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非线性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计算时变矩阵伪逆

发布时间:2020-11-20 19:20
   文章运用了一种新的复值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时变矩阵伪逆,该神经网络被称为复值ZNN模型,复值ZNN模型基于复数域的矩阵误差函数而被提出。构建ZNN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利用误差函数推导出由状态函数表示的动力学公式,在动力学公式中选取不同的激励函数,构造出模型,再对该模型进行收敛性分析,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文章从第二章开始主要讲述计算时变矩阵伪逆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在非线性复值激励函数的情况下,利用一阶时间导数,使计算时变矩阵伪逆的复值ZNN模型可以全局收敛到理论上的矩阵伪逆。该模型的构建过程从计算时变矩阵逆着手,扩展至计算时变矩阵伪逆,分别对矩阵伪逆采用实值和复值进行分析。在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激励函数采用两类H函数,一类为计算复值矩阵输入的实部和虚部,另一类为计算矩阵输入的模量和辐角。在第三部章中,证明了这两类函数作为神经网络激励函数时,系统的收敛性。在第四章中,借助Matlab进行模拟仿真的技术,在仿真计算实值时变矩阵逆的神经网络模型中,非线性激励函数为幂函数、幂-S型函数、双S型函数、双幂函数,并验证了在选取为双幂函数的情况下,模型收敛时间是有界的。在仿真复值时变矩阵伪逆的神经网络模型中,非线性激励函数为幂函数、幂-S型函数、双S型函数,验证了神经网络模型在复值矩阵中,幂-S型函数有更好的收敛。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151.21;TP18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广义逆的发展历程
    1.2 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
    1.3 广义逆和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
2 ZNN模型构建
    2.1 时变矩阵逆和ZNN构建过程
    2.2 复值时变矩阵伪逆和ZNN构建过程
    2.3 提出ZNN模型和复值非线性激励函数
3 理论结果
    3.1 类型一激励函数的收敛性
    3.2 类型二激励函数的收敛性
4 ZNN模型仿真
    4.1 Kronecker乘积和向量化
    4.2 例子
        4.2.1 矩阵逆
        4.2.2 矩阵伪逆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丰;谭远顺;况杨;;具有不连续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的多稳定性[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冯建利;拱长青;;基于多层激励函数量子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向国全,董道珍;BP模型中的激励函数和改进的网络训练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年02期

4 王艳群;侯娟;;具有不连续激励函数的忆阻神经网络的有限同步(英文)[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5 罗慧;王友仁;林华;姜媛媛;;任意周期激励函数的模拟电路测试激励优化设计[J];电子学报;2011年08期

6 潘玉峰;;间断激励函数Hopfield神经网络解的存在性[J];晋中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商同,刘兴荣,杨伟东,李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优质改进及其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罗鹏;李会方;;基于Tanh多层函数的量子神经网络算法及其应用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年01期

9 蒋蓉华;;企业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年01期

10 王秋云;基于激励函数修改技术的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芝侠;基于两类激励函数的分数阶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王艳群;几类具有不连续激励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刘鹏;基于非单调激励函数的递归神经网络的多稳定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肖剑;右端非连续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秦泗甜;基于微分包含的非光滑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廖薇;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规划的汇率预测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瑜超;基于非线性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计算时变矩阵伪逆[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2 付玉洁;两类具有不连续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系统的同步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钱玉多;基于FPGA的神经网络硬件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刘雪亮;社会网络博弈论方法下的推荐激励策略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5 刘小云;一类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稳定[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李雅;基于人工免疫机制的机器学习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晓伟;几类神经网络的同步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8 庞勇;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分析与改进[D];天津大学;2003年

9 郑艺丁;遗传神经网络的综合进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10 徐桂从;人脸的跟踪识别与年龄估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1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891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