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遗传变异

发布时间:2020-05-26 07:43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不仅粮食产量高而且选育出了大量优质小麦品种。河南省近70年来培育成的品种就春化与光周期特性存在怎样的变化趋势;不同春化光周期类型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又有怎样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南省不同年代大面积种植的30个品种为材料,通过室内高温条件下春化离析、连续光照条件下感光性离析以及大田穗分化观察和产量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供试品种主要穗分化时段有效积温和春化光周期离析苗穗期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小麦幼穗分化发育中对低温春化敏感的时期主要是二棱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光周期主要影响二棱期之后的时间。2.河南省70年来小麦品种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春化与光周期反应类型。春化特性的演化表现为冬性程度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趋势。演变过程冬性品种集中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这段时间里出现的两个弱冬性品种是五十年代中后期的主栽品种;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弱冬性品种和偏春性品种所占分别为100%、80%、75%;九十年代至今主要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光周期特性敏感程度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小麦品种光周期特性的变化,光敏感型品种主要出现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不敏感型品种所占比例为75%,七八十年代次不敏感类型的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0%和50%,九十年代至今品种主要为不敏感和次不敏感型品种。3.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在VRN-A1位点全部表现为隐性;VRN-B1位点只有阿勃和郑麦9023为显性,其他都为隐性;VRN-B3位点全部为隐性;VRN-D1位点存在两种显性位点VRN-D1a和VRN-D1b以及一个隐性位点vrn-D1,显性位点主要在90年代之前,隐性位点则主要集中在本世纪;在Ppd-A1位点全表现为隐性;Ppd-D1位点只有葫芦头、大口麦、红和尚头和大口麦是显性Ppd-D1b,其余全为隐性Ppd-D1a。4.通过基因检测结果与品种的分类对比分析得出:含有Vrn-B1、Vrn-D1a基因的小麦品种为弱春性;而已有的春化基因位点全部为隐性或仅Vrn-D1位点为显性Vrn-D1b时,品种表现为不同种冬性类型。即对于利用现已发现春化基因鉴定品种冬春性,只能粗略判定品种属于春性类还是冬性类,而不能够细化区分属于某一种春性类还是冬性类品种。对于光周期基因来说,Ppd-D1位点是光敏感基因Ppd-D1b时材料为光敏感品种。而Ppd-D1位点是光迟钝基因Ppd-D1a时,既包含了光敏感的材料包含了不敏感、次不敏感以和次敏感三种类型的品种。所以Ppd-D1b可以鉴别敏感型品种,而Ppd-D1a则无法鉴别不敏感、次不敏感以及次敏感类型品种。
【图文】:

品种,穗分化进程,二棱期,单棱期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田间穗分化观察试验结果参试品种在越冬期的穗分化进程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穗分化进程与品种的冬关。图 3-1 为 2016 年 1 月 26 日幼穗发育情况,冬性品种大口麦和白玉皮以及半州 761 和周麦 18 都处在单棱初期,郑麦 7698 处在单棱期中后期还未进入二棱期二棱初期,郑麦 9023 则处于二棱中期。

苗穗期,春化,特性,离析试验


3.2 春化特性、光周期特性的离析试验结果3.2.1 春化特性的离析试验结果供试材料春化特性离析试验苗穗期如表 3-3 所示。从图 3-3 可以看出随着品种的更替,,品种春化特性离析苗穗期出现了长—较长—短—较长的趋势,即随着年代的变迁就整体而言品种呈现出冬性逐渐减弱至偏春性,之后冬性又增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瑞英;王翔;王静轩;郭创;曹云;尹钧;;光周期基因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多态性分布[J];华北农学报;2015年03期

2 赵虹;王西成;胡卫国;曹廷杰;李博;;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倒春寒冻害成因及预防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3 张江花;高曼霞;许海霞;陈锋;崔党群;;河南小麦新品种的春化基因型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年05期

4 程星;秦海英;韩相林;;植物春化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4年02期

5 田芳慧;阳霞;刘路平;李法计;宋全昊;孙道杰;;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型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J];麦类作物学报;2013年04期

6 冀天会;张灿军;杨子光;孙军伟;孟丽梅;张珂;;综合顺序分类法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4期

7 杨芳萍;夏先春;张勇;张晓科;刘建军;唐建卫;杨学明;张俊儒;刘茜;李式昭;何中虎;;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J];作物学报;2012年07期

8 梁宜策;米跃军;吕雪娥;王兴志;李华;王元元;;关于以小麦主茎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量化品种冬春性的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9 袁秀云;李永春;孟凡荣;任江萍;牛洪斌;尹钧;;黄淮麦区21个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VRN1的组成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9年05期

10 袁秀云;李永春;闫延涛;李磊;尹钧;;小麦春化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2681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81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