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小麦与豌豆不同密度混作的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0 04:13
【摘要】:小麦是南阳市主要粮食作物,豌豆是南阳市地区广泛种植的豆类作物。如何发挥单位面积上最大生产潜能,提高复种指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加快小麦和豌豆混作在南阳地区的推广,增加单位面积上粮食产量。本试验采用小麦品种西农585和豌豆品种青豌3号两种不同作物,小麦分为4个水平(135kg·hm~(-2)、105kg·hm~(-2)、75kg·hm~(-2)、45kg·hm~(-2)),豌豆分为2个水平(90kg·hm~(-2)、60kg·hm~(-2)),两种作物不同密度混作分别为135kg·hm~(-2)+90kg·hm~(-2)(A)、135kg·hm~(-2)+60kg·hm~(-2)(B)、105kg·hm~(-2)+90kg·hm~(-2)(C)、105kg·hm~(-2)+60kg·hm~(-2)(D)、75kg·hm~(-2)+90kg·hm~(-2)(E)、75kg·hm~(-2)+60kg·hm~(-2)(F)、45kg·hm~(-2)+90kg·hm~(-2)(G)、45kg·hm~(-2)+60kg·hm~(-2)(H),小麦单作135kg·hm~(-2)、豌豆单作120 kg·hm~(-2)为对照。共计10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密度混作分别对西农585、青豌3号农艺性状指标、产量构成要素、以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取得结果如下:不同密度混作小麦的次生根数逐渐增加。越冬期次生根数表现为B处理最大为11.78,与其它处理间无差异。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小麦次生根均以G、H处理最大,表现为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小麦次生根逐步减少;小麦株高在越冬期表现为D处理最大,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小,株高降低;小麦单株分蘖在越冬期B处理分蘖能力最大,与其它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小麦单株分蘖随着播种密度的降低,分蘖能力增大;小麦干物质积累在越冬期B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最大为0.37g,拔节期和开花期G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最大分别为1.69g和8.81g。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以H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最大为9.30g;小麦的基本苗、越冬期总茎数、拔节期总茎数均表现为B和A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群体的茎蘖增长率以G处理最大为131.86%,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茎蘖消亡率表现为B处理最低为50.23%;群体的成穗数以B处理最大为805.37 kg·hm~(-2);群体成穗率以B处理成穗率最高56.82%。综上所述,在小麦与豌豆不同密度混作条件下,播种密度与小麦群体基本苗、群体最大茎蘖数、株高、成穗数、成穗率呈正相关。播种密度与小麦单株次生根、单株分蘖能力、茎蘖消亡率、干物质积累呈负相关。不同密度混作豌豆的株高在越冬期和拔节期无显著差异,开花期表现为混作各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单作豌豆株高。豌豆的单株分枝在越冬期表现为G处理大于单作豌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单作豌豆单株分枝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拔节期、开花期均表现为单作豌豆的单株分枝能力最大,分别为5.27和3.87,其次为G分别为4.89和3.89。豌豆的干物质积累各个时期均表现为单作豌豆高于其它处理。G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次之。综上所述,在小麦与豌豆不同密度混作条件下,说明G处理更适合豌豆生长。小麦籽粒品质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以B处理最大,其它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小麦产量以单作小麦的产量最高为6815.12kg·hm~(-2),豌豆产量以单作豌豆产量最高为3916.8 kg·hm~(-2)。混作处理以B处理产量最高为6354.57kg·hm~(-2),小麦和豌豆产量分别为4903.32 kg·hm~(-2)和1451.25 kg·hm~(-2)。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B处理即小麦播种密度135 kg·hm~(-2),豌豆播种密度60kg·hm~(-2)适合南阳市种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2.1;S6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世明;;甜脆豌豆机械种植技术在万州的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2018年07期

2 陈新;;适宜推广的新优豌豆品种[J];农家致富;2017年12期

3 张求军;李超;龚辉;方博云;;优质高产豌豆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8年12期

4 贺晨邦;冯钦华;;优异豌豆品种鉴定和评价[J];杂粮作物;2008年06期

5 贺晨邦;冯钦华;严青彪;王敏;;草原26号豌豆品种[J];中国种业;2007年10期

6 张子英;推介几个优质豌豆品种[J];农村百事通;2004年15期

7 段宁;豌豆品种的耐瘠性研究[J];中国种业;2003年01期

8 鲁福成,张仲国;我国豌豆品种状况及天津豌豆新品种引种[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索玉英;李明山;蒋敏隆;;不同类型豌豆品种对于不同播期生态反应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10 赵则胜;;优质名贵豌豆品评会在广兰酒家召开[J];上海农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龙龙;袁星星;邵奇;陈新;崔晓艳;王学军;;春化时间对不同基因型豌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A];第七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何录秋;豌豆品种分两类 秋季播种最适宜[N];湖南科技报;2019年

2 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石少龙;加拿大的豌豆地[N];粮油市场报;2019年

3 袁星星;苏豌8号光温处理促豌豆早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年

4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陈新;冬闲田早春种豌豆养地又增效[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7年

5 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部分作物生产技术早知道[N];农民日报;2017年

6 柴岩;云南 蚕豌豆不是小作物[N];农民日报;2009年

7 大厂回族自治县农业局 安宝国 张悦静;介绍两个豌豆品种[N];河北科技报;2008年

8 自治区农科院供稿;推荐两款豌豆品种[N];西藏日报;2006年

9 余宏章;豌豆幼苗 谨防冻害[N];农资导报;2018年

10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张广华;豌豆品种类型及茬口安排[N];河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学文;豌豆不同品种耐铝性与细胞壁特性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云龙;小麦与豌豆不同密度混作的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黄启鹏;除草剂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程萌;水溶性豌豆多糖的提取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刘欣雨;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寒地豌豆产量和生育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年

5 熊婧凤;西农585与青豌3号不同密度麦豌混作的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谈燕;河西灌区间作、免耕与密植对玉米和豌豆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7 崔月;水分胁迫对豌豆生理生化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8 张允;不同豌豆栽培基质中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9 于龙龙;不同春化时间对豌豆生长发育及幼苗期和开花期生理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10 龚亚明;菜用甜豌豆品种‘浙豌1号’选育及其推广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2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72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