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覆盖材料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10 20:56
【摘要】:春玉米是西北雨养农业区主要作物,主要采取地膜覆盖种植。地膜覆盖具有显著增产保墒效应,但也存在地膜成本较高、残膜污染的问题。利用玉米秸秆覆盖种植,可以利用大量玉米秸秆剩余资源,避免地膜污染,实现覆盖保墒和还田培肥相结合,有利于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利用玉米秸秆局部带状覆盖种植冬小麦和马铃薯,可以克服保墒与降低地温的矛盾,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但玉米是喜温作物,秸秆带状覆盖在旱地玉米、尤其是籽秆兼收青贮玉米上应用效果如何,需要开展深入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以目前全省主推的全膜双垄沟白膜种植为对照(BM),设置玉米整秆带状覆盖(JG)、全膜双垄沟黑膜种植(HM)共三种栽培处理,在西北典型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模式的产量、生长状况和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效应。三种处理单位面积种植密度(5.25万株/ha)、施肥水平、品种、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其中JG处理的覆盖带:种植带为50cm:70cm。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覆盖栽培方式间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结构因素、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看,两种覆膜方式BM和HM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但JG较BM和HM两种覆膜方式籽粒产量显著降低21.1~21.8%,籽粒产量WUE显著降低16.7%~30.6%。以BM的耗水量最大、以HM的WUE最高。籽粒产量对籽粒产量的WUE高低的决定度大于耗水量。不同覆盖栽培方式间亩秸秆量、生物产量、生物产量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看,JG较BM和HM亩产秸秆量显著降低8.9~16.5%,生物产量显著降低14.5~18.5%,生物产量WUE显著降低13.1%~24.8%。2.从产量结构因素分析产量差异机制,对产量高低的决定度粒重大于穗粒数,但穗粒数和粒重显著正相关,表明在西北旱地现有水热环境容量和群体结构下,两个产量构成要素仍处于可同步提高阶段,通过栽培途径仍有较大增产潜力。JG减产主要与玉米对温度比较敏感、秸秆覆盖会导致地温下降、进而引起贪青晚熟和粒重下降有密切关系。全生育期0~25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百粒重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3.旱地玉米的高产建立在良好营养生长基础上,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株高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生物产量、亩秸秆量也极显著正相关。从营养生长和生殖、干物质转移分配角度分析产量差异机制,处理间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次之;与JG相比,BM和HM的百粒重、株高、秸秆产量、穗位高度、茎秆粗度都显著增高、秃尖长度显著变小。4.HM较BM降温不显著,但JG较BM显著降温,全生育期0~25cm的土壤温度分别JG较BM降低1.3℃;处理间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差异以苗期最大,BM-JG(3.9℃)。处理间最大温差出现在苗期的25cm土层处,BM高出JG8℃。虽然总体来说,JG和HM较BM有明显降温效应,但随生育时期和土层不同,JG和HM同时也出现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在分时期、分土层测定的共35个点次中,JG较BM降温点次占63%,且各土层均有双重效应出现,JG降温效应主要出现在播种~抽雄期,增温效应主要出现在开花期~吐丝期。全生育期0~25cm土壤平均温度与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亩秸秆量正相关显著和相关不显著,表明秸秆和黑膜覆盖虽然降低了土壤温度,但不是提高青贮饲料产量的强烈限制因素。5.土壤水分总体来讲,JG和HM好于BM,全生育期2m土体平均含水量HM和JG高于BM约0.7个百分点;土壤水分一般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以0~20cm土层含水量最高,150~200cm土层含水量最低;处理间水分阶段性差异也不同,以吐丝期差异最大、2m土体水分HM和JG最大相差5.1个百分点;分土层比较,以0~40cm差异最大、60~120cm处最小;最大差值出现在吐丝期120~150cm土层,JG和HM最大可相差6.7个百分点。JG和HM也同样表现出较BM增墒和降墒的双重效应。在分7个时期、8个土层共56个测定点次中,HM和JG分别较BM增墒点次比例分别为57.1%和60.7%,平均增墒0.8和1.3个百分点;增墒点次在0~40cm上层最多,150~200cm下层次之,而90~120cm中层降墒较明显。全生育期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与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亩秸秆量正相关不显著和负相关显著,表明秸秆和黑膜覆盖对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亩秸秆量的影响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伟平;边少锋;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2 师伟杰;;春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年32期

