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持续性生态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本文关键词:具有持续性生态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世界人口的激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生存环境。人类活动造成大气及水体污染、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导致群落自然栖息地的丧失、退化和破碎化,目前恢复及保护生态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把生境中斑块看成是节点,边看作在斑块间构建的廊道,廊道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看成是有向边,斑块间能量流动的难易程度(与斑块间距离和廊道破坏程度有关)看为边权,建立生境恢复的复杂有向加权网络模型。给出生态系统存在相对能量利用率最高的斑块廊道拓扑结构,在一定抗毁性下建立生境恢复中能量利用率最高的斑块廊道结构。另外,考虑到外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多目标规划,给出不同攻击程度下的多情景修复方案。该研究结果可为生境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本文给出的方法对具体的生态系统--混交阔叶林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删除不同边时生态网络的抗毁性的变化来判断在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找到对生态系统整体抗毁性影响较大的捕食关系,并给出生态系统具有持续性的基本拓扑结构,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人为保护生态敏感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破碎化生境 复杂网络 食物链 抗毁性 能量利用率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15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9-11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11-12
- 第2章 基础知识12-20
- 2.1 复杂网络及图论的相关知识12-16
- 2.1.1 基本定义13-14
- 2.1.2 平均距离14-15
- 2.1.3 最短路径15
- 2.1.4 网络能量利用率15
- 2.1.5 复杂网络抗毁性15-16
- 2.2 生态系统相关知识16-20
- 2.2.1 廊道16-17
- 2.2.2 生态系统抗毁性17-18
- 2.2.3 生境破碎化18-20
- 第3章 具有恢复策略的生态系统网络拓扑结构20-34
- 3.1 引言20
- 3.2 生境破碎化网络模型20-22
- 3.3 研究思路22-23
- 3.4 改进的抗毁性指标23-24
- 3.5 相应结论及其证明24-26
- 3.6 仿真及其结论26-33
- 3.6.1 建模26
- 3.6.2 情形分析26-33
- 3.7 结论33-34
- 第4章 具有保护策略的生态系统网络拓扑结构34-45
- 4.1 引言34-35
- 4.2 生物网络建模35-36
- 4.3 研究思路36-37
- 4.4 实例分析37-43
- 4.4.1 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建模38-40
- 4.4.2 阔叶混交林的抗毁性40-42
- 4.4.3 分析数据42
- 4.4.4 生态系统基本网络结构42-43
- 4.5 总结43-45
- 第5章 结束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士洞;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背景、任务和建议[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2 魏贵红,魏林,王智;解说生态系统[J];内蒙古林业;2001年09期
3 施晓清,赵景柱,吴钢,欧阳志云;生态系统的净化服务及其价值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6期
4 龙华;;长江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保护——Ⅱ.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立法[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乃莉,王娓,郭继勋;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04年03期
6 Jerry Melillo;岳天祥;;《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评述二[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永民;赵士洞;;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7期
8 于文金;;地震灾害对四川省区域生态系统危害及损失评价[J];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9 郝云龙;王林和;张国盛;;生态系统概念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2期
10 刘丽梅;;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浅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瑛;孙振华;;人才生态系统揭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六君;;生态系统突变及其理论研究进展[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正春;安黎哲;王勋陵;;关于生态系统的“生态穴”模型[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剑丰;;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X;;生态系统的预启动机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柏智勇;章建文;;生态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7 覃开展;周全连;;关于建立生态系统价值“双值法”评估体系的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8 孙艳青;张海燕;王颖;;生态系统调节、保护功能的量化分析——以某高速公路生态验收调查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郑贵鸿;;石家庄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任海;唐小焱;彭少麟;;退化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00年
2 广东省鹤山市农信联社 彭立文;构建农信生态系统 实现共同联动发展[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4年
3 记者 董映璧;俄开发出最优生态系统存在模型[N];科技日报;2006年
4 刘恕;1360名科学家认为地球不“健康”[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丽;生态系统可持续是生命延续的前提[N];辽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蔡岩红;80%近岸生态系统亚健康或不健康[N];法制日报;2013年
7 徐旭忠;消失的鱼群:长江生态系统的“病危通知书”[N];新农村商报;2013年
8 景爱;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9 红尘 学红;生态系统恶化危及人类健康[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刘平;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N];中国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雨;省域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勇;时滞浮游生态系统的分支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曾琳;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4 叶属峰;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5 关峻;复杂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陶金;中国耕地生态系统运行效应与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方显瑞;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陈洪全;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垦区生态系统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学真;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钇蒙;河南省种植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吕赛霞;Web 2.0服务生态系统的挖掘与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端;具有持续性生态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D];江苏大学;2016年
4 韦金昌;复杂生态系统的广义信息熵理论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5 丁易;重庆黔江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魏雅丽;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党宏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师晓娟;兰州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与结果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辉;复杂生态系统的分形及动力学特性[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高雪娇;道路干扰下的生态系统空间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具有持续性生态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8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