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油层燃烧反应数学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火烧油层燃烧反应数学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火烧油层 燃烧动力学 数学模型 稠油油藏 三维四相七组分
【摘要】:针对稠油油藏火烧油层特点,利用Arrhenius公式,采用燃料转化率方法,建立了火烧油层三维四相七组分燃烧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多孔介质条件下原油各组分热解与氧化反应速率表达式。通过双膜理论解决了各组分在相间的质量传递及相平衡关系,并根据各组分在多孔介质中分子扩散与对流弥散关系,建立了火烧油层燃烧过程中各组分的质量、能量守恒方程,为火烧油层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单位】: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关键词】: 火烧油层 燃烧动力学 数学模型 稠油油藏 三维四相七组分
【基金】: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中深层稠油开发技术示范工程”部分内容(2008ZX05053)
【分类号】:TE357.44
【正文快照】: 引言火烧油层技术[1-4]自问世以来因采收率高而备受关注。火烧油层最重要的过程是燃料的燃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大量学者[5-9]对原油的燃烧区间、动力学参数、数学描述进行了研究。其中Coats和Redfern[10]运用了TG和DTA数据,提出了1种基于积分方法、需要假定反应级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方礼;;火烧油层技术综述[J];特种油气藏;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宏杰;顾鸿君;刁长军;汪良毅;王波生;;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藏火驱高温燃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程静波;;长春岭油田浅层弱稠油油藏热采数值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开燕;王妍;孙吉爽;云美厚;;陆相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时移地震监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2期
4 韩霞;;郑408块火烧驱油注气井腐蚀原因分析及对策[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0年03期
5 周燕,李迎春,邱国清,李伟忠,边振宇,王占国;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油藏工程设计——以王庄-宁海地区郑408块为例[J];海洋石油;2004年01期
6 陈兆芳;乐安油田南区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方式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蔡文斌,谢志勤,李友平,李淑兰;胜利王庄油田火烧驱油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8 汪子昊;李治平;赵志花;;火烧油层采油技术的应用前景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9 尹虎;刘辉;李黔;钟守明;黄建智;;新疆油田火烧油层井水泥石抗CO_2腐蚀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8期
10 王延杰;顾鸿君;程宏杰;王波生;刁长军;汪良毅;;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油藏火驱燃烧特征评价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迎春;邱国清;李伟忠;王占国;;王庄油田郑408块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油藏工程研究[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宋道万;王占国;徐丕东;李迎春;;郑408块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数值模拟研究[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明学;大庆西部稠油潜力评价及开发方式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刘其成;火烧油层室内实验及驱油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德强;锦2-19-8块大凌河油层综合地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王丽英;长春岭107区块热采油藏地质及动态数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朱文兵;火烧驱燃烧动力学与裂解热分析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孙永杰;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合理燃烧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田相雷;火烧油层火线位置判断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张成阳;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注空气工艺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于江涛;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威;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在沈67块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9 肖迅;辽河断陷曙光油田杜239块大凌河油层转换开发方式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10 胡士清;洼38块沙三段油层开发潜力及产量接替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M.GREAVES ,王玉华,裴东旗,方万军,左晓红;THAI──稠油开采和就地升温的注空气新技术[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09期
2 关文龙;马德胜;梁金中;李春涛;席长丰;张霞林;;火驱储层区带特征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10年01期
3 关文龙;吴淑红;梁金中;张霞林;;从室内实验看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风险[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华;王胜;孙宝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火烧油层含油饱和度[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马德胜;关文龙;张霞林;李春涛;韩静;;用热失重分析法计算火驱实验油层饱和度[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6期
3 张兴福;何勇明;赵子刚;朱思俊;赵国忠;;稠油油藏压裂增产新模型及裂缝导流能力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7年02期
4 于九政;刘易非;刘芳;陈军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数学模型[J];国外油田工程;2009年03期
5 管英柱;何勇明;王小鲁;肖再红;;各向异性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J];石油钻探技术;2007年03期
6 蒋海岩;袁士宝;宁奎;孙希勇;李红宣;孙君君;;火烧油层燃烧前缘传播特性的摄动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2期
7 王新海;黎洪;孙华富;;敏感性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的数学模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5期
8 马代鑫;刘慧卿;邵连鹏;刘小波;;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5期
9 王庆;刘慧卿;东晓虎;贺东旭;;考虑热损失的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J];断块油气田;2010年03期
10 余佳;贾永禄;刘永良;张泽兰;颜顺丽;;考虑热损失的稠油热采干扰试井模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继良;;构建油田“输油管道仿真系统”初探[A];中国石油石化数字管道信息化建设论坛暨燃气管网安全、经济、运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维耀;王明;宋洪庆;;非牛顿流体驱油渗流特征数学模型[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曲广利;杨正明;郝明强;;低渗透油田活性水驱油油藏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吴飞鹏;陈德春;蒲春生;;低压低产油井间歇抽油分析与设计[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张新军;李玉星;;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杨卫宇;周春虎;赵刚;;高能气体压裂瞬态压力耦合分析[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7 向开理;何国良;;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数学模型的预估-校正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高树生;杨产雷;班凡生;单文文;;岩盐储气库溶腔内夹层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瑜;林立;姜建胜;;基于AMESim液压盘式刹车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柏峰;陈伟;;基于边界元法的复杂形状油藏压力动态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士振邋通讯员 曲波;王庄敏感性稠油油藏实现工业化开采[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通讯员许忠 张立东 田爱玲;对应油井日增油7.55吨[N];哈密报(汉);2009年
3 焦念友;火烧油层预测与评价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记者 刘军邋通讯员 吴大立;运用数学模型“打井找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王金法;荀旭;敏感性稠油油藏不再沉睡[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记者 刘军;辽河油田二类稠油蒸汽驱技术获多项成果[N];中国石油报;2009年
7 贾新青 薄纯志 郑昕;胜利孤岛首个蒸汽驱试验田增油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王国章;胜利孤岛厂稠油开发稳步推进[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张慧 张媛 丁亚洲;工艺套餐增稠油百万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秦伟军;定量预测量化资源潜力[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裂缝中气液二相流体临界渗流机理与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文成杨;双重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马华伟;组合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特性及其消除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刘其成;火烧油层室内实验及驱油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汪绪刚;苏丹6区稠油油藏有限携砂冷采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霍进;水驱后转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精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刘春天;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8 李明川;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何冠军;疏松砂岩常规稠油油藏适度出砂提高产能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张新军;天然气水合物藏降压开采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经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数学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万里;超临界乙烯水合萃取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3 崔淑红;杏六联集输系统参数优化[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4 宋新利;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朱瑞华;电加热集输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鲁轩;天然气水合物藏降压开采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徐涛;稠油单井无电缆电磁加热系统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王学利;高压注水井带压作业防喷密封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9 王萍;降凝剂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昌伟;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1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52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