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低温及外源ABA对玉米幼苗ZmASR1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26 14:01
【摘要】:玉米(Zea mays L.)是对温度比较敏感的短日照作物。低温环境会不同程度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尤其是玉米的幼苗期对低温更加敏感。ASR(abscisic acid,stress,ripening-induced)基因是从植物体中发现的受ABA、胁迫和成熟诱导表达的一类基因,具有保守的ABA/WDS结构域,ASR不仅是渗透调节蛋白,防御其他蛋白类物质免受损伤,也是一种转录因子,能够调控相应的非生物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具有主要作用。目前,在多种植物中已经克隆得到ASR基因,但这些ASR基因响应逆境的类型、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关玉米ASR1的抗低温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且ASR1在玉米抗冷过程中的功能表达尚不清楚。因此,开展玉米ASR1基因响应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为解析ZmASR1抗逆调控机制研究基础,对农业生产上通过遗传改良提高玉米耐低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于2014-2017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栽培生理实验室进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耐低温型玉米自交系郑58、低温敏感型玉米自交系昌7-2为供试品种。试验开展前期通过在NCBI上比对了7个序列相似、功能未知的玉米基因序列,对郑单958三叶期幼苗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应用qPCR技术分析7个候选基因在低温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筛选出3个表达量较高基因,之后以耐低温型玉米自交系郑58,低温敏感型玉米自交系昌7-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低温胁迫、外源ABA处理、ABA+低温胁迫条件下,分析3个基因在玉米幼苗根、茎、叶片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筛选出表达量相对较高、表达稳定的候选基因ZmASR1,采用农杆菌转化法以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Clo-0),和低温敏感型玉米自交系昌7-2为转化材料,获得了拟南芥和玉米ZmASR1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并在不同逆境胁迫处理下鉴定了其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低温、ABA、ABA+低温处理下,ZmASR1在不同低温类型玉米幼苗材料中表达量不同,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也存在差异。耐低温玉米自交系郑58(Z58)中ZmASR1表达量高于低温敏感型昌7-2(C7-2),ZmASR1表达量在根、茎、叶片中都表现为上调,表达量叶片根茎;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部ZmASR1表达量在48 h达到最大值,茎和叶片中24 h达到最大值,茎和叶片优先表达;ABA诱导下,ZmASR1在幼苗根部先开始表达。ABA与低温互作对ZmASR1表达量的正调控作用与单独ABA处理无显著差异,未表现出叠加效应,但大于单独低温处理,ZmASR1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一定程度上依赖于ABA调控(2)ZmASR1过表达增强玉米幼苗的抗冷性。在低温胁迫下,ZmASR1-OE转基因玉米幼苗较野生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速率(Pn)、SPAD值高于野生型;也表现出较高的保护酶系统活性,SOD、POD和CAT活性高于野生型;还表现出较低的细胞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程度,MDA、脯氨酸含量高于野生型,相对电导率低于野生型。(3)ZmASR1转化拟南芥提高了拟南芥植株的抗冷性。在低温胁迫下,ZmASR1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表型出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较低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具有较高的抗低温能力。(4)喷施外源ABA,提高了玉米幼苗内源ABA含量,ZmASR1-OE转基因幼苗ABA含量高于野生型,ZmASR1过表达对植物体内ABA的合成起到正向调控作用。ABA/GA、ABA/IAA比值高于野生型,ZmASR1-OE转基因幼苗与野生型相比,内源激素的改变增强了植株耐低温能力。(5)ZmASR1的过表达使拟南芥表现出了对ABA的敏感效应。在萌发阶段ZmASR1拟南芥过表达转基因株系表现出对ABA胁迫的高度敏感性,ABA抑制种子萌发;并且在苗期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比野生型拟南芥低,并随着AB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ZmASR1的过表达使拟南芥表现出了对ABA的敏感效应。(6)ZmASR1正向调节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转ZmASR1基因拟南芥植株中干旱诱导基因RD29B,冷响应基因COR15A和RD29A,盐和水份胁迫诱导基因RD22,ROS清除相关酶类基因CAT3表达量上调,ZmASR1-OE转基因玉米幼苗中抗氧化防护基因SOD4、CAT1、cAPX表达量上调,表明ZmASR1通过正向调控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图文】:

