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6:18

  本文关键词: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 SPG2算法 CNOP-P方法 草原荒漠化


【摘要】:草原荒漠化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日益加剧,荒漠化治理任务艰巨.草原荒漠化是极端气候、自然灾害、人为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并且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反应形成的非线性生态系统.研究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有效工具就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模式.而建立动力学模式必须经过模式参数化,可运用数学逻辑推理、物理定律或观测等方法来获得模式参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参数都可以由上述方法获得,目前的方法得到的模式参数值都会存在误差,因此造成模式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NFSV)法、强迫奇异向量(FSV)法、条件非线性最优参数扰动(CNOP-P)法,在草原植被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该模型的模式误差,并分析模式对外强迫的敏感性,最后对模式进行非线性不稳定性分析.所得结论如下:(1)草原植被生态系统具有两种稳态:荒漠态和草原植被平衡态.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该生态系统在两种状态之间演替.本文研究加入外强迫后草原植被动力学模式的变化,以此来研究模式误差.当依次加入逐渐减小的负向外强迫后,生态系统模式的分岔区间右移且增大;当依次加入逐渐增大的正向外强迫后,分岔区间逐渐缩小;当f=0.3406时,分岔区间消失.本文仅研究生态系统存在双稳态时的情况,故将外强迫约束在[-0.3,0.3]范围内.(2)比较FSV与NFSV两种倾向误差对草原植被生态系统模式稳定性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外强迫,草原植被量与降水率形成的分岔图也不同.故本文选取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降水率,并选择同种降水率下不同草原植被态为基态.对于不同基态,分别比较FSV和NFSV两种倾向误差所引起的模式的非线性发展变化.结果表明,NFSV扰动所导致的模式的非线性变化均比FSV引起的变化明显.(3)最后分别运用NFSV法与CNOP-P法对草原植被动力学模式进行干扰.CNOP-P代表参数扰动对模式的影响.而NFSV代表各个误差来源对模式的综合影响.CNOP-P法和NFSV法各具优势.
【关键词】: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 SPG2算法 CNOP-P方法 草原荒漠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7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草原荒漠化的研究背景9
  • 1.2 荒漠化土地现状9-10
  •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10-11
  • 1.4 论文的主要结构及安排11-13
  • 第二章 FSV 法、NFSV 法及 CNOP-P 法介绍13-19
  • 2.1 模式预报的发展13-14
  • 2.2 线性、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及其公式介绍14-16
  • 2.2.1 线性、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的定义14-16
  • 2.2.2 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的计算16
  • 2.3 CNOP-P方法介绍16-19
  • 第三章 FSV、NFSV方法在草原植被动力学模式中的应用19-41
  • 3.1 草原植被动力学模型19
  • 3.2 数值离散方法、优化算法及公式的推导过程19-23
  • 3.2.1 优化算法—谱投影梯度法19-20
  • 3.2.2 公式的推导过程20-23
  • 3.3 切线、伴随模式和梯度检验23-26
  • 3.3.1 切线性模式检验23-24
  • 3.3.2 伴随检验24
  • 3.3.3 梯度检验24-26
  • 3.4 不同的外强迫下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岔图的变化情况26-29
  • 3.4.1 在负向的外强迫下模式分岔图的变化26-27
  • 3.4.2 在正向的外强迫下模式分岔图的变化27-29
  • 3.5 不同基态下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29-39
  • 3.5.1 在不同的基态下FSV法、NFSV法的数值计算结果30-31
  • 3.5.2 降水率R=1.1 所对应不同的植被状态的稳定性分析31-34
  • 3.5.3 降水率R=1.0 对应不同的植被状态的的稳定性分析34-37
  • 3.5.4 降水率R=0.89对应不同的植被状态的的稳定性分析37-39
  • 3.6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CNOP-P法与NFSV法对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扰动发展41-45
  • 4.1 CNOP-P法和NFSV法的数值计算结果41-42
  • 4.2 CNOP-P法和NFSV法对原模式的扰动发展42-45
  • 总结与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1
  • 研究生期间完成的论文以及所获奖项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茂盛,符淙斌,延晓冬,温刚;应用遥感数据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2 莫宏伟;任志远;王欣;;植被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研究——以榆阳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6年01期

3 夏哲超;潘志华;张璐阳;周蒙蒙;潘学标;妥德宝;赵沛义;;基于水分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以武川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4 毕晓丽;葛剑平;;基于地形和土壤的泾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保水效益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9年01期

5 陈桂琛;;穿越腹地的生命之旅[J];生命世界;2006年07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师巧梅;塔河治理完成投资50亿元[N];新疆日报(汉);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清林;随机干扰下植被生态系统中的时间延迟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曾全超;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3 袁文倩;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高雪玲;秦岭山地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1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671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