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川渝茶树品种及70份新品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21:03
【摘要】:川渝地区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也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本实验使用30个平均分布于茶树15个连锁群上的SSR标记,以12份省外引进的茶树品种为对照,对川渝地区的40份已审定的茶树品种和70份选育的新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并根据SSR标记的基因型,筛选出9个核心标记用于构建川渝茶树品种(系)的指纹图谱。以鉴定四川主要茶树品种和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时期品种多态性、杂合度的差异,并为新品种选育和登记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发表的遗传连锁图谱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高、易于统计的SSR引物。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NA)为4~8个,基因型数(NG)为6~2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939~5.966之间,平均为3.491个;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较高,平均为0.681。2.利用30对SSR引物,分析川渝茶树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30个位点共观测到159个等位基因,Shannon多态性指数(I)平均为1.397,Nei’s遗传多样性(H)平均为0.69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30。按照品种审定的时间来看,2005年及以前选育品种的Shannon多态性指数(I)、Nei’s遗传多样性(H)和观测杂合度(Ho)皆高于2005年以后选育的品种;这反映了2005年后茶树育种方式以系统育种为主,育种方式较为单一,使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同时选育70份新品系的Ho、I和H也低于40个审定川渝品种,说明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的趋势仍在延续。聚类分析将川渝110份品种(系)分为4个类群,聚类的结果主要与材料的遗传背景相关。3.DNA指纹图谱鉴定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反应植物的差异,而且具有简便、迅速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茶树品种鉴定。利用上述30对SSR引物鉴别供试材料,结果显示122份供试材料均拥有不同的基因型,相似度最高的两个材料之间也有8对引物的基因型不同,说明已审定的40个品种和选育的70份新品系在DNA水平上具有特异性,为茶树新品种登记提供了依据。基于这30对引物的扩增条带读取的难易程度、PD值、NE值和PIC值,从中筛选出了9对核心引物。这9对核心引物有较高的鉴别能力,理论上任意两个材料可能混淆的概率为6.0×10-10,在全同胞家系中可能混淆的概率为2.4×10-4;利用这9对核心引物构建了川渝40份茶树品种和70份新品系的DNA指纹图谱,为茶树品种的鉴别和品种权的申请与保护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今后,为进一步加强川渝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在研究川渝茶树茶树品种、新品系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更需要进行优异种质资源和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加速茶树育种进程。同时,鉴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呈下降的趋势,为提高川渝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应改变育种方式单一(主要采用系统育种方法)的现状,不断提高育种的手段和水平,多应用杂交育种方法,以提高育种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71.1
【图文】:

电泳图,电泳图,引物,样品


图 3-1 引物 CsFM1599 部分样品电泳图Fig. 3-1 Primer CsFM1599 Partial Sample Electrophoresis30 标记共计 3660 个数据点,其中 34 个位点基因型缺失,可能的原因是 PCR 扩增失败或存在少数纯和的无效等位基因[86]。标记的多态性统计见表 3-2,每个标记位点有 4~8 个等位基因,平均为 5.3 个。基因型数最多的标记是 CsFM1748(29 个),

茶树品种,聚类图,新图


▲川群新图 3-2 110 份茶树品种(系)聚类图Fig. 3-2 110 cluster maps of tea cultivar (new strai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涛;余继忠;周铁锋;张伟;;幼龄茶树品种品系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J];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年06期

2 黄海涛;余继忠;张伟;;提高茶树开花结实率的技术措施研究[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6年01期

3 黄海涛;余继忠;周铁锋;张伟;;茶树早春受冻的原因与防御补救措施[J];杭州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4 杨学武;;白化、黄化变异茶树品种推广应用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06期

5 黄海涛;张伟;毛宇骁;余继忠;;浙江茶树品种越冬抗寒性的鉴定与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08期

6 北大树;;漫谈岩茶品种[J];茶道;2016年11期

7 郭华悦;老春;;茶语[J];故事大王;2016年11期

8 张小新;;偶遇鬼洞奇种[J];茶道;2016年05期

9 倪艇;;茶树幼年期修剪技术[J];花卉;2016年18期

10 高敏;;七问中国茶企[J];茶道;201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超;杨亚军;陈亮;阮建云;;茶树品种间氮素效率差异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郑和;陈常颂;陈荣冰;;我国39个茶树品种的RAPD分析[A];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郑和;陈常颂;陈荣冰;;我国39个茶树品种的RAPD分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维时;;茶树远缘无性杂交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5 谢丽华;徐焰平;王国红;杨民和;;茶树品种、叶片生育期和茶叶化学成份对内生真菌的影响[A];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龚志华;朱盛尧;陈朵;李徐;肖文军;;不同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体外酶促合成茶黄素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思佳;李亚莉;杨明容;周红杰;;适制GABA红茶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侯渝嘉;童华荣;胡翔;唐敏;黄尚俊;张莹;;不同茶树品种针、扁形茶香气化合物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9 张娜;荆婷婷;王婧铭;赵明月;靳洁阳;许淼晶;宋传奎;;茶树中酯类香气合成基因的筛选及功能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植物科学研讨会暨青年学术报告会摘要集[C];2018年

10 张亚莲;常硕其;傅海平;刘红艳;黄静;王华;;茶树品种、土壤营养和扦插效果的关系[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双虎;茶叶香自基因来[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玺;务川古茶树揭开中国种茶史研究新篇章[N];遵义日报;2019年

3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胡伊然 蒋太明;多角度可证贵州是茶树起源地[N];贵州日报;2019年

4 记者 李玺;黔北古茶树为“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佐证[N];遵义日报;2019年

5 记者 杨保国 朱汉斌 通讯员 吴丹丹 曹雷;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获解密[N];中国科学报;2018年

6 记者 汪永安;安农大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N];安徽日报;2018年

7 记者 吴长锋;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破解[N];科技日报;2018年

8 陈其彬 张建胜;小叶种茶树长出高香好茶叶[N];农民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许金波;提质增效 多样发展[N];乐山日报;2017年

10 记者 王晓阳 通讯员 郭鸽;规范茶叶产业 加速转型升级[N];云南政协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礼羿;茶树SNP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数量性状候选基因挖掘[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李远华;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表达和分布定位[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3 吴颖;茶树主要品质性状关键基因的反义基因遗传转化及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MAMATI, George Edward;[D];浙江大学;2005年

5 毛清黎;Ri质粒对茶树和苦瓜的遗传转化及相关功能成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6 Devajit Borthakur;茶树类胡萝卜素累积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郭春芳;水分胁迫下茶树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基础[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陈盛相;茶树品种(系)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9 杜颖颖;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白化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康受Y龋↘ANG SUYOUNG);不同茶树品种、生产季节和加工方法对茶叶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藏茶原料筛选与后发酵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胡尧;川渝茶树品种及70份新品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胡双玲;绿叶挥发物和组蛋白H3K4甲基化在茶树干旱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张艳鸽;茶树氮需求规律及CsATG2、CsATG18f-1、CsATG18f-2与氮高效利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5 杨建坤;木质素与茶树新梢嫩度关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6 黄临莉;茶树转录因子CsEIN3/EIL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郭玲玲;茶树CsAAPs和CsLHT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8 杨帆;西湖龙井茶树品种技术经济评价及推广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9 杨清霖;幼龄茶园滴灌施肥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10 梁猛;‘紫娟’茶树花青素代谢调控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34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34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