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大容量液流电池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0-06-30 04:06
【摘要】:大容量液流电池系统LCFBS(Large Capacity Flow Battery System)的内电阻特性与锂电池、铅蓄电池有较大差异。基于100 k W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试验数据,采用多元高次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得到内阻的精确解析式,再根据电动势和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的理论解析式,构建了大容量液流电池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具有一定精度的容量液流电池系统单元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精确度,使内阻的相对误差控制在4.5%以内。
【图文】:

原理图,储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全钒


issn.1006-6047.2015.08.011大容量液流电池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王亚光,王秋源,陆继明,毛承雄,王丹,杨峗(华中科技大学强电磁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Vol.35No.8Aug.2015第35卷第8期2015年8月收稿日期:2014-09-05;修回日期:2015-06-2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227206)ProjectsupportedbytheNationalBasic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gramofChina(973Program)(2010CB227206)图1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原理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vanadiumredoxflowbatteryV5+/V4+正极电解液储罐V2+/V3+负极电解液储罐V5+V4+V2+V3+H+e-e-泵电极质子交换膜泵V5+V2+V4+V3++-+e-e-++-电池

趋势图,电堆,内阻,趋势


3+p21·x2y+p12·xy2(14)当P=2时:R(x,y)=p00+p10·x+p01·y+p20·x2+p11·xy+p02·y2+p30·x3+p21·x2y+p12·xy2p40·x4+p31·x3y+p22·x2y2(15)其中,x、y分别代表SOC、S。根据表2中的电池原始数据可以拟合得到一组模型参数如表3所示,其置信区间取为95%。通过以上方法拟合得到的三维图如图7所示。图中,z轴代表R,x轴代表SOC,y轴代表S,三维图0.0340506070800.040.05R/ΩSOC/%图5单电堆内阻随SOC的变化趋势Fig.5Curveofinternalresistancevs.SOCforsinglecell-stack40608000.120.24R/ΩSOC/%S=10,P=1,S=8,P=1S=6,P=1,S=5,P=2S=4,P=2,S=3,P=2单电堆图6不同容量电池的内阻随SOC变化趋势(电池原始数据)Fig.6Curveofinternalresistancevs.SOCfordifferentbatterycapacities(originaldata)串并联方式R/ΩSOC1SOC2SOC3单电堆0.0420.0380.037S=6,P=10.1730.1610.135S=8,P=10.2200.1740.167S=10,P=10.1780.1760.173S=3,P=20.0420.0380.037S=4,P=20.0550.0440.042S=5,P=20.0690.0560.055表2内阻与S、P、SOC的关系Table2RelationshipbetweeninternalresistanceandSOCsfordifferentconfigurationmodes(S,P)SOCR/ΩSOCR/Ω0.40.04190.70.03630.50.03890.80.03680.60.0369表1单电堆内阻与SOC的关系Table1Relationshipbetweeninternalresistanceofsinglecell-stackandSOC电力自动化设备第35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明;陈中;林根德;;钒液流电池的建模与充放电控制特性[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2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年04期

3 任航;叶林;;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设计和输出特性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0期

4 张厚升;赵艳雷;;多项式拟合的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研究与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2期

5 杨继云;林小峰;;2.5kW全钒液流电池的建模与仿真[J];电源技术;2012年12期

6 颜志敏;王承民;郑健;张宇;时志雄;张征;;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价值评估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2期

7 谢俊文;陆继明;毛承雄;王丹;;数字式通用型电池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5期

8 金龙,况雪源,黄海洪,覃志年,王业宏;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过拟合研究[J];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蓓;郭剑波;陈继忠;惠东;;液流储能电池系统支路电流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7期

10 彭思敏;施刚;蔡旭;李睿;;基于等效电路法的大容量蓄电池系统建模与仿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俊;赵立飞;;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J];安徽电力;2006年03期

2 吴慧;林熙;;海南岛秋季旱涝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3 吴有训;彭慕平;刘勇;;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宣城市空气质量预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吴俊勇;;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变频器世界;2011年11期

5 关静;;基于PSIM的双电层电容器仿真器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6 杨卫东;姚建国;杨胜春;;储能技术对未来电网发展的作用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2年02期

7 孙国凯;商娜;边雪芬;;单相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及IsSpice仿真[J];电测与仪表;2011年01期

