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春小麦耐旱资源鉴定与耐旱性状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0-06-06 12:21
【摘要】:小麦是世界上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干旱是小麦生产中制约产量稳定和提高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使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耐热耐旱种质资源圃系材料进行耐旱性和产量鉴定,在水旱处理条件下对其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评价,筛选出小麦耐旱性的鉴定指标,同时发掘其中耐旱性和丰产性突出的优异种质。应用新疆本地春小麦耐旱品种新春7号和敏旱品种新春21号构建的RILF8代群体,通过3年的水旱表型鉴定,对其抽穗期、株高、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以及冠层温度、SPAD和NDVI等生理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利用Illumina iSelect 90K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分析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表型鉴定结果,对耐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进行QTL定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145个来源于CIMMYT的小麦种质和7个新疆春小麦品种进行了两年期的表型鉴定,对其生理和产量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冠层温度,但降低了籽粒产量、穗粒重、NDVI、SPAD、籽粒饱满度、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穗粒重、株高和籽粒饱满度解释了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表型变异的61.8%,它们是与产量关系最密切的三个主要因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灌浆期冠层温度、株高和籽粒饱满度是影响产量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占产量表型变异的44.8%。筛选出10个耐旱基因型,包括3个新疆小麦品种新春11,新春23和新春29,可作为中国新疆春小麦耐旱育种的核心亲本。2.以耐旱性强的春小麦品种新春7号为母本,敏旱春小麦品种新春21号为父本杂交通过“一粒传”法获得F8代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该RIL群体进行了 3年的水旱表型鉴定,对株高、抽穗期、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以及冠层温度、SPAD和NDVI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株高、饱满度、千粒重、穗粒重等性状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NDVI也显著降低,而基部不孕小穗则显著增加,冠层温度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干旱胁迫导致冠层温度升高,NDVI和SPAD降低,尤其是在灌浆期更为显著。观察到RIL群体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在上下两个方向均表现出了超亲的趋势,说明该群体双亲中分别具有控制农艺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同时这些变异频率基本呈现连续分布的趋势,表明这些性状可能同时受到多个微效基因的控制。3.利用Illumina iSelect 90K芯片分析构建了该RIL群体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筛选出可用于遗传图谱构建的多态性SNP标记5146个,最终用于构建图谱的有1047个代表性SNP标记位点,总遗传图距为2188.35 cM,平均图距2.09 cM。4.利用构建的SNP遗传连锁图谱,结合3年6个环境的表型数据计算出每个性状每年的DC、DI、DYI、WYI和YHWUEI值,共定位到耐旱相关性状QTL147个,其中26个QTL在3年或2年中均被检测到,是相对稳定QTL,其中6个与抽穗期相关、1个与株高相关、1个与穗粒重相关、1个与千粒重相关、1个与基部不孕小穗相关、5个与NDVI相关、11个与SPAD相关。这些QTL和相关分子标记可用于春小麦产量和耐旱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图文】:

相关性状,干旱胁迫,基因型,小麦


2.2.2干旱胁迫对于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影响逡逑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春小麦的籽粒产量、穗粒重、开花期和灌浆逡逑期NDVI、灌浆期SPAD、籽粒饱满度、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和冠层温度(图2-1)。逡逑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条件下,,152个基因型的2年平均产量为6440.8邋kg邋ha-1和逡逑3360.6邋kg邋ha-1邋(表2-2),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产量显著降低了邋47.8%。在干旱胁迫条逡逑件下,穗粒重、扬花期和灌浆期NDVI、灌浆期SPAD、籽粒饱满度、穗粒数、千粒逡逑重、株高分别下降了邋50%、45.2%、30.7%、22.9%、22.7%、21.8%、20.5%和邋19.5%;逡逑冠层温度增加了邋12.2%。在两种灌溉模式下,穗长、单株穗数和抽穗期较为接近(图逡逑2-1B)。NDVI从苗期开始持续上升,在扬花期达到最高值,而后在灌浆期下降(图逡逑2-1D)。由于干旱胁迫主要发生在扬花期之后,拔节期NDVI在两种灌溉模式下差异逡逑不显著。在扬花期和灌浆期,干旱胁迫条件下的NDVI显著低于充分灌溉处理。干旱逡逑胁迫条件下

他性,回归分析,产量,干旱胁迫


图2-2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回归分析逡逑Variables逦95%邋Cl逦P邋Value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徐学欣;张洪波;林祥;赵阳;;微喷带灌溉对小麦灌浆期冠层温湿度变化和粒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年10期

2 杨晓娟;居辉;王治世;郭安廷;杨佑明;;花后高温和干旱对冬小麦光合、抗氧化特性及粒重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07期

3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王兰芬;李甜;张学勇;;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J];作物学报;2015年04期

4 陈广凤;李青芳;张晗;师翠兰;孙彩铃;邓志英;刘凯;谷植群;田纪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24期

5 师翠兰;郑菲菲;陈建省;韩淑晓;王永瑞;田纪春;;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J];作物学报;2012年08期

6 巫娟;牛永春;檀根甲;;小麦农家品种红麦(京2747)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RAPD标记[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年03期

7 周晓果,景蕊莲,郝转芳,昌小平,张正斌;小麦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8 吴振录,黄光宏,樊哲儒,李剑峰,蔡晓莉;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方法探讨[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5期

9 郑文明,陈受宜,康振生,王阳,吴立人,李振岐;甘肃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DNA指纹分析[J];菌物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Olga E Scholten,沈晓蓉,柏贵华,马鸿翔,陆维忠;3B染色体短臂小麦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的分析[J];遗传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金芝;冬小麦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物质运转和水分利用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坤普;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司南;北京大兴区冬小麦冠层温度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徐磊;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的分子标记开发[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苏志芳;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的定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9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99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