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提取动力学 数学模型 补阳还五汤 黄芪甲苷 参数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根据Fick定律、Noyes-whitney溶出理论和药材提取过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溶出成分的分解消除,建立包括代数式的微积分方程组的中药复方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求解得函数表达式,并对动力学参数求算进行分析。运用该模型研究了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包含3项e的指数形式的成分溶出浓度解析解及各参数分析方法。黄芪甲苷的动力学参数M,α,N,,βL,π,K,k1,′k2,′1ρ,2ρ,tmax,cmax,AUC,w0,P,D分别为0.061 27%,0.280 2min-1,-1.027%,0.008 965min-1,1.077%,0.002 665min-1,3.451×10-3min-1,3.188×10-3min-1,0.375 9min-1,1.420min,0.754 7min,184.9min,0.057 21 mg.mL-1,289.9min,0.070 11%,46.24%,22.35%。结论:封闭可溶中药复方扩散体系的成分溶出符合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各参数可根据溶出浓度表达式关系计算得到。
【作者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关键词】: 提取动力学 数学模型 补阳还五汤 黄芪甲苷 参数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2199) 湖南省卫生厅中医药基金(204008)
【分类号】:R284.1
【正文快照】: 建立适合中药材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kineticsmodel of the components extracted form the Chinesemdicine compound prescription,KMCECMCP)是定量研究中药成分溶出规律的基础。储茂泉、李有润[1,2]探讨了中药提取的量变过程,证实了中药材成分溶出服从FICK扩散基本定律,但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储茂泉,刘国杰;中药提取过程的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2年07期
2 李有润,郑青;中草药提取过程的数学模拟与优化[J];中草药;1997年07期
3 李欢欣,郝桂明,赵春杰,郝桂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03期
4 贺福元,刘平安,邓凯文,刘文龙,邓常青;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及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21期
5 王震宇,陶洪斌,唐玉林,张福锁;植物质外体的研究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年05期
6 邱全胜,王泽宙,蔡起贵,姜荣锡;猕猴桃原生质体质膜水通道蛋白特性[J];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堂;毕守东;;公务员招聘问题的优化模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张庆勇;潘见;;去内酯银杏叶粗提物提取黄酮工艺条件的优化[J];安徽化工;2006年03期
3 李日红;张伟东;姜国斌;;植物微透析取样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5期
4 王巧娥;任虹;曹学丽;;动态逆流提取技术及其在天然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5 张文清;马少妹;谢威;吴胜富;黄增尉;袁爱群;;超声场强化和常规提取罗汉果甜苷动力学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6 郑家云;;浅谈口服药的正确服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周建华,赵春晖,赵春燕;干热灭菌及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4年04期
8 颜晓航;;黄芪及其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6年12期
9 李清玉;刘圣;刘斌;苏丹;;反射线单纯形法优化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J];安徽医药;2011年08期
10 谢军;刘圣;姚先梅;;复方甘草黄酮乳膏的稳定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华送;王远明;邓欣;;茄尼醇提取的传质动力学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春英;;SLB脂质纳米粒小鼠体内外相关性研究[A];2008年度山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及大会报告摘要[C];2008年
3 卢红英;;利用整数规划模型优化出版社的资源配置[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毛素芳;晏廷念;;曲克芦丁降解动力学研究[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海云;;高速搅拌制粒、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制备茯苓多糖片剂的比较[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6 李海云;;高速搅拌制粒、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制备茯苓多糖片剂的比较[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7 贾丽霞;程志斌;宋心远;;双联表面活性剂Gemini-1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李洁;冯怡;徐德生;杜若飞;;中药浸膏粉物理性质与干法制粒工艺的相关性研究[A];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唯涌;韩鲁佳;;植物功能成分浸提过程动力学研究进展[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10 王媛;冯骞;;基于预测误差的用水预测模型选择方法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言才;水飞蓟宾纳米晶释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1年
2 周乐山;长沙市3-11岁儿童BMI筛查参考值及肥胖儿童自尊水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汤仪平;间歇式染色过程织物色泽软测量系统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李东辉;船舶柴油发电机组的建模与运行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李培德;复方麻醉剂舒眠宁的研制、临床效果、药代动力学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丘;种业供应链运营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刘晚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容重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邹华彬;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刘哲鹏;阿莫西林粘膜粘附微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勇;醋甲唑胺眼用温度敏感凝胶的研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日红;微透析技术在植物活体取样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邹欢;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成分提取分离过程中溶解迁移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国佐;脑泰方血清和血浆蛋白质(肽)组学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殷翔;丁香叶提取物贴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谢家全;黄芪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梁毅;基于Web Service的公交智能查询系统[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彩文;硝酸舍他康唑凝胶剂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桥;三七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丹参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亚琴;丹参水溶性成分溶出在线检测及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江,李颖倩;黄芪甲甙分析方法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2000年04期
