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煤储层含煤粉流体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7-10-07 14:10

  本文关键词:煤储层含煤粉流体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多孔介质 煤粉 流固耦合 渗流


【摘要】:通过考虑储层煤岩变形、骨架煤粉剥离、煤粉在孔隙中的运移沉积和喉道处的堵塞对煤岩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压缩系数及煤岩密度等)的影响,并考虑气溶于水及流体的源汇相的情况,建立了煤储层含煤粉流体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为煤层气开发数值模拟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渤中作业公司;
【关键词】多孔介质 煤粉 流固耦合 渗流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煤层气排采工艺与数值模拟技术”(编号:2011ZX05038)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煤层气排采出煤粉机理研究”(编号:2012G0020407)联合资助
【分类号】:TE311
【正文快照】: 0引言煤层气渗流规律的研究是煤层气排采数值模拟的基础,而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煤储层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是流固耦合的。一方面,流体的渗流使孔隙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储层煤岩产生变形,储层固体质点发生位移,产生煤粉颗粒;另一方面,储层煤岩的变形和煤粉颗粒的产生、运移、沉降或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可明,梁冰,王锦山;煤层气开采中两相流阶段的流固耦合渗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刘建军,刘先贵;煤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3 汪有刚,刘建军,杨景贺,曾明胜;煤层瓦斯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1年03期

4 刘珊,同登科;变形双重介质煤层气拟稳态渗流问题[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6期

5 邓广弘;罗克勇;马东民;雷学武;;煤层气储层流固耦合数学模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4期

6 徐剑良,刘全稳,李志军,陈国民,李洪玺,王立志;煤层气渗流流固耦合数学建模及求解[J];天然气工业;2005年05期

7 冉启全,李士伦,杜志敏,孙雷;流固耦合多相多组分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成庆林;项新耀;王志国;魏立新;;注蒸气多场耦合驱油机理的多层次描述与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刘先贵,刘建军;降压开采对低渗储层渗透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3 梁冰,孙可明,薛强;地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孙可明,梁冰,朱月明;考虑解吸扩散过程的煤层气流固耦合渗流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张士林;许振良;邵龙潭;;弓形断面管道的紊流速度分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李祥春;郭勇义;吴世跃;聂百胜;;煤体有效应力与膨胀应力之间关系的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彭晓华;肖晓春;潘一山;;FEPG在煤层气渗流规律研究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郭培红;李海霞;朱建安;;煤层钻孔瓦斯抽放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9 梁冰;陈天宇;;煤层气藏压力分布对井网布置影响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10期

10 王锦山,刘建军,刘明远,李冰心,张春梅;煤层瓦斯流固耦合渗流的二维数值模拟[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新良;罗文柯;刘寿兰;陈小辉;;顺层长钻孔抽采瓦斯抽采半径数值法与钻孔负压法的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冰;陈天宇;孙维吉;;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气藏井间干扰对井网布置的影响[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流固耦合分析[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刘建军;刘先贵;;低渗储层开发中孔渗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6 白国良;梁冰;;煤炭开发中相关渗流力学问题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刘建军;;煤层气-水两相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程瑶;基于结构元理论的煤层气输运模糊数学模型及解析解[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9 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周志军;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天池煤矿瓦斯分布规律及突出危险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义贤;考虑温度作用下煤层气—水两相流运移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洪光华;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邹旭;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立体模型的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会平;西曲矿综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运增;综采面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及运移规律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焕;综放面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马海峰;高瓦斯煤层采动应力对采场瓦斯压力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德星;粉土中提高筒型基础承载力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夏海斌;灵武矿区易自燃煤层综放面采空区CO运移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世峰,宋惠珍;非混溶饱和两相渗流与孔隙介质耦合作用的理论研究——方程解耦与有限元公式[J];地震地质;1999年03期

2 孙可明,梁冰,王锦山;煤层气开采中两相流阶段的流固耦合渗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媛;多孔介质渗流与应力的耦合计算方法[J];工程勘察;1995年02期

