2+)未超出国家标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N941.5;P641.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强,王世俊;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在地表水体DO浓度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2 赵雪辉,郑新秀,朱菌,王志强,白雪峰;灰色系统GM(1,1)残差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与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1997年02期
3 郭原,徐宏亮;水质变化灰色预测方法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1996年02期
4 党志,刘丛强,李忠;煤矸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化学活性的实验模拟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期
5 徐敏,曾光明,谢更新,黄国和,苏小康;混沌理论在河流溶解氧预测中的应用初探[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6 叶常明;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3年01期
7 李祚泳;污染物浓度预测的PPR模型[J];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8 郭劲松,李胜海,龙腾锐;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贾海峰,程声通,杜文涛;GIS与地表水水质模型WASP5的集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8期
10 徐祖信,廖振良;水质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与空间层次[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俊丽;市区性河流的水质数学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忠,王超;灰色动态模型群法在河流水质预测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年01期
2 阎存仙,周红;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3 张建英,万建峰,叶鲁,王逸民;改性膨润土处理染色废水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6年03期
4 纪岚,李菁,汪家权;合肥市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孙力;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J];安徽化工;2003年05期
6 张胜义,赵祥大;长效尿素的研制实验[J];安徽化工;1995年02期
7 尹真真;邓春光;徐静;;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次级河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8 胡霞;曹娇;;三峡库区污染源现状调查与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9 汪家权,陈众,武君;河流水质模型及其发展趋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胡国华;多泥沙河流水质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伟;柳佳佳;李成林;;基于GIS的河流水环境污染模拟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梅冰;陈兴伟;;闽江下游感潮河道二维水质模拟研究[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文萍;段爱玲;;固相萃取技术在测定水和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国清;;石墨管连续涂敷结合基体改进测定地表水中的铅[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国锋;刘祥萱;;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水中亚硝酸盐[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唐燕秋;熊强;张可;;重庆市某小城镇地表水污染控制及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朱志超;刘燕燕;范天瑜;;面积加权法与平均水质类别法评价东湖水质现状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王建华;曲基成;徐成斌;孟雪莲;;利丰食品公司(水果罐头加工)废水的厌氧-好氧生化处理[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9 何龙飞;;离子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方法初探[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10 厉以强;常卫民;张祥志;郭小颖;沈燕飞;章勇;孔志明;;敏感项目技改环保验收的生物监测应用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中智;基于GIS的近岸海域水环境时空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一平;太湖水体透明度影响因子实验及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倪深海;半湿润地区水生态环境恢复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刘鹰;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及循环水流转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何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徐小明;大型河网水力水质数值模拟方法[D];河海大学;2001年
7 于澎涛;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理论、方法与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8 袁永生;冲淤河道相应水位过程中的非线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2年
9 饶群;大型水体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10 薛联青;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成本辨识及其动态评估理论[D];河海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丽;共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性能测试[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2 邢会敏;丙烯酰胺两性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测试[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3 高海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灌区灌溉预报模型[D];河海大学;2006年
4 杨继臣;基于MATLAB的水质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5 董玮琳;青浦区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6 高向军;区域水质预测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7 边博;宁夏石嘴山市地下水水质预测及评价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方燕;渭河陕西段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廖海波;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文本分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洁;对淮安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云芳,戴朝华,陈维荣;小波消噪阈值选取的一种改进方法[J];电测与仪表;2005年07期
2 赵雪辉,郑新秀,朱菌,王志强,白雪峰;灰色系统GM(1,1)残差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与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1997年02期
3 文莉,刘正士,葛运建;小波去噪的几种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周小勇,叶银忠;故障信号检测的小波基选择方法[J];控制工程;2003年04期
