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群体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及参数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31 12:41
【摘要】:目的:分析单成分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数参数测算方法。方法:针对单成分群体药物动力学分析原理,运用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药动学总量统计矩参数群体模型及参数计算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总量零阶矩(AUCT),一阶矩(MRTT),二阶矩(VCRT),总清除率(CLT),总表观体积(VT),总95%成分代谢时间区间,总95%成分累积代谢时间区间等中药复方群体药动学参数数学模型,并关联了单个成分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结论: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及参数体系可在单成分群体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及参数体系基础上按总量统计矩原理建立;在群体典型值处依泰勒展开可获得总量统计矩参数群体典型、固定效应、生物间变异及实验误差。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ingle component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total statistic moment parameters of the multicomponen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ingle component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the statistic moment principle was used to clarify and establish the population model and parameter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multicomponent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the total clearance rate of total zero-moment (AUCT), first-order moment (MRTT), second-order moment (VCRT), total apparent volume (VT), total 95% component metabolism time interval and total 95% component cumulative metabolic time interval.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 single component population were also correlated. Conclusion: the mass pharmacokinetic mathematical model and parameter system of multi-componen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parameter system of single component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otal statistic moment. The statistical moment parameters such as population canonical, fixed effect, inter-biological variation and experimental error can be obtained by Taylor expansion at the typical value of the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性与药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湖南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制备技术与评价实验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3142,81173558) 湖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1JJ2055)
【分类号】:R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敏,张静华,孙鹤,施孝金,钟明康;群体药动学原理及NONMEM法数据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年04期

2 李中;赵新波;陈兆军;;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方法概述[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3期

3 贺福元;邓凯文;刘文龙;石继连;邹欢;唐宇;刘平安;周宏灏;;中药复方对人体作用本质:“网通虹势”的多重遗传谱效动力学[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2期

4 程坤,朱家壁;群体药动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评价[J];中国药师;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朝晖;群体药物动力学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智能专家系统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年

2 蒋宝成;群体药物动力学分析软件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D];兰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玉成,郑青山;群体药代动力学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年12期

2 贺福元;周宏灏;罗杰英;;多成分药物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12期

3 黄胜;贺福元;刘文龙;李启泉;江欢英;聂志姣;罗杰英;;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对左金缓释片多成分释放相似度的评价研究[J];中成药;2009年01期

4 贾运涛,蒋学华;群体药动学理论及其应用[J];中国药房;2004年01期

5 夏东亚,郭涛,张利平,原晓武;迭代二步法估算维拉帕米的群体药动学参数[J];中国药房;2004年06期

6 袁进;吴新荣;浦金辉;;基于Excel函数设计茶碱口服多剂量个体化给药方案[J];中国药房;2009年26期

7 夏东亚,申晓环;迭代二步法估算妥布霉素的群体药动学参数[J];中国药学杂志;2001年05期

8 夏东亚,郭涛,申晓环;迭代二步法估算阿米卡星的群体药动学参数[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12期

9 许向阳;朱家壁;;群体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郭莹;杨洁红;张恒义;傅旭春;张宇燕;万海同;;统计矩法评价养阴通脑颗粒各有效部位配伍在脑缺血再灌大鼠中的药动学变化[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志宏;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难溶性药物渗透泵处方设计专家系统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2 张菁;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与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陈志扬;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方法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晓丹;地高辛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克华;环孢素的临床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3 黄胜;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对鱼腥草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周慧;肾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体内环孢素A的群体药动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朴海艳;大剂量MTX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体内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蒋宝成;群体药物动力学分析软件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D];兰州大学;2008年

7 邱岩;中国肝移植患者他克莫司(FK506)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弋;他克莫司在国人肝移植受者的经典和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9 宋贤;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D];昆明医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弘,邢东明,孙虹,李敏,金文,杜力军;CBN中葛根素、人参皂甙Rg1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何勤,吴芳,蒋学华,张志荣,聂飞;药物动力学数据的神经网络处理方法[J];华西药学杂志;2002年02期

3 周鲁,苏怡,左之利,赵蔡斌,夏昆华;抗生素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定量构动关系[J];华西药学杂志;2003年01期