冷害,延迟型冷害,玉米


图 1-1 冷害对细胞膜系统的损伤[12]Fig. 1-1 Damage of cell membrane system by chilling injury米冷害分为障碍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障碍型冷短期的低温,导致玉米不能正常成熟;延迟型冷害是指在玉米,使得玉米的生育进程延缓,导致玉米在霜冻前不能成熟,造指同一年度或一个生长季节内同时遭受延迟型与障碍型两种冷,甚至不能正常生长[16]。玉米苗期遭遇低温,叶片不能进行光含量下降,导致 SPAD 值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

玉米,低温胁迫,低温诱导,基因


图 1-2 低温胁迫下相关基因传导途径[56]Fig. 1-2 Gene transduction pathways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3 玉米中抗冷性相关基因前已有很多关于玉米抗冷基因的研究报道,例如,将抗冷基因 ZmRLK、Zm1 转化到拟南芥中,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增强[57-59]。有些调节玉米的耐冷性,将玉米中受低温胁迫诱导基因 ZmRanBP1 转化到拟南芥,突变体在低温胁迫和盐胁迫下发芽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推测 ZmRanBP1 基节玉米耐低温和盐胁迫的能力[60]。温胁迫往往加速植物的衰老,有研究表明,,低温诱导玉米中 ZmCDPK1 基因PK1 基因可以诱导玉米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增加,且 MAPK 可以加速程,表明低温胁迫可以加速植物细胞的衰老和死亡[61,62]。低温胁迫也会加速化过程,促进植株衰老。有研究表明,NPK1 基因过表达可以增强玉米抵御力[63]。参与编码过氧化氢酶的基因 CAT3 基因属于低温诱导,说明了玉米在时 ROS 防御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64]。米中一些低温诱导表达基因依赖于 ABA 信号传导,同时也受干旱和盐碱等于依赖于 ABA 的信号转导途径,比如 ZmDBF 和 ZmDREB2A[65-67]。玉米中一达基因不依赖于 ABA 的信号传导,比如 ZmDREB1A 受低温胁迫诱导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思宇;王建英;王晶妍;;锶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响应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2 杨晓云;宋涛;刘辉;王红;;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3 焦德志;王乐园;荣子;;不同降雨格局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2017年05期

4 黄勇;张红瑞;沈玉聪;高致明;张子龙;;酚酸类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5 田礼欣;曲丹阳;毕文双;谢腾龙;李晶;;海藻糖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7年08期

6 李刚;张风文;姚晨涛;芦勇;邢则森;姜兴印;张吉旺;李向东;;干旱胁迫下S-诱抗素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7年09期

7 王芳;李永生;王汉宁;彭云玲;方永丰;王威;马原忠;;钙对铅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3期

8 蔡鑫鑫;杨克军;王玉凤;吕晓丽;张崎峰;;锌肥对寒地春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01期

9 赵长江;薛盈文;杨克军;王玉凤;李蒙蒙;高中超;赵瑞广;;外源钙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不同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年03期

10 高黎力;王雅玲;;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在玉米幼苗体内的残留分析[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虎森;杨兴洪;邱念伟;卢从明;梁峥;;脱落酸对玉米幼苗光抑制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邱念伟;;判断玉米幼苗缺氮程度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指标[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李荣华;史振声;陈凤玉;;复合营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玉米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艳艳;章文华;刘友良;;一氧化氮预处理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胡美玲;郑勇;孙翔;姚慧;李家龙;郭良栋;;内生真菌促进玉米幼苗的抗旱性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6 曹慧英;史建国;朱昆仑;张吉旺;董树亭;刘鹏;赵斌;;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幼苗性状和根系特性的影响[A];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孙玉s

本文编号:2681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81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