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近场动力学问题的并行算法
本文关键词:一类近场动力学问题的并行算法
更多相关文章: 近场动力学 Toplize FFT 并行计算
【摘要】:固体材料和结构的破坏问题是力学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难题。它具有广泛的工程背景,是土木水利、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极为相关的共性问题。由于在损伤和破坏中存在的不连续性,固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则不能直接应用到破坏问题上。为解决上述问题,Silling提出了近场动力学理论,该理论采用非局部作用的思想描述介质内部点之间的作用力,使得遇到断裂及破坏问题时可以得以描述。在求解诸多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出现的断裂、裂缝、破坏等不连续问题时具有独特优势。从而,对于近场动力学问题的算法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场动力学模型形成的方程为偏微分方程,相应的系数矩阵由于非局部性可能会是密集矩阵。如果用Guass算法求解,需要的存储量为O(N2),计算量为O(N3),这里O(N)为问题的自由度。所以寻找能够降低计算量及内存需求,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的数值算法是我们的目的。前人已经提出一种快速算法,通过研究系数矩阵,发现系数矩阵从左向右每条对角线除三对角外的值都是常数,即矩阵可分裂为三对角阵加‘Toplize矩阵,又知道Toplize矩阵可扩充为循环矩阵,而循环矩阵与FFT矩阵有关系,利用快速FFT就将计算量降低为0(N log N),内存需求降低为O(N).在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针对FFT计算结构本身的可并行性,利用现在流行的基于MPI的并行技术,试图研究近场动力学问题的并行算法。该问题并行算法的核心即为FFT的并行算法,我们具体操作就是将要进行FFT变换的向量分块存储到各个处理器中,根据计算的特点,在处理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使得每个处理器内部都能进行FFT计算,之后再将各个处理器的数据收集,进行整合计算。最后,本文通过数值例子测试并行算法的并行效率。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近场动力学问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并行FFT算法及并行效率分析。第三章,介绍近场动力学模型及相关理论准备。第四章,针对一类近场动力学问题给出并行算法,即将Toplize矩阵扩充为循环矩阵,再利用FFT的并行计算,简化系数矩阵,再进行共轭梯度计算。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行并行效率分析。
【关键词】:近场动力学 Toplize FFT 并行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241.8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第一章 前言10-13
- §1.1 问题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相关研究进展11-13
- 第二章 并行FFT算法13-20
- §2.1 FFT算法13-16
- §2.2 并行FFT算法16-18
- §2.3 并行效率分析18-20
- 第三章 近场动力学问题预备知识20-28
- §3.1 问题及模型描述20-23
- §3.2 理论准备23-26
- §3.3 误差估计26-28
- 第四章 一维近场动力学问题的并行算法28-41
- §4.1 矩阵分析31-36
- §4.2 并行算法36-38
- §4.3 数值算例38-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士明;;关于多项式求根的一个并行算法的收敛性[J];科技通报;1985年04期
2 郑士明;关于多项式求根的一个并行算法的收敛性[J];数学研究与评论;1987年04期
3 张昌政;第三届全国并行算法学术交流会[J];自然杂志;1992年02期
4 童丽,王正明,曾泳泓;自变量选择及其并行算法[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2001年03期
5 李安坤;徐安农;张秀军;;三对角系统并行算法的研究概况[J];大众科技;2006年05期
6 张宝琳;关于线性递推问题的并行算法[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88年02期
7 康立山,陈毓屏;并行算法简介[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88年03期
8 康立山,陈毓屏;并行算法简介(续)[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88年04期
9 李宝秀,沈愉;无约束最优化的异步累次并行算法[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89年04期
10 P. HELL;杨承恩;;具有有界变量的瓶颈分配问题的一个并行算法(英文)[J];经济数学;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向东;;并行算法到并行结构的映射[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2 高华;苗世光;;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并行算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王志成;吴颂平;;多块结构网格并行算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焦龙;郭亚红;纪守领;李金宝;;基于多核计算机的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的实现[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衡;张武;;三维抛物型初边值问题的块三对角可扩展并行算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王雷章;张爱武;刘晓萌;;三维建模中平面分割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毛韶阳;李肯立;;一种基因数据的聚类并行算法研究[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左墨;蔺小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并行算法的进展[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樊洪明;李先庭;赵彬;任鸿泽;;有限元分布式并行算法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侯有政;张方;;基于CUDA的动载荷频域识别的并行算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并行算法研究进展[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本报通讯员 李汛 记者 喻国英;精彩人生[N];光明日报;2005年
3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本报记者 廖文根;三次选择 无怨无悔[N];人民日报;2005年
4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薛巍;电网仿真考验高性能计算[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立波;稠密颗粒两相流的CFD-DEM耦合并行算法及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雪宝;太阳望远镜海量数据并行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5年
3 张艳;分布并行算法设计、分析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杜云飞;容错并行算法的研究与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潘斌;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并行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6 骆志刚;典型结构大型线性方程组的分布式并行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7 何霞辉;基于非稳态不可压缩流的可扩张并行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戚晶晶;热物性反问题高效并行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爱清;可扩展数据驱动并行算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10 李鸿健;并行算法在激光化学反应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权;基于分布式集群的多摄像头的目标检测和跟踪的并行算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焕焕;一类近场动力学问题的并行算法[D];山东大学;2015年
3 廖臣;电磁粒子模拟软件并行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戴波;并行算法及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宋伟;关联规则并行算法的研究与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雷澜;并行算法在矩阵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严繁妹;同源RNA搜索并行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蒋瑜;2.5维粒子模拟软件冷腔并行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磊;双三次数值预报模式并行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陈艳;热传导反问题的高效分布式并行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5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93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