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岔河集油田井网二次加密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14:09

  本文关键词:双重介质油气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有效井径数学模型及典型曲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石油学院》 2004年

岔河集油田井网二次加密可行性研究

尹淑燕  

【摘要】:岔河集油田是华北油田两大类型之一的砂岩油田,二十年来围绕如何进行产量接替保持油田稳产,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变得极为分散、复杂,规律难寻。目前油田表现出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产量递减加速,常规措施效果明显变差。对于这样的开发区,如何挖掘其剩余潜力已经成为一个难题。 为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探索产能挖潜的新途径。由岔河集不稳定的河流相沉积特征所决定,砂体小,连通性差,虽然一次井网加密已结束,但目前井距下油砂体控制程度低,油层连通率及水驱效率也很低,因此为寻找油田今后的稳产及减缓自然递减的出路,提出了在岔15-141井区开展井网二次加密试验,并分析该油田一定范围内实施井网二次加密的可行性,指出潜力区块。如果有所突破,这将是产能建设的新领域,意义重大。 本项目对15-141井区二次井网加密可行性进行论证,主要包括储量核实、油层特征分析、主力砂体水驱现状分析、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分析、井网对油层连通状况的影响、井网对水驱状况的影响、油藏合理井网研究等内容,并提出一套可行性布井方案,实施后对试验结果进行逐一评价,主要包括加密后油层变化特征、油砂体变化特征、油层水驱效率及水淹状况分析、储层物性分析、剩余油潜力分析、开发特征评价、最终采收率预测、经济效益评价等。评价结果表明加密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依据试验结果,对岔河集油田南部断块井网二次加密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下一步二次加密的四个潜力区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E32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22
  • 1.引言22-25
  • 1.1 立论依据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3-24
  • 1.3 研究的目标及技术路线24
  • 1.4 本文所完成的工作24-25
  • 2.井网二次加密可行性论证25-42
  • 2.1 储量核实25
  • 2.2 油层特征分析25
  • 2.3 主力砂体水驱现状分析25-26
  • 2.4 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26-27
  • 2.5 井网对油层连通状况的影响27-28
  • 2.6 井网对水驱状况的影响28-29
  • 2.7 油藏合理井网研究29-32
  • 2.8 井网二次加密开发指标评价32-42
  • 3.实施效果评价42-52
  • 3.1 原井网对构造格局已基本控制42
  • 3.2 油层变化特征42-43
  • 3.3 油砂体变化特征43-44
  • 3.4 油层水驱效率及水淹状况分析44-45
  • 3.5 储层物性分析45
  • 3.6 剩余油潜力分析45-46
  • 3.7 开发特征评价46-49
  • 3.8 最终采收率预测49-51
  • 3.9 经济效益评价51-52
  • 4.井网二次加密潜力分析52-57
  • 4.1 井网二次加密的条件及原则52
  • 4.2 井网二次加密潜力区块特征及井位部署52-57
  • 结论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军,张继谦,杜学军,薛国勤;水驱砂岩油田开发后期注采结构调整实践与探索[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1期

    2 聂立新;低渗透油藏压力分析[J];油气井测试;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江,蒋凯军,张雁;低速非达西渗流储层产能评价[J];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耿俊;;油水井对应调整方法在龙虎泡油田萨高合采井区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6期

    3 刘玉梅;;特高含水后期经济极限含水率和采收率的确定及应用[J];内江科技;2006年04期

    4 董燕;周超;甘永刚;王金秀;;厚油层细分流动单元在孤东七区西6~(3+4)单元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5 林丽丽;张杰;刘梅;;安塞油田杏河北区油藏潜力及开发对策[J];内江科技;2011年01期

    6 张少标,丁振红,刘运霞,宋顺杰,刘建军;濮城油田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配套挖潜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7 王沛甫;张钊;张斌;孙丽慧;朱胜利;;精细测压技术在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8期

    8 崔传智;张继庆;杨勇;王建;田斌;;断块油藏典型井组特高含水期配产配注优化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3期

    9 窦松江,周嘉玺;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配套挖潜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5期

