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改进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11-19 20:15
   扰动实时估计与抑制问题在基于网络的各种定位与控制应用中经常遇到.例如在ad-hoc网络的高精度车辆定位与控制中,由于车辆的高速移动,其无线通信具有组网变换快、信道衰落快、多普勒效应等特点,各种干扰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扰动的实时估计与抑制就成为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已经涌现出许多用于研究扰动的实时估计与抑制方法,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Ohnishi教授提出的扰动观测器(DOB);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韩京清教授提出的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ESO)的自抗扰控制(ADRC);2008年,密歇根大学Khalil教授提出的扩展高增益观测器方法(EHGSO)等.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系统扰动增广为系统状态进行估计,其优势是可以同时将模型不确定和未建模部分视为扰动进行估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线性模型的应用范围,使得一些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得以简化.然而,受限于移动网络的有限带宽和嵌入式设备的计算能力,各类自抗扰观测器在移动芯片上的实现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自抗扰控制自提出以来,在工业领域受到很大的关注.其采用“观测+补偿”的方法来实现控制器设计,即先观测控制系统中的扰动、未建模动力学以及不确定性,然后利用非线性反馈的方式来实现补偿.自抗扰控制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统一处理确定系统和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扰动的估计不要求外扰的数学模型已知或者外扰可观测;可以统一处理非线性和线性系统.但不足之处是观测器和控制器的调参过程缺乏严格的理论基础,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经验.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如下:首先,将自抗扰控制思想引入到具有边值输出常值干扰的Euler-Bernoulli梁方程的镇定问题,提出一类可行的单参数调节方法,并在状态空间上证明系统的适定性以及解的唯一性.该设计方法仅要求系统输出位移信号而不需要速度信号,从而简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途径.其次,针对集中参数自抗扰控制问题,设计三类新的自抗扰控制方法:一类是基于扩展H_∞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扩展H_∞状态观测器可以在给定的性能指标约束下给出最优观测器的参数设置,估计的相对误差较小,收敛速度较慢,适用于扰动突变频率低的情形;另一类是基于扩展脉冲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扩展脉冲观测器通过重置观测器状态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可缩短估计误差的调节时间,但估计的相对误差稍大,适用于扰动突变频率较高的情形.另外,鉴于PID思想在工业控制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本文还将研究基于简化的PID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方法,提供一类PID观测器参数配置的方法,为嵌入式自抗扰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便利.最后,研究自抗扰控制技术在智能车控制中的应用,针对车距保持控制和悬架控制问题分别设计自抗扰控制算法,对此类算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有益的尝试.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231
【部分图文】:

结构图,结构图,最小相位,三项


得到扰动和不确定性的估计.图1.1 DOBC结构图在被控对象为最小相位的假设下,计算得到”总扰动”dl包含以下三项:dl(s) = [G(s) 1 Gn(s) 1]y(s) + d(s) Gn(s)n(s). (1.1)1

白噪声


加入随机白噪声的位移估计(x=1处)

白噪声,扰动估计


加入随机白噪声的扰动估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培军;;一类不确定切换系统的观测器设计[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萧昌美,张福恩;一类非线性问题的观测器设计[J];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8年02期

3 姜斌,王江,王先来;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大系统的鲁棒观测器设计[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1996年02期

4 胡正涛;姚纪文;;二节倒立摆的观测器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88年02期

5 金梁;;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观测器线性化和观测器构造[J];航天控制;1988年02期

6 周恒杰;陆建中;王树青;王骥程;;非线性发酵过程观测器设计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1989年03期

7 郎米兰;徐明跃;;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方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8 朱芳来;仿射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观测器设计方法[J];信息与控制;2005年05期

9 黄敢基;陈武华;韦琳娜;张更容;;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间歇观测器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10 么彩莲;王涛;;一类切换广义系统的观测器设计[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雷;基于改进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及其应用[D];山西大学;2018年

2 朱芳来;非线性控制系统观测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

3 彭宇;非线性智能观测器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4 朱亮;空天飞行器不确定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金辉宇;基于近似模型的非线性采样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王振华;描述系统的故障诊断观测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黄敢基;基于时变Lyapunov函数方法的几类观测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苗秀凤;几类非线性随机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范洪彪;离散模糊奇异时滞系统的观测器设计及模糊关系的求解[D];山东大学;2015年

10 王佳伟;基于观测器的切换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星;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运动意图求解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

2 郝婧;几类时滞不确定系统的观测器及反馈控制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3 武世雷;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导向钻井稳定平台控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4 晁凯悦;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光伏储能系统预测电流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力志;电流观测器调制的Boost变换器的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6 刘龙文;区间观测器参数化设计方法[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7 刘烨秋;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黄钰婷;基于波浪补偿的船舶横向补给船位状态预测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9 丁奎;几类间歇测量机制下的复杂系统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鲁棒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10 李宗俐;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0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890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