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复杂网络社区检测、链路预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29 13:21
【摘要】:本文在经典Kuramoto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从两个方面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一是将原模型中的微分方程用差分方程取代,缩短了相位迭代的时间;二是将原模型中的耦合强度参数用正耦合强度和负耦合强度取代,使得具有社区结构的离散时间网络中出现动力学聚类现象。当Kuramoto模型用于研究复杂网络节点的动力学行为时,由于只存在正耦合强度,只有相连节点间存在吸引力。若耦合强度超过一定值,网络中所有节点的相位经过短暂振荡后最终会达到全局同步状态。而加入负耦合强度后,网络中的节点间存在两种相互作用力:吸引力和排斥力。相连的节点间存在吸引力,不相连的节点间存在排斥力,两种相反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相连节点的相位通过迭代进化得更为接近,不相连节点的相位通过迭代进化得相距更远。这样,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中就出现了网络节点的聚类现象。迭代开始后,节点相位出现短暂振荡,然后逐渐聚集成簇,同一簇相位对应的节点就是网络中属于同一个社区的节点。在介绍了网络节点的聚类现象后,本研究描述了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模型中节点相位进化频率的缓慢衰减过程,对节点相位进化频率与相应转移矩阵衰减最慢的特征向量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学分析,且通过实验证明转移矩阵衰减最慢的特征向量对应于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中的节点相位进化频率,简称为节点频率。现有理论和文中实验结果都表明,和节点相位一样,节点频率同样包含了社区结构信息。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可直接用于挖掘复杂网络中的社区结构,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可以通过模型中存在聚类现象的节点相位和频率信息进行划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的社区检测算法,描述了算法的详细过程,并通过实验证明,在大规模网络的社区检测上,基于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的社区检测算法性能优越、高效,超过了最近提出的基于模块度的社区检测方法。其次,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中网络节点聚类现象可用于分割乳腺X线影像中的肿块。本文提出了基于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的乳腺X线影像肿块检测算法。在检测乳腺X线影像中的肿块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先用分水岭变换将带分割图像分成若干不规则区域,然后计算各区域的特征。继而根据得到的区域及其特征将待检测图像构建为图的形式,并将网络聚类模型用于实现图中节点的聚类。节点的聚类结果就对应着不规则区域的分割结果,也即肿块的检测结果。经实验证明,与K-means和FCM两个经典算法相比,基于网络聚类模型的算法是有效的。再次,现有研究表明,社区结构信息可用于进行复杂网络链路预测。链路预测指标的节点相似度则可基于离散时间网络动力学聚类模型中的节点相位和频率定义。本文提出了基于节点相位和频率的多个相似度指标。在真实网络和人工网络上进行实验,验证了真实社区结构信息用于网络链路预测的可行性;用社区检测算法来提取网络的社区结构信息,且与现有相似度指标结合,改善了链路预测的结果;将基于节点相位和频率的各相似度指标用于真实网络和人工网络的链路预测,显示了各相似度指标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并证明了基于节点相位和频率相似度指标的有效性。最后,同样基于社区结构信息可用于进行复杂网络链路预测的思想,将不同种类的信息与社区结构信息融合,进行链路预测。本文改进了基于模块度的社区检测方法,用改进的方法提取社区结构信息,结合模块度密度函数,定义了利用社区信息的链路预测指标,并进一步将社区信息和节点度、转移概率等信息融合,提出了利用融合信息的链路预测方法。在大规模真实世界网络上进行实验,首先将基于社区信息的链路预测指标与各现有指标融合,证明了融合指标的有效性;然后将该方法与经典的链路预测方法及其他利用融合信息的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本方法是高效、准确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1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新;;4G网络优化分析及其解决方案分析[J];数码世界;2017年05期

2 宁荻;配置网络参数的另外几种方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4年04期

3 帷幄;如何防止网络参数被篡改[J];网络与信息;2002年02期

4 冯正和;宋涛;;空域网络与谱域网络[J];微波学报;1988年02期

5 ;看图调网络 CS中的客户端网络参数调校技巧[J];电子竞技;2005年Z1期

6 施永贵;王洪峰;唐加福;何晶晶;;多业务CDMA网络参数优化模型与算法[J];信息与控制;2012年04期

7 崔玉娜;晋晶晶;;无线网络参数修改管理办法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4年04期

8 程耕国;;论用回归差分析网络参数的唯一性[J];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9 姚宏亮;苌健;王浩;李俊照;;灵敏性分析下的因果网络参数的扰动学习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2年02期

10 ;控制网络的正确选择[J];机电信息;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书凯;刘光远;;网络参数对混沌联想记忆特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2 莫富强;王浩;姚宏亮;;动态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算法的一种加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魏连成;;平衡网络参数测量方法研究[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4 董树义;赵永久;路宏敏;;微波规准网络参数拟合模型与CAT[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5 彭振宇;朱畅华;董树义;;传输型双六端口测量网络参数的优化方案探讨[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谭裴;薛伟;;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耗管理平台研究[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石志侠;姚青山;张艾明;胡遵素;;复杂α谱的神经网络解谱技术[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武占宇;唐宗熙;张彪;;三端口矢量网络参数的测量[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9 梁昌洪;张新军;;一类非均匀传输线网络参数的数值求解[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10 缪林昌;殷宗泽;;人工神经网络在非饱和土研究中的应用[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北京 阮征;远程修改网络参数[N];电脑报;2004年

2 李浩;巧用IP Changer修改TCP/IP网络参数[N];江苏经济报;2003年

3 ;Linux下设置基本网络参数四法[N];电脑报;2001年

4 魏大可;校园网络参数维护技巧之隐藏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优化策略”实现突破[N];通信产业报;2012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贾冕;WiFi共享:是福是祸?[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7 武君;网络优化因“段”制宜[N];通信产业报;2006年

8 江苏 陆亚军;网络优化利器 NetSupersonic[N];电脑报;2001年

9 记者 赵雅琪;“易优”有效解决TD网络优化难题[N];人民邮电;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杨;复杂网络社区检测、链路预测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武晓宇;基于复杂网络的网络业务流建模与行为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3 吴泓润;复杂网络的建模及传播动力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4 周永权;泛函网络理论及其学习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肖秦琨;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智能自主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陈益平;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始终最佳连接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魏宗文;重整化方法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赵慧;复杂网络的若干同步控制问题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9 张春萍;热声核特性参数实验研究及高频微型热声实验装置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姜江;证据网络建模、推理及学习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焕;基于多权值残差网络的服装图片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韩国安;基于强化学习的认知无线网络抗敌意干扰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3 杨楠;基于新型图核的脑网络相似性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4 方俊鹏;基于U形深度网络的MRI分割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万里鹏;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属性人脸生成及辅助识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6 孙增辉;基于递归卷积网络的手写及场景文本识别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孙博;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文本自动生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张晓宁;基于渐进注意引导的循环网络的显著目标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范科达;基于双层网络的信息传播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10 余淋;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3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733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7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