3 丁变红;赵战胜;吴新明;陈江鲁;杨京京;张小伟;;灌水量对六师垦区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2016年12期

4 王宏博;赵梓淇;林毅;冯锐;李丽光;赵先丽;温日红;魏楠;姚欣;张玉书;;基于线性回归算法的春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冠层高光谱反演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05期

5 龚清世;;陕北春玉米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7年04期

6 张晓花;;贡山县早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6年03期

7 张春玲;乌云毕力格;孟庆霞;王炳义;杨劲;周晓虎;;兴安盟科右中旗2016年生长季日气象要素变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年02期

8 苏作;;启东市典型高效模式[J];农家致富;2017年05期

9 ;北方作物进入产量关键期 南方需提前防范涝害[J];中国农资;2017年25期

10 苏作;;东台、射阳典型高效模式[J];农家致富;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长青;钱春荣;邓艾兴;张卫建;;东北农业气候资源与春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及作物生产应对策略[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蒋静;冯绍元;王永胜;霍再林;;干旱地区咸水灌溉春玉米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晓慧;曹玉军;魏雯雯;吕艳杰;刘春光;王永军;王立春;;我国北方40个高产春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特性[A];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李斐;高炳德;王文玲;赵利梅;;旱地覆膜与露地春玉米养分吸收数学模型及应用研究[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瑞富;杨恒山;张玉芹;范秀艳;;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磷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6 刘平社;李岩;;旱地春玉米亩产1000公斤技术研究与示范[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景明;;覆盖措施下非充分灌溉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8 张胜;贾振业;于瑞齐;李冬梅;;内蒙古旱地覆膜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和方式的研究[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9 贾振业;张胜;刘显志;李柏年;高炳德;;覆膜施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旱地春玉米增产效应的研究[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高炳德;王贵平;王玉英;李冬梅;李柏年;;地膜覆盖对旱地春玉米降水利用效率、化肥肥效和利用率的影响[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分析师 梅立红;南方春玉米零星上市 市场关注点悄然改变[N];粮油市场报;2018年

2 河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河北省玉米专家顾问组 黄智鸿 崔彦宏;河北省春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N];河北农民报;2018年

3 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8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春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N];农民日报;2018年

4 玉米产业创新团队;玉米产业岗站专家调研春玉米栽培[N];河北农民报;2018年

5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黄素芳 刘振敏;春玉米集雨保墒增密高产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6年

6 ;不一样的春耕[N];新农村商报;2017年

7 记者 赵红梅;我省农用废旧地膜回收率力争达到60%[N];河北农民报;2017年

8 记者 黄彬 通讯员 何亮;全国大部目前春播基本顺利[N];中国气象报;2017年

9 盐城市粮油站;春玉米强化田管培育壮苗[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7年

10 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新明 丁张小伟;春玉米滴灌密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西北半干旱区春玉米生产力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及模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建奇;品种及栽培措施对春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3 曹国军;超高产春玉米氮磷营养特性及养分调控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4 曹庆军;春玉米抗茎倒能力评价及其化学调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5 李小勇;南方稻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力优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赵明家;东北春玉米冠层光谱特征与氮营养诊断依据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查燕;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黑土区春玉米农田基础地力演变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王蒙;吉林半干旱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高效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9 朴琳;综合栽培措施对春玉米密植群体冠-根调节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李娟;渭北旱塬玉米田轮耕下土壤质量及生产性能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冬冬;扩行缩株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8年

2 董强;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地土壤硝态氮淋溶的阻控措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3 李丽;覆盖材料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4 张宁宁;尿素与缓释肥配施对渭北旱塬区春玉米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孙雪;不同施肥措施对棕壤春玉米地CO_2、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经济综合效应[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赵冀;垄沟集雨种植覆盖比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光合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孙晓;不同缓/控释氮肥在黄土台塬区春玉米的减量简约化施用效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8 贾广灿;施氮量对渭北旱塬不同春玉米品种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国栋;宁夏扬黄灌区滴灌春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0 雷恩;高产栽培条件下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8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88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