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La(Ⅲ)和Ce(Ⅲ)对高蛋白型和中间型大豆品质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美玲;;硼钼微量元素对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2 金平;施肥对大豆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1996年06期
3 余章机;顾明华;黎耿碧;冯加才;黄中权;陆荣成;;在石灰性土上锌、硼营养对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4 胡明祥;;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与育种[J];中国农学通报;1988年06期
5 杜维广;何志鸿;;大豆品质育种策略及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9年06期
6 魏才强;;栽培措施对大豆品质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06年01期
7 顾和平,朱成松,陈新;大豆品质籽粒的进一步改良[J];大豆通报;1997年04期
8 魏云山;王会才;生国利;陈琪;张洪涛;;影响大豆品质的因素[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年05期
9 任志秋,许颖,毛秀云;不同储藏年限大豆品质的变化[J];黑龙江粮食;2002年01期
10 李荣启,胡振东,戴佩英;不同储藏年限大豆品质的变化[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涛;智海剑;;大豆品质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田苗苗;徐民新;张利明;朱保葛;;大豆品质、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定位分析[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3 李素芬;杨丽杰;霍贵成;;膨化温度对全脂大豆品质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瑞华;全国秋粮质量整体正常 大豆品质较好[N];粮油市场报;2017年
2 记者 董峻;国产大豆品质达到国际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本报记者 吕天霞;龙江大豆品质那是“嘎嘎的”[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徐若滨;国际大豆品质不靠谱[N];新农村商报;2013年
5 ;黑龙江:“麦豆轮作”破解大豆品质下降难题[N];粮油市场报;2009年
6 记者 韩乐;西线:玉米减产大豆品质降低[N];期货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焦明忠 刘伟;莫让金豆“褪色”[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 鲍仁;中晚籼稻、玉米总体质量较好 大豆品质下降[N];期货日报;2010年
9 鸿燕;生产还有潜力吗?[N];农民日报;2003年
10 佟绍英;检验检疫提醒规范合同[N];国际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宁海龙;东北三省大豆品质生态差异及遗传效应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陶佩;稀土La(Ⅲ)和Ce(Ⅲ)对高蛋白型和中间型大豆品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蒋涛;套作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及差异蛋白组学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3 时玉强;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品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晓丹;大豆品质性状作图群体的构建及种子蛋白和脂肪含量QTLs的SSR标记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大勇;东北地区大豆蛋白质及油份含量的生态差异及品质区域初步划分[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刘锦;充氮储藏对大豆品质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7 邱强;吉林省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生态区划及地点年份效应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8 王涛;大豆品质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2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8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