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花烟草自交不亲和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2:40
【摘要】: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普通烟草遗传基础狭窄,对逆境和疾病的抗性较差;而许多野生烟草种保存有病虫害抗性和逆境耐受性等优良性状,它是改良栽培烟草品种的天然基因库,如Nicotiana alata LinkOtto(花烟草),它对野火病,根黑腐烂的病,白色粉状病和番茄斑萎病都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它属于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课题组获得了形态或自交亲和性不同的花烟草材料:N.alata-N2存在自交不亲和可塑性,能自交结实;N.alata-N1也能自交结实,但其植株和花朵形态和N.alata-N2有较大区别;N.alata-N3(PI 42334)却严格自交不亲和,不能自交结实。本论文鉴定了3份花烟草材料的S基因型;研究了N.alata-N2自交不亲和可塑性的调控机制;通过对比自交不亲和调控关键基因在N.alata-N2和N.alata-N3的表达差异,初步探究了N.alata-N3严格自交不亲和的调控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设计同源引物和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和鉴定了3份花烟草材料(N.alata-N1,N2和N3)的S基因型,结果表明N.alata-N1和N2的S基因型都为S_6S_6,而N.alata-N3的S基因型为S_7S_7,其中N.alata-N1和N2形态学差异大,但都能自交结实,N.alata-N3严格自交不亲和。(2)前期研究表明N.alata-N2在雌蕊和植株发育衰老时,自交亲和性提高并自交结实,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了自交不亲和调控相关基因,伴随雌蕊和植株发育衰老的转录差异,结果显示:S_6、120 kDa、HT-b、TTS和NAG等自交不亲和调控基因伴随雌蕊和植株发育衰老,转录量降低,表明上述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可能与N.alata-N2自交不亲和可塑性调控有关;Trxh和NaStep基因的转录伴随雌蕊和植株发育衰老无规律性变化。(3)进一步测定了自交不亲和调控关键蛋白—S-RNase伴随雌蕊和植株发育衰老,酶活性变化规律;通过原核表达-抗体芯片筛选技术获得自交不亲和调控相关蛋白120 kDa和HT-b的单克隆抗体,Western-blot研究两者蛋白伴随雌蕊衰老时蛋白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雌蕊和植株发育衰老时期,S-RNase酶活性相对降低,但雌蕊中仍具有较高水平的S-RNase活性,120 kDa和HT-b蛋白表达量下降。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从蛋白和生理水平探究了N.alata-N2自交不亲和可塑性的调控机制。(4)通过比较自交不亲和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S-RNase活性在N.alata-N2和N.alata-N3材料中的差异,120 kDa和HT-b蛋白在N.alata-N2和N.alata-N3材料中表达量差异,探究2个花烟草材料自交不亲和强度差异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N.alata-N3材料中相关基因的转录量、S-RNase活性、120 kDa和HT-b蛋白表达量都较N.alata-N2高,这可能与N.alata-N3自交不亲和程度较N.alata-N2高有关。综上所述,形态学差异大的2份花烟草材料(N.alata-N1和N2)S基因型都为S_6S_6,这与2份材料都能自交结实的结果相吻合;而N.alata-N3的S基因型为S_7S_7。伴随雌蕊和植株发育衰老,N.alata-N2材料中120 kDa和HT-b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量降低,表明2个基因可能从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自交不亲和可塑性;衰老雌蕊中仍具有较高水平的S-RNase酶活性,表明S-RNase酶可能未直接参与调控自交不亲和可塑性的变化。而N.alata-N3中S-RNase酶活、120 kDa和HT-b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量较N.alata-N2的高,这可能保证了自交不亲和调控基因产物,在雌蕊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高于其发挥作用的阈值,控制N.alata-N3自交不亲和。本论文探究了花烟草自交不亲和可塑性的调控机制,以及不同材料间自交不亲和性存在差异的原因,对花烟草种质资源保存及抗性新品种的培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文】:

花烟草自交不亲和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


茄科植物S基因序列特征

花烟草自交不亲和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


PV引物扩增N.alata(N2)S-gene片段Fig.2.3PCRamplificationofS-geneinN.alata(N2)withPVprimer.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72;Q9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梅;李保国;齐国辉;;植物雌蕊与花粉自交不亲和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年10期

2 李凤霞;杨爱国;王卫锋;龚达平;刘贯山;孙玉合;;花烟草自交不亲和及其机理[J];生命的化学;2009年01期

3 程萍;冯仁军;袁克华;张银东;;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4 许旭明;;烟草的起源与进化[J];三明农业科技;2007年03期

5 张一婧;薛勇彪;;基于S-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制[J];植物学通报;2007年03期

6 吴华清;张绍铃;李晓;吴俊;;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生物学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朱墨;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的雌雄S决定子及显隐性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唐嘉义,张泽;抗TSWV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2年03期

9 李永平;云南省烟草育种进展及发展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2001年03期

10 高新起,,王秀玲;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洁;杏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婷;油茶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2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72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