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丹’牡丹优选群体单株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4:26
【摘要】:‘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 Dan’)是目前油用牡丹的主要实生栽培品种,其不同植株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一传统品种的生产力,选育优良品种,对油用牡丹的生产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经过初选的278个‘凤丹’植株的物候期和表型性状进行全面的观测,对其种子仁皮比、出油率、主要脂肪酸成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测定,旨在为‘凤丹’牡丹油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种质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株的物候期差异显著,并且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不同植株之间的物候期差异逐渐缩小,针对物候期进行选种有巨大的潜力。FD-259、FD-43、FD-54、FD-181和FD-232等5个植株开花较早,FD-199、FD-168、FD-79、FD-83、FD-84、FD-86、FD-110、FD-111、FD-190、FD-195、FD-210、FD-230和FD-265等13个植株开花较晚,FD-45、FD-43、FD-49、FD-55、FD-156和FD-181等6个植株花期较长。2.对植株的3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植株之间性状差异显著,平均变异系数为30.4%,可选择性强。对单一性状表现优良的植株进行比较分析,8个高产植株为FD-74、FD-30、FD-107、FD-211、FD-70、FD-42、FD-91和FD-253,7个单果重较大植株为FD-158、FD-42、FD-199、FD-270、FD-34、FD-27和FD-88,9个勄刅果直径较大的植株为FD-270、FD-27、FD-42、FD-212、FD-40、FD-180、FD-163、FD-183和FD-162,果角数为9的植株FD-245,果角数为8植株19个,9个种籽大的植株FD-260、FD-27、FD-236、FD-199、FD-158、FD-109、FD-228、FD-159和FD-62。3.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新生枝数、树冠投影面积、坐果量、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种子数、勄刅果直径、单果重等果实相关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状聚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根据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与经济性状相关的26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443%。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方程计算每个植株的综合得分,同时根据全距等分法将278个植株分为5个类别,得到18个优良植株,编号为:FD-107、FD-116、FD-74、FD-91、FD-30、FD-112、FD-70、FD-253、FD-239、FD-211、FD-11、FD-20、FD-106、FD-185、FD-31、FD-45、FD-29、FD-42。4.对‘凤丹’5个类别和18个优良植株的种子仁皮比和出油率以及籽油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个类别的种子仁皮比、出油率以及主要脂肪酸成分都有显著差异,18个优良植株的种子仁皮比为2.13~2.26,出油率为32.72%~34.85%。FD-211、FD-31、FD-42和FD-106等4个植株种子仁皮比表现优异,FD-42、FD-145和FD-31等3个植株表现高出油率,FD-70、FD-211、FD-239和FD-253等4个植株的种籽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FD-70、FD-106、FD-145、FD-31、FD-185和FD-239等6个植株的种籽籽油总脂肪酸含量较高。FD-70、FD-211、FD-239和FD-253等4个植株的种籽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FD-70、FD-106、FD-145、FD-31、FD-185和FD-239等6个植株的种籽籽油总脂肪酸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亚麻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5.通过物候观测、表型性状测定以及油用品质分析,对18个优良植株做了综合评价。优良植株在产量、籽油品质等方面均表现优异,为优质育种材料。
【图文】:
图 3-1 高产植株特征图Fig. 3-1 Flowering plant characteristics figure单果重平均值为 46.86 g,,FD-158、FD-42、FD-199、FD-270、FD-34、FD-27 和 FD-88等 7 个植株的单果重最大,均大于 90 g,分别为 119.01 g、105.74 g、99.33 g、97.58 g、95.82 g、92.65 g 和 90.18 g,FD-95、FD-127、FD-4、FD-1、FD-227、FD-208 和 FD-76等 7 个植株的单果重比较靠后,均低于 15 g。勄刅果直径平均值为 95.96 mm,FD-270、FD-27、FD-42、FD-212、FD-40、FD-180、FD-163 和 FD-183 等 8 个植株的勄刅果直径最大,分别为 130.29 mm、125.78 mm、125.48mm、124.53 mm、124.51 mm、123.14 mm、121.51 mm 和 121.42 mm,FD-84、FD-127、FD-4、FD-227、FD-208 和 FD-76 等 6 个植株的勄刅果直径较小,均低于 70 mm。如图3-2。
大果植株特征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65.9
【图文】:
图 3-1 高产植株特征图Fig. 3-1 Flowering plant characteristics figure单果重平均值为 46.86 g,,FD-158、FD-42、FD-199、FD-270、FD-34、FD-27 和 FD-88等 7 个植株的单果重最大,均大于 90 g,分别为 119.01 g、105.74 g、99.33 g、97.58 g、95.82 g、92.65 g 和 90.18 g,FD-95、FD-127、FD-4、FD-1、FD-227、FD-208 和 FD-76等 7 个植株的单果重比较靠后,均低于 15 g。勄刅果直径平均值为 95.96 mm,FD-270、FD-27、FD-42、FD-212、FD-40、FD-180、FD-163 和 FD-183 等 8 个植株的勄刅果直径最大,分别为 130.29 mm、125.78 mm、125.48mm、124.53 mm、124.51 mm、123.14 mm、121.51 mm 和 121.42 mm,FD-84、FD-127、FD-4、FD-227、FD-208 和 FD-76 等 6 个植株的勄刅果直径较小,均低于 70 mm。如图3-2。
大果植株特征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6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畅;李玉红;姚雷;;不同条件下提取牡丹花的成分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李林昊;张延龙;牛立新;张晓骁;任利益;;秦岭地区‘凤丹’牡丹居群果期相关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3 张延龙;韩雪源;牛立新;张静;何丽霞;;9种野生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5年04期
4 林萍;姚小华;曹永庆;薛亮;王开良;;油用牡丹‘凤丹’果实性状及其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5年01期
5 闫秀强;;油用牡丹新品种丹凤种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12期
6 韩雪源;张延龙;牛立新;罗建让;;不同产地‘凤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4年22期
7 李晓青;韩继刚;刘p
本文编号:2617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174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