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整体压裂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低渗油藏整体压裂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摘要】:低渗油藏往往存在启动压力,以往的整体压裂数学模型中的相对渗流率计算没有考虑启动压力和支撑裂缝失效的共同影响,通过长期导流能力的实验,回归支撑裂缝导流能力与闭合应力及时间的变化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和水力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整体压裂数学模型,并对整体压裂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模型更能够反映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可用于指导低渗储层的整体压裂优化设计。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
【关键词】: 低渗 整体压裂 模型 启动压力 导流能力
【基金】:国家863计划“深层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关键技术”课题资助(编号:2006AA06Z226)
【分类号】:TE357
【正文快照】: 整体压裂是通过对油田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回归,但部分参数不容易确定,在计算过程中很多伤害因素没有考虑到支撑剂在裂缝中的破碎、嵌入、两相流的影响、压裂液残渣伤害等,因此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因此,需要将启动压力梯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时效性考虑进去,建立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源;任茂;;坪北特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工艺技术研究[J];钻采工艺;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良田,孙梅侠,刘耀旭,王福成;油藏数值模拟在双河油田压裂设计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1年01期
2 周文高;胡永全;赵金洲;王艳霞;;控制压裂缝高技术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断块油气田;2006年04期
3 于永波;大庆长垣西部低渗透油田压裂工艺的改进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1期
4 温庆志,王淑华,张士诚;大庆杏南油田注水井压裂酸化效果预测模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5期
5 李勇明;罗剑;郭建春;赵金洲;;有限厚度地层中水平缝滤失计算模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1期
6 于永波;新站低渗透油田裂缝参数优化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何秀清;石常兰;张国良;刘扬;;注聚井增注降压压裂工艺[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王研;赵嵩;李庆龙;任刚;张淑敏;;树脂砂压裂与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增注新技术[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焦国盈,赵立强,刘平礼,裴苹汀,林永茂;压裂充填井产能预测的分析方法[J];海洋石油;2005年01期
10 夏宏;张海龙;王珂昕;袁菁华;;温度对无伤害压裂液性能影响初探[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振宇;有限元法在油藏渗流中的理论和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谢兴华;岩体水力劈裂机理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刘先灵;水力压裂实时监测及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马先平;大港油田千米桥高温低渗储层深度酸压理论与工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徐严波;水平井水力压裂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刘伟;水力压裂压力动态试井分析与增产效果提高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马卫荣;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深度酸压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周文;川西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青;川西须家河组致密储层破裂压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焱;浅层低渗气藏早期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刘常红;人工裂缝井产能预测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3 尹凤龙;榆树林油田增效压裂工艺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4 黄颖辉;泡沫分流酸化数学模拟及泡沫体系试验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5 张翼;水平井和大位移井压裂后产能预测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6 邓燕;大位移井水力压裂裂缝起裂机理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7 庞炳章;中高渗透性油藏压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8 杨彦军;致密低渗透气田增产潜力研究——以新场气田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汪翔;裂缝闭合过程中压裂液返排机理研究与返排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10 王兴文;裂缝性油藏压裂压力递减分析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永波;新站低渗透油田裂缝参数优化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杨琼,聂孟喜,宋付权;低渗透砂岩渗流启动压力梯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3 张士诚,魏明臻,李志恩,相荣成,张有才;大庆油田密井网水平裂缝参数的优选[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4 程林松,贺立湘,李春兰,牛光海;含天然微裂缝变形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温庆志;张士诚;;改进的水平缝四点井网整体压裂数值模拟[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蒋廷学,王宝峰,单文文,李安启;整体压裂优化方案设计的理论模式[J];石油学报;2001年05期
7 张士诚,温庆志,王凤和,张国良;水平缝四点井网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设计[J];石油学报;2004年01期
8 杨能宇,,张士诚,王鸿勋;整体压裂水力裂缝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J];石油学报;1995年03期
9 宋付权,刘慈群;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简单测量[J];特种油气藏;2000年01期
10 姚凯,党龙梅,唐汝众,李英,张学军;史103断块小井距整体压裂技术先导试验[J];特种油气藏;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盛宗;张世富;;低渗透低饱和油田流动压力的确定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3期
2 胡君才;;对长庆油田工业与居民点建设的几点看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1983年02期
3 张盛宗;郭珞;;从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研究低渗透油田在加密调整时的合理井数[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1期
4 卢林生;;红岗油田注水开发的几点认识[J];石油学报;1984年04期
5 张盛宗;胡建国;;中低渗透油田含水采油期最低经济效益值的确定与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年04期
6 于庄敬;美国油田注气开发的发展近况[J];石油钻采工艺;1986年02期
7 张盛宗;胡建国;;中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经济下限的确定和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年05期
8 张盛宗;赵子先;张茂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后影响残余油的因素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4期
9 刘敬奎;;全国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开发讨论会在克拉玛依市召开[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5期
10 陈广;时立峰;;渤南油田义65、义37区块整体压裂试验[J];石油钻采工艺;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建军;刘先贵;;低渗储层开发中孔渗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王秀娟;孙贻铃;钟淑敏;王欢;王延辉;迟博;;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裂缝及地应力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孙卫;;陕北低渗、特低渗透油田持续高效开发问题讨论[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洪伟;金燕波;;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应用研究[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董玉霞;;长岭凹陷(两井)红岗北低渗难采储量压裂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肖锦;;低渗透油田回注污水的强化絮凝技术及其机理[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德聪;陈力;丁雁生;林英松;;低渗透油田“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于忠良;熊伟;高树生;刘莉;;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及敏感机理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李兴训;;彩南油田持续高效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百战 特约记者 高立勋;酶工程技术有新进展[N];科学时报;2000年
2 蒋桂斌;我国研制出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先进装置[N];科学时报;2000年
3 杨文礼 张新民;长庆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上做大文章[N];中国石油报;2000年
4 记者 刘金城;点酶成金 硕果累累[N];陕西日报;2000年
5 ;中国研制出先进油田污水处理装置[N];科技日报;2001年
6 特约记者 张忠;安塞模式 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典范[N];中国石油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党朝晖 通讯员 陇声;与时俱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N];陕西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明毅;东方陶粒为何总能走在前?[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张可春;王金法;复杂油气藏大有潜力可挖[N];中国石化报;2003年
10 任山 黄小军;上百亿难动用储量可望升级动用[N];中国石化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林;大庆西部外围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2 朱长军;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2年
3 陈作;ZJ60井区开发井网与水力裂缝系统优化组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杨知盛;不同注采比条件下油藏压力确定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5 赵玉武;布木格油田扶扬油层不同驱替方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6 张永明;大王北油田大37块开发效果评价及潜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张应安;大情字井油田区块整体压裂设计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8 张丁涌;史深100区块地应力及整体压裂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史连杰;低渗透高粘稀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油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10 白海燕;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波动采油现场试验[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75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77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