2 彭关富,贺福元;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成份部位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3期
3 王敏,邓常青;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作用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郑志仁,宋纯清,刘涤,胡之璧;用RP-HPLC法测定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草药;1999年02期
5 阎汝南,王静竹,刘舒平,郭楠,关莹;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甙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兰,金萍,赵文芬,梁晓霞;补阳还五汤两种提取方法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7期
2 孙忠,彭康;HPLC—ELSD法测定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含量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年04期
3 贺庆平;贺福元;邓凯文;刘文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阳还五汤及总苷部位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年07期
4 彭关富,贺福元;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成份部位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3期
5 朱传武;彭康;佟丽;;补阳还五汤水煎剂中黄芪甲苷 阿魏酸 多糖的含量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3期
6 贺福元,刘平安,邓凯文,刘文龙,邓常青;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及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21期
7 朱传武;彭康;潘志强;;补阳还五汤质量标准测定及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病证模型血常规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2期
8 刘红宇;贺福元;罗杰英;;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六味地黄汤梓醇的验证试验[J];中国药业;2007年03期
9 左言富;;补阳还五汤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10 张华;;补阳还五汤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大仁;;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瘫的应用体会[A];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尹连荣;;补阳还五汤抑制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陈建峰;;补阳还五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8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董卓一;;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证60例[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艾相乾;;马钱子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A];全国有毒中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0年
6 吕志杰;王玉玲;武小妮;曾素文;武志红;;补阳还五汤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7 刘惠洁;;补阳还五汤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110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惠洁;;补阳还五汤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110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傅宏伟;余锴;傅乃任;;补阳还五汤在四肢骨折后期肿胀248例[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关毅;张景寿;韦立新;;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患者胰岛素及内源性多肽影响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海成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韩洪宇;“数学模型”在投机交易中的应用[N];期货日报;2007年
2 刘春;首钢矿业公司大力推进数学建模活动[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3 John Kay 朱冠华;风险能用数学模型确定吗?[N];期货日报;2006年
4 齐瑞普;“数模”趟出数字管理路[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数学模型的驱动器[N];东方早报;2007年
6 ;数学系毕业生成职场新宠[N];市场报;2006年
7 兴化市荻垛镇中心小学 孙云峰;给数学注入“源头活水”[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德磊;清醒认识经济学现状[N];解放日报;2009年
9 记者 童云 通讯员 徐仁本;宝钢热轧厂开发数模优化轧制生产[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王小龙;美开发出交通拥堵数学模型[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细秀;开关电器触头材料喷溅侵蚀模型研究及其试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赵桂连;水电站水机电联合过渡过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蒋海洋;分子筛膜的制备和新型分子筛膜反应器[D];天津大学;2004年
4 谢红;五杆五环并联运动机床开发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万玉芹;静电纺丝过程行为及振动静电纺丝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6 白义奎;日光温室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孜军;硫化矿石自燃机理及其预防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刘凯;弧齿锥齿轮数控铣齿机运动分析及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田利伟;室内环境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及污染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王茂励;超空泡航行体的数学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欢;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成分提取分离过程中溶解迁移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鸣慧;补阳还五汤对老龄鼠红细胞膜组分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敏;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4 孙忠;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病证模型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钱叶斌;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6 刘玲;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7 李齐欢;补阳还五汤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严骏;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9 陈红海;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抗脑缺血损伤作用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海涛;补阳还五汤对动粥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57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95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