    10 袁向春,杨凤波;高含水期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磉礅;刘伟;赵绪坤;;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厚油层水平井挖潜技术[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马文涛;鞠传涛;;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厚油层水平井挖潜技术探讨[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文涛;鞠传涛;;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厚油层水平井挖潜技术探讨[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4 王沛甫;张钊;张斌;孙丽慧;朱胜利;;精细测压技术在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应用[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维;王文刚;孙丽慧;刘俊琴;田巧燕;熊志明;;超低渗透油藏试井资料分析与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延峰;大庆扶杨低渗透油层渗流机理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戴胜群;东濮凹陷胡状集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德志;复杂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梁文福;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福;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综合调整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2 罗天雨;异常高压油藏注采井单井产能方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3 李进;低渗透气藏渗流数学模型及其解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4 黄修平;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无效循环识别与治理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5 于世平;东辛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雁;低渗透非达西储层试井分析及不稳定产能评价方法[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7 叶俊红;埕岛油田馆陶组提液技术研究及效果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高鹏鹏;川中~川南过渡带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四段有效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9 赵忠军;百21井区克下组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措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10 刘少举;英台萨尔图油藏储层描述与挖潜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文光;葛家理;;单一介质、双重介质中非定常非达西低速渗流问题[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年01期

    2 王国鹏,何光玉;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年02期

    3 黄海香,张继谦,白振瑞;双河油田典型厚油层水驱开发模式解剖[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4期

    4 程时清,李功权,卢涛,李跃刚;双重介质油气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有效井径数学模型及典型曲线[J];天然气工业;1997年02期

    5 李凡华,刘慈群;含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定常渗流的压力动态分析[J];油气井测试;1997年01期

    6 冯曦,钟孚勋;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的一种新的求解方法[J];油气井测试;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书勇,敬兴胜,王益维,寥清碧;对吐哈油田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油藏井网加密调整的认识[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3年01期

    2 刘利梅,杜兰香,韩胜华,宋维刚,刘洪梅;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热采单元井网加密可行性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5期

    3 贺凤云,徐显军,金春梅,王兴臣;朝45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效果预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李艳军;焦艳丽;;萨北开发区井网加密后剩余油分布再认识[J];海洋石油;2009年01期

    5 李东杰;;二类油层水驱井网加密挖潜剩余油[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08期

    6 姜萍;石丰焕;王金生;;中一区Ng5稠油环开发规律分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7 殷代印;张强;;朝阳沟油田朝55区块井网加密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8 张霞;覃忠校;苗勇;;营11块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J];内江科技;2009年04期

    9 于成龙;李慧敏;赵敏;罗池辉;;水驱油田井网加密合理井数的计算方法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1年01期

    10 梁承春;杨光;;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研究[J];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林祥;智卫东;张丽娜;;实施井网加密调整改善稠油开发效果[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束青林;毛卫荣;王宏;杨海中;;孤岛稠油环蒸汽吞吐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杨堃;张继谦;;双河油田开发后期提高注水波及体积做法与认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金利;司丽;刘雷;刘敏;;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指导油田开发调整[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李兴训;;彩南油田持续高效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裴丽 幸福;[N];大庆日报;2008年

    2 新华;[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3 记者 师啸 特约记者 孟晓勇;[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记者 王志田;[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士振;[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邹德庆 刘祥飞 特约记者 杨明;[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通讯员 陈利平 王海;[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朱训;[N];中国矿业报;2002年

    9 李占彬 刘祥飞;[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特约记者 杨丽华 记者 刘祥飞;[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莉;大庆外围油田注水开发综合调整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范智慧;油藏管理系统理论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杨晶;CO_2驱油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萍;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后开发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高丽;安塞长6油藏井网加密与人工裂缝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3 张贵玲;中高含水期油藏井网加密与聚合物驱对比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林洪义;曙三区剩余油潜力分析与井网加密方案调整[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王芳;低渗油藏多井型井网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武晓斌;薄差油层井网加密可行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7 穆剑东;大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王飞;大庆外围东部葡萄花油层井网加密调整效果评价[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张蕾;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综合调整措施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韩雪松;萨北开发区过度带三、四条带加密可行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双重介质油气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有效井径数学模型及典型曲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94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