4 俞文(鱼此);单纯形调优法的收敛性质[J];中国科学;1979年S1期

5 芮建中,张震,李金恒;群体药代动力学/群体药效动力学原理及研究方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3期

6 张军,张惠霞;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用于复方氯丙嗪的含量测定[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年06期

7 屈凌波,刘浩,相秉仁,安登魁;主成分分析法神经网络及其在瑞培林片剂测定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年04期

8 高守国,屈凌波,相秉仁;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QSAR研究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年04期

9 张光亚,葛慧华,方柏山;主成分分析的神经网络及其在木聚糖酶最适pH建模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9期

10 陈美娟,宋立升,高哲石,张益仙,焦玉梅;舒必利血药浓度与副反应的关系[J];上海精神医学;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福元;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补阳还五汤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药复方冠心Ⅱ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英文)[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10期

2 贺福元,罗杰英,邓凯文,刘西京,杨勇;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J];中草药;2005年10期

3 贺福元;周宏灏;邓凯文;刘文龙;刘平安;;指纹图谱的一种定性定量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分析法[J];药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张秋菊;;几种中药复方对动物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10期

5 刘建利;;中药复方疗效的物质基础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方法[J];中成药;1992年10期

6 武孔云,梁光义,靳凤云,陈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年06期

7 程玉芳,肖桂云,高志华,王惠文,赵美林;中药复方III提高大鼠耐缺氧作用的剂量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4年06期

8 刘建勋;李欣志;;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年04期

9 孙太振;;中药对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9期

10 张琦;张大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文;李卓;茹永新;王彤;张焱焱;于晓霞;;中药复方(HT冲剂)抗肺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廖斌;张逸;皇甫真萍;齐彦;陈佳薇;陈益宁;;中药复方君子汤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靖媛;;中药及中药复方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阎小燕;;降脂茶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的干预作用观察[A];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中文论坛讲演暨优秀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玉贤;;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梁国刚;;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方法的探讨[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7 段美丽;张淑文;王宝恩;;中药复方促动胶囊对SIRS患者胃肠屏障损伤干预的临床观察[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修毅;李振志;;中药口服固体缓释制剂的研究现状[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朱永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2006年国际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论坛(香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明;冯怡;徐德生;朱卫丰;谢兴亮;唐斌;;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构建思路[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建荣 李晓玫;中药复方成分分析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暨南大学医学院 赵国平邋钱三旗 湖南中医药大学 何清湖;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方法探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 谭宇惠 吴映雅等;纯中药复方消癌根的抗癌研究及其实验报告[N];科技日报;2006年

4 周颖 金永年;提升科技水平 推动中药现代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贾晓斌邋陈彦 李霞;中药复方有效组分研究有待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仇逸邋汪敏;我国首次用现代方法阐明中药复方治疗机理[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马佳邋吴m#麓;院士证明中药复方科学性[N];北京科技报;2008年

8 张东风;中药研究异彩纷呈[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沈群 罗佳波;重视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特殊性[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蒋心和;首次摸清麝香保心丸物质基础[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明眉;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探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张国刚;中药复方抗病毒活性部位、成分的筛选及活性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3 李小娟;温阳化瘀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4 施剑;健脾通络复方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作用机理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张有志;小补心汤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6 刘新;中药复方海藻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蒋捍东;中药复方肺康灵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伊丽萦;效阈浓度下中药多成分的生物效应模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杨瑞福;DMN致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用于中药护肝效果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刘忠华;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及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瑜;中药复方舒欣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赵莉;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杨柳;中药复方甲亢平对甲亢大鼠甲状腺功能及肝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郭小明;枫蓼肠胃康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段剑飞;玉屏风散抗疲劳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姚祈;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皮质Ⅳ型胶原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衷锐;补肾壮骨中药对模拟微重力成骨细胞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武洲;单萜吲哚并吡啶生物碱的仿生合成龙胆汤的复方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陈燕;麻黄汤中麻黄生物碱体内代谢排泄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胡健萍;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复方干预[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55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155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