8 邹旭东;刘新民;段善旭;康勇;文劲宇;程时杰;;储能调相功率调制系统柔性功率调节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9 任航;叶林;;模拟分析环境因素对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10 刘勇;李刚;文劲宇;程时杰;潘垣;;柔性功率调节器用PWM整流器的设计[J];电气应用;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鄂宝民;黄旭;庞立军;陈昀;支伟;;先进储能技术在环渤海风电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祖平;刘思革;梁惠施;;电力储能在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旭;高毅;;先进储能技术在天津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怡;陆志刚;雷金勇;李勇琦;;电池储能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惠良;胡波;钮学新;郝世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改进中尺度数值模式东海风力预报精度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林健玲;金龙;林开平;;神经网络方法在广西日降水预报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梁钟清;金龙;巩远发;;低纬度地区局地暴雨的神经网络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俞善贤;;神经网络和预报集成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俞善贤;;神经网络和预报集成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晋波;飞轮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黄静华;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及在气象数据挖掘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蒋志方;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与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唐西胜;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5 林开平;人工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与降水预报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蒋茹;基于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决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刚;飞轮储能型柔性功率调控装置原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曾杰;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微网中储能系统的构建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煜红;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田一梅;天津市地表水体水质安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琪祁;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唐志伟;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王卫星;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4 杨娟;基于数字控制的双向DC/DC储能变流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中秋;分布式储能对微网运行特性的作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韩海英;V2G参与电网调峰和调频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翟宇;超级电容器成组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卜凡亮;基于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相结合的光伏储能控制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黄鑫;蚁群算法在风光互补系统优化配置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1年

10 于慎航;风电场储能容量计算及虚拟储能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影响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2 崔林;文劲宇;程时杰;;超导磁储能系统抑制风力发电功率波动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3 成志秀;王晓丽;;太阳能光伏电池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07年02期

4 蔡年生;双极堆式电池中的漏电电流[J];电池;1993年05期

5 胡运飞;廖承林;王丽芳;;混合动力汽车用MH/Ni电池的建模[J];电池;2008年04期

6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年04期

7 韩珏;李欣;林平;胡长生;;基于XC164的数字式光伏阵列模拟器研制[J];电气应用;2007年12期

8 饶建业;李永东;李谦;沈智宇;;太阳能电池阵模拟器的设计和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9期

9 张焰;电网规划中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5期

10 刘昌金;胡长生;李霄;陈敏;徐德鸿;;基于超导储能系统的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鹏程;用于UPFC的串、并联双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熙霖;基于DSP2407的光伏方阵仿真电源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2 韩珏;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3 朱丽;一个光伏阵列模拟器的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杜柯;基于DSP的光伏电池数字模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曹伟;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韩朋乐;数字式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孙孝金;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志鹏;蔡定建;杨亮;;锌铈液流电池研究进展[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4年01期

2 ;清华大学液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研究员牵头制定首个由我国主导的液流电池领域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4 刘兰兰;;美国哈佛大学研发出一种新型液流电池[J];电源技术;2014年03期

5 周德璧,于中一;锌溴液流电池技术研究[J];电池;2004年06期

6 董全峰,张华民,金明钢,郑明森,詹亚丁,孙世刚,林祖赓;液流电池研究进展[J];电化学;2005年03期

7 刘素琴;史小虎;黄可龙;李晓刚;李亚娟;吴雄伟;;钒液流电池用碳纸电极改性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8 刘素琴;史小虎;黄可龙;李晓刚;;钒液流电池用碳纸电极改性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9 ;美研制出新型半固态液流电池[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10期

10 牛微;刘旭东;毕孝国;;无膜单液全沉积型铅酸液流电池研究进展[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可龙;刘素琴;李林德;陈立泉;;储能钒液流电池离我们还有多远?[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杨曦;郑明森;董全峰;詹亚丁;林祖赓;;液流电池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3 张慧敏;程杰;文越华;曹高萍;王志军;杨裕生;;铅铈液流电池初步研究[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贾志军;范永生;王保国;;钒/空气液流电池的初步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左春梅;余芳;张萍;;新型铅酸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吕正中;邱新平;武增华;陈立泉;;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复合碳电极制备和性能[A];2005中国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华民;;液流电池技术发展及应用[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赵鹏程;程杰;徐艳;文越华;何柯;曹高萍;;锌镍单液流电池工程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9 张学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优化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永

本文编号:273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73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