4 刘建军,刘先贵;煤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5 冉启全,李士伦;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中物性参数动态模型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3期

6 同登科,周德华,陈钦雷;具有应力敏感于地层渗透率的分形油气藏渗流问题的近似解析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3期

7 董平川,徐小荷;储层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元方程[J];石油学报;1998年01期

8 刘珊,同登科;变形双重介质煤层气拟稳态渗流问题[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6期

9 周锋德;姚光庆;唐仲华;;煤基质收缩和膨胀对甲烷开采和二氧化碳存储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1期

10 张亚蒲;何应付;杨正明;刘学伟;;煤层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剑良;煤层气渗流过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有泉;;渗透性岩层介质油水两相渗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2 胡坤;王洪滨;王仲勋;;基于FEPG的煤层气流固耦合渗流规律[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2期

3 杜明俊;马贵阳;高雪利;张大伟;;埋地输油管道泄漏影响区内大地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石油规划设计;2010年05期

4 高雪利;马贵阳;高忠杰;;埋地输油管道泄漏对大地温度场影响数值模拟[J];当代化工;2011年03期

5 张广明;刘合;张劲;吴恒安;王秀喜;;水平井水力压裂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2期

6 刘建军,杜广林;裂缝性砂岩油藏流固耦合渗流的等效介质模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3期

7 张明海;水压裂纹扩展有限元法分析及计算[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8 Tony Chien B.H.Caudle ,郭素桦,程时清 ,乐长荣;真实气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改进解析解[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6年01期

9 李传亮;张学磊;;管流与渗流的统一[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2期

10 周磊;刘石;;模拟监测碳酸盐岩油藏实验台设计[J];科技传播;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彦平;吴晓东;尹洪军;马焕英;魏兆言;;多孔介质中黏弹性聚合物溶液的渗流数学模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刘慈群;郭白奇;;有弥散和吸附的径向渗流的数值模拟[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袁士宝;陈月明;;分形方法在多孔介质黏性指进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刘性全;徐海;毕传萍;刘绍轩;;应用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套损机理[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建军;刘先贵;;油气储层裂缝扩展的动力学模型[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7 刘建军;刘先贵;;低渗储层开发中孔渗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8 秦积舜;陈兴隆;张可;;CO_2-原油在多孔介质中复杂流态的运动方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何光怀;宋艳波;李治平;胡永乐;岑芳;;考虑束缚水影响的变形介质气藏渗流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李兆敏;马天态;李宾飞;;氮气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 提供;塔里木盆地高压凝析气田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2 李强军;聚合物驱油工业化应用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3 刘曙甲 记者 刘志伟;渗流力学指导石油三次采收率提高20%[N];科技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张继昌 卢斌;金字招牌成就煤炭运输通道[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通讯员 王继明 记者 杨海鹏;南京创造环保炉 年省油费两千万[N];南京日报;2009年

6 龙门(北京)煤层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博士 张建博;加拿大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N];西部时报;2009年

7 余国婴 刘克军;10口探井获较好煤层气显示[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朝凤;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缔合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杨满平;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李宾飞;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李勇;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整体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阳仿勇;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周志军;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7 李光泉;疏松砂岩油藏流固耦合流动模拟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王正茂;油藏含砂流体渗流机理及流固耦合单井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黎水泉;弹脆塑性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0年

10 何冠军;疏松砂岩常规稠油油藏适度出砂提高产能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贵成;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及模拟[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2 王波;撬装式自动混浆系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郭涛;油藏多孔介质中传热数值模拟[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王臣;吉林油田套管损坏力学分析及计算[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齐俊罗;大孔道形成与演化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代立强;注水导致套管损坏机理及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3年

7 颜凡全;应用弹塑性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套损的影响因素地应力及流体压力 [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8 孙苗苗;油藏多孔介质中蒸汽流动与传热本构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刘峰;多孔介质热流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德琦;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988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988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