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响应缺氮胁迫的基因表达谱及共表达网络分析
【图文】:
第一片真叶开始变黄,与正常供氮植株相比,氮饥饿植株叶片数目少,叶片面积较小,根系较长(图 3.1 D)。图3.1 甘蓝型油菜氮高、低效基因型响应氮饥饿胁迫的表型差异。(A)甘蓝型油菜氮高低效基因型氮饥饿处理6 h的表型差异;(B)甘蓝型油菜氮高低效基因型氮饥饿处理24 h的表型差异;(C)甘蓝型油菜氮高低效基因型氮饥饿处理3 d的表型差异;(D)甘蓝型油菜氮高低效基因型氮饥饿处理7 d的表型差异,D2-1,氮低效基因型,D4-15,氮高效基因型,0 h、6h、24 h、3 d和7 d代表氮饥饿处理时间。Fig. 3.1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two different genotypes of Brassica napus inresponse to N starvation. (A)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two different genotypes of Brassicanapus after 6-hour N starvation; (B) Phenotypic
部 13298 个,根部 9137 个。既在氮处理间差异表达、又在基因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共 8811 个,其中地上部 6271 个,根部 2521 个(图 3.3 E、F)。图3.2 各时间点差异表达基因数目。(A)各时间点根部氮饥饿差异表达基因(-N vs+N);(B)各时间点地上部氮饥饿差异表达基因(-N vs +N),,D2-1,只在D2-1中差异表达的基因,D4-15,只在D4-15中差异表达的基因,shared表示在二者中都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6 h、24 h、3 d和7 d代表氮饥饿处理时间。DESeq2,|log2(fold change) | > 1 & p.adj <0.05.Fig. 3.2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genes in the root after N starvation; (B)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shootafter N starvation, D2-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春;李娜;;猕猴桃缺氮及氮中毒症状[J];北京农业;2008年34期
2 王忠民;如何确定作物缺氮、磷、钾肥[J];河南科技;2001年08期
3 王忠民;如何确定作物缺氮、磷、钾肥[J];四川农业科技;2001年06期
4 李保卫;;作物缺氮、磷、钾肥的症状[J];农家科技;2002年03期
5 ;如何判断作物缺氮、磷、钾肥[J];广西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6 刘校丽;刘雪珂;王顺领;;常见作物缺氮症状及防治方法[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年06期
7 葛珍珍;王杰;余晓斌;;分批补料及缺氮培养对小球藻油脂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8 王吉祥;;用科学方法观察农作物缺氮、磷、钾肥[J];湖北农机化;2002年02期
9 王忠民;如何判断作物缺氮、磷、钾肥[J];中国果菜;2002年04期
10 葛珍珍;王杰;余晓斌;;分批补料及缺氮培养对小球藻油脂产量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志强;猕猴桃缺氮的防治措施[N];陕西科技报;2009年
2 王忠民;如何确定作物缺氮、磷、钾[N];云南科技报;2001年
3 薛志成;如何确定作物缺氮、磷、钾肥[N];湖北科技报;2006年
4 梁久梅;蔬菜缺氮磷钾咋办[N];临汾日报;2010年
5 刘万珍;葡萄缺氮磷钾咋治[N];农民日报;2015年
6 方圆;棉花缺氮蕾铃易脱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7 山东省东平县农委 王玉堂;小麦缺氮缺钾的补救措施[N];农民日报;2012年
8 王立华;小麦缺氮缺钾及时补救[N];农民日报;2012年
9 陈伦寿;蔬菜缺乏氮、磷、钾有哪些典型症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一帆;缺氮和营养方式对Parachlorella kessleri TY油脂积累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武永军;缺氮复氮处理下玉米幼苗根系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赵龙生;红藻光合作用藻胆体—类囊体膜的超分子结构及其对缺氮的响应[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凝眉;甘蓝型油菜响应缺氮胁迫的基因表达谱及共表达网络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庞晓琴;NdhF1在蓝藻缺氮休眠过程中的功能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芳芳;一株富含鲨烯的丛粒藻藻株鉴定、烃成分分析及缺氮对烃脂积累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张磊;营养和环境因子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产氢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金洵;血球藻在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9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6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