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地下水“三氮”迁移转化模型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1-04-04 05:12
  地下水是我国宝贵的淡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条件。然而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类对地下水环境的破坏,导致地下水污染现象越来越普遍,而且有加重发展趋势。造成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三氮”污染作为地下水污染的典型污染源,一直备受关注。防止“三氮”污染的重要途径是控制或改变地下水“三氮”的迁移,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一是通过数学模型对其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目前,地下水“三氮”迁移转化研究大多采用数值法来进行模拟预测。虽然数值法能够解决复杂问题,但既耗时又昂贵,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而采用解析法进行地下水“三氮”迁移转化研究,虽然适用的条件没有数值模型广泛,但其对数据要求相对较低,计算工作量小,操作使用简单易行。现在求解“三氮”迁移转化的解析模型是将三者分开以单物种进行解析求解,这样忽略掉“三氮”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是基于耦合多物种迁移转化问题将“三氮”耦合在一起获得其解析解,为研究“三氮”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本文以李官堡水源地研究区为基础,首先建立了地下水“三氮”迁移转化模型,其次求得该模型的解析解,最后进行简单应用。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下水“三氮”迁移转化模型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v对“三氮”浓度空间分布上的影响

空间分布,浓度,影响图


D对“三氮”浓度空间分布上的影响

空间分布,浓度,影响图


R对“三氮”浓度空间分布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下水溶质迁移规律研究概述[J]. 白福高,刘伟江,文一,陈坚.  环境保护科学. 2015(06)
[2]我国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完善研究[J]. 王亚杰.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3)
[3]中国地下水污染危机[J]. 金铭.  生态经济. 2013(05)
[4]中国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控探析[J]. 王明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4)
[5]基于BIOCHLOR模型的敏感度分析[J]. 陆晓暖,陈世俭.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2(04)
[6]一种用于突发性场地污染模拟的解析模型[J]. 陈家军,王浩,全向春,文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1)
[7]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双重意义[J]. 薛禹群,张幼宽.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3)
[8]包气带土层对氮素污染地下水的防护能力综述与展望[J]. 张云,张胜,刘长礼,侯宏冰,董华,张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S1)
[9]地下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 刘晓丽,梁冰,薛强.  工程勘察. 2003(01)
[10]氮在包气带中迁移和转化的预测模型(英文)[J]. 张春辉,裴元生.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沈阳浑河傍河区域地下水氮素污染研究[D]. 王俊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关中盆地地下环境氮污染机理与地下水质安全评价[D]. 段磊.长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某尾矿坝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拟研究[D]. 张建军.西安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7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117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