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块根拔起力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
本文关键词:木薯块根拔起力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块根拔起速度和块根生长状况对块根最大拔起力的影响规律,该文采用物理试验方法、ANSYS/LS-DYNA显式动力学仿真技术及土力学理论分析方法进行物理试验和力学分析,建立了考虑拔起速度影响的木薯块根拔起力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且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假设木薯块根对土壤的作用为一圆盘和圆盘外延对土壤的共同作用的力学模型合理;圆盘最大拔起力的数学模型精度高,理论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6%;木薯块根最大拔起力的数学模型对成圆盘状分布生长的木薯块根拔起力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生长分布较不均匀的木薯块根拔起力的预测精度较低,但理论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也小于27%;木薯块根最大拔起力随拔起速度、块根圆盘直径和圆盘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块根圆盘深度对木薯块根的最大拔起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圆盘直径,最后是拔起速度。该文为挖拔式木薯收获机械块根拔起机构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动力学 速度 农业机械 拔起力 木薯块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65003)
【分类号】:S533
【正文快照】: 0引言木薯是世界6亿人口赖以生存的食粮,也是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在中国木薯作为生物能源、工业原料和潜在的粮食作物,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现有种植面积约60万hm2,产量1000万t,年总产值140亿元,潜在种植面积150万hm2[1-4]。20世纪30年代初国外已开始对木薯收获机械及其理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运波;孙强;李海滨;;岩石边坡绿化的有效方法——厚层基质挂网喷附法[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6期
2 刘志明,李建中,张可能,袁军超;公路边坡工程中的植物生态防护技术[J];地下空间;2005年S1期
3 王乃康,刘会敏,茅也冰;作业参数对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Ⅰ)——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的测试与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4 刘会敏,茅也冰,王乃康;土壤条件对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茅也冰,王乃康,刘会敏;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测试试验装置的研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高强,汪在芹,李珍;岩土坡面植被恢复及护坡技术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2期
7 古文强,张建文;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道路边坡绿化设计[J];草原与草坪;2005年04期
8 吴礼舟,胡瑞林,黄润秋,熊野生,宋继红,李志清;护坡格构与坡面相互作用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9 李志清,胡瑞林,吴礼舟,熊野生,戚萍,徐华,吉回照;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护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10 朱建新,俞斌,温小军;植被护坡技术在世博生态城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金琳;玉米免耕播种机切茬挖茬装置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邓石桥;仿生犁壁的减粘机理及其仿生设计[D];吉林大学;2004年
3 胥晓刚;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4 夏继红;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锐;基于离散元细观分析的土壤动态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田丽梅;空气—旋成钝体界面非光滑减阻的仿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朱凤武;金龟子形态分析及深松耕作部件仿生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因武;土壤/推土板界面粘附系统的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5年
9 周应华;红层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及加固防护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吴礼舟;非饱和膨胀土的本构模型及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耕作机具部件仿生设计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田海清;1MC—70型地膜回收起茬机铲刀起膜、起茬性能及牵引阻力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3 周雄华;川西高寒地区岩质陡边坡生态护坡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文华;边坡加固方案的优化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5 赵志明;工程边坡绿色防护机理与设计指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林瑛;高速公路环境设计中景观与生态、文化的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德秋;抖动链式残膜回收机起膜与集膜机构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雪艳;振动深松技术与关键部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徐峰;植被护坡处理苏州古城区径流污染物模拟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汤辉;江南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景观恢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虹;;四川省高淀粉甘薯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01期
2 戴杜,刘荣厚,浦耿强,王成焘;中国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能量生产效率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3 郭新荣,谷谒白;全方位深松部件牵引阻力的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霄鸿;李生秀;;不同作物吸收NO_3~--N和NH_4~+-N的动力学[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金发;王宏斌;杨琳;高文丽;刘良式;;水稻重复序列RRD3及其缺失体的启动子活性[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玉平;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活性物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作峰;水稻转录因子同源克隆及籼粳基因组分化的动力学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国伟;茶叶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动力学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陈永强;甘草的综合开发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杨杰;木豆酸性磷酸酯酶的纯化与动力学特性[D];广西大学;2007年
4 邢少峰;培肥措施对烟田土壤生化活性及烟草品质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尹波;钙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能力和形态分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6 蒙阳;始兴石斛的快速繁殖体系建立及试管开花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戴梓茹;花生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白藜芦醇及动力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苏苗苗;施肥对稻田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韩笑;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关键词:木薯块根拔起力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41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