5 郭立智;赵金环;;基于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李宗坤,郑晶星;GM(1,1)等维新息模型在土石坝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7期
7 罗幼芝;小波变换应用于信号去噪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耿荣生,沈功田,刘时风;声发射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J];无损检测;2002年01期
9 韩敏,刘玉花,席剑辉,史志伟;基于小波变换阈值决策的混沌信号去噪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5年05期
10 李传庆,徐敏,张曙;基于小波分析的信号消噪法[J];应用科技;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晓清;多尺度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瑞兰;小波阈值去噪的性能分析及基于能量元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温丽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杨杰;声发射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袁兰敬;小波变换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跃霖;GIM(1)灰色模型预测环保投资趋势的可行性探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6年03期
2 马蔚纯,张超;基于GIS的水质数值模拟——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J];地理学报;1998年S1期
3 景行;GM(1,1)的严格微分拟合法及应用[J];系统工程;1993年06期
4 王煜;灰色系统理论在需水预测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6年01期
5 周杰,章永泰,杨贤智;人工曝气复氧治理黑臭河流[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4期
6 郭原;预测某市化工废水排放量的GAM模型[J];化工环保;1994年02期
7 向跃霖;环保投资的GSM(1)预测模型初探[J];环境保护科学;1995年02期
8 许鸥泳,盛光遥;运河常州段若干有机毒物的迁移与归趋——EXAMS模式的应用[J];环境化学;1987年01期
9 叶常明;通用似化学法在水环境参数计算中的应用[J];环境化学;1987年01期
10 王连生,徐良基;有机污染物分子表面积与其理化参数的相关性[J];环境化学;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普云,董翊立,李智慧,李志发,王玉和;煤炭工业矿坑水形成机理及综合利用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年06期
2 李伟;吕华;刘洪量;徐品;;淄川区矿坑水资源利用评价与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9期
3 刘木顺;银山铅锌矿矿坑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初探[J];铜业工程;2000年04期
4 冯秀军;;淄博市淄川区矿坑水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应用研究[J];地下水;2006年02期
5 伊利军;隗玉霞;窦同文;;淄川区矿坑水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应用研究[J];山东水利;2007年06期
6 尹承怀,李祚祥,刘冬梅,邸燕;肥城盆地矿坑水资源利用水质处理的模式研究[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7 翁亚农,介长春;从一座中型煤矿自行闭坑看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05期
8 何清明;水口山铅锌矿鸭公塘区闭坑期水文地质[J];有色矿山;2002年06期
9 李兰;露天煤矿闭坑时期地质灾害及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2期
10 陶德宁;;用反渗透法分离矿坑水中营养素[J];铀矿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明生;;露采区闭坑后如何稳定成品铁矿石品位[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尹会永;魏久传;郭建斌;施龙青;张崇良;高树磊;杜希山;;相邻矿井闭坑条件下井田边界煤柱留设宽度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3 申力;纪玉石;刘晶辉;宋惠芬;李兰;;抚顺西露天矿矿山建设中的地质灾害调查统计与变化趋势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常允新;郭士昌;;莱芜市矿山排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建琴;郭晶晶;;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及郑州市利用现状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冯美生;张红珠;王来贵;;废弃煤矿诱发地下水体污染研究[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兰;;露天煤矿闭坑时期地质灾害及环境影响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邵焕华;孙辉;郝汝铤;田银;梁中华;谢春梅;李刚;苏铁网;;对“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天津市蓟县对“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A];2009全国水泥矿山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齐文秀;;应用现代找矿技术寻找深部金属矿床[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陈佩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矿山[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陶瑞卿;[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记者 许光辉 特约记者 赵洪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3 王清堂;[N];中国矿业报;2003年
4 康战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5 刘岳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刘承军 雷立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记者 安丰;[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8 记者 王孝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罗俊华;[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10 记者 丁全利;[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蓝卓越;高铁锌硫化矿的细菌浸出基础及其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晓华;海州露天矿矿坑水治理及利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2 廖宣昭;开阳磷矿矿区矿坑水资源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杜玉龙;东川因民铜矿区矿坑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化利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辉;清河门矿坑水开发利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5 牛望;煤矿山废水的湿地净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安秀芳;磁铁矿矿坑水细菌分离与多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7 冯美生;废弃煤矿对地下水污染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许多涛;都江堰白依庵泥岩矿山开采的地下水环境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双利;莱州市望儿山金矿床涌水特征与来源分析[D];桂林工学院;2006年
10 陈利娟;鱼田堡煤矿矿坑水动态分析及涌水量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水质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与空间层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9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