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17 09:14

  本文关键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溶孔、裂缝、溶洞共存,尺度差异大,流动复杂,既有渗流、裂缝流,又有洞穴流,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已不适用此类复杂介质中的流动问题,为了研究此类油藏的开发机理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洞穴流与裂缝流和渗流耦合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体积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离散,用自适应方法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形成了缝洞型油藏的数值模拟软件。对塔河油田一个井组剖面和一个缝洞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揭示了此类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洞顶剩余油、边角剩余油、阁楼油、底层剩余油、绕流油和充填溶洞剩余油,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符,证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是正确的,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数学模型 数值求解 剩余油分布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塔河油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202404)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孔隙型介质的数值模拟模型与方法已经比较成熟[1]。20世纪60年代,Warren-Root提出了双重介质数值模拟方法[2],后来Barenblatt和Kazemi等人又做了进一步改进[3-6]。1975年Clossman在双重介质基础上建立了孔、缝、洞三重介质达西渗流模型[7];葛家理在1985年建立了多重介质高速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建东,徐安娜,李明;缝洞型碳酸盐岩内部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储层预测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1期

2 朱哲显;但涛;周程;;缝洞型碳酸盐岩饱和度建立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07期

3 罗娟;王雷;荣元帅;;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压锥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2期

4 郑小敏;孙雷;侯亚平;李平;杨大千;王宇飞;;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物理模型对比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潘林华;张士诚;张劲;张平;;缝洞型碳酸盐岩裂缝扩展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2期

6 李柏林;涂兴万;李传亮;;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产量递减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年03期

7 涂兴万;;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水锥风险条件综合评判[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8 王曦莎;易小燕;陈青;袁恩来;;缝洞型碳酸盐岩井间连通性研究——以S48井区缝洞单元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0年01期

9 闫长辉;王涛;陈青;;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曲线多样性与生产特征关系——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03期

10 康志江;李江龙;张冬丽;吴永超;张杰;;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志江;赵艳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新方法与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雒永春 杨东辉 雷从营;塔河采油二厂日产原油突破1.1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孙希利 通讯员 王鹏飞;节点管理实现“双二十”目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红凯;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哲显;缝洞型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参数尺度效应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2 李立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龙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连通模式与生产动态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崔文彬;塔河四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关键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12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