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SmbHLH7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初探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Q943.2;S567.53
【部分图文】:
图 1-1. 4 种丹参酮单体的化学结构(Cao et al., 2Fig 1-1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4 tanshinone mon的得到这些丹参酮类化合物之初,科学家们便开始了人们对于它们作用的最初认识是从其抗菌活性开始的菌实验发现:丹参的乙醚提取物总丹参酮对金黄色葡很好的抑菌作用,(高玉桂等,1979)。此外,中国表明:总丹参酮对溶血性链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也有2005)。随着人们对丹参酮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药理活性。主要包括:1. 抗肿瘤作用:丹参酮类物其发挥抗肿瘤作用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同时,丹参酮 IIA 能够体外诱导人宫颈癌细胞株 ME180 的趋于良性分化,继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相关癌基明:丹参酮 IIA 能够诱导白血病 HL-60 细胞凋亡,使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后,DXP 在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reductoisomerase, DXR)作用下生成 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2-C-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MEP)(Takahashi et al., 1998),这是 DXP 途径中第
7图 1-3. 丹酚酸生物合成通路Fig 1-3 The salvianolic acid biosynthesis pathway1.3 bHLH 转录因子1.3.1 bHLH 转录因子概述植物在长期的生长和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抵御各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植物体内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高效的调控网络。而对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丽霞,马有志,杨俊英;应答非生物胁迫的植物转录因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年05期
2 张维山,冷启新;转录因子假结合体的基因治疗作用[J];解剖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3 苏中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焦点:转录因子[J];世界科学;1995年08期
4 周少燕;;转录因子网络与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分析[J];南方农业;2016年12期
5 李洁;植物转录因子与基因调控[J];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6 吴乃虎,刁丰秋;植物转录因子与发育调控[J];科学通报;1998年20期
7 王传琦;孔稳稳;李晶;;植物转录因子最新研究方法[J];生物技术通讯;2013年01期
8 周晓斌;杨丽霞;;锌指样转录因子2与动脉粥样硬化[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年02期
9 李德,何国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单佑安,刘小华,罗向东,杨宗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转录因子激活研究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肆;;基于ELISA技术的转录因子检测方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3: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C];2008年
2 卢志强;李根涛;张宥Pr;;基于转录因子的靶向基因组法在药物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3 易可可;吴忠长;周洁;吴运荣;吴平;;植物耐低磷转录因子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朱红文;;转录因子FosB在尼古丁成瘾中的作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姜智;邹士涛;管思琪;吴士良;;转录因子c-jun对β3GnT8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初探[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魏海明;田志刚;;转录因子对Th1/Th2分化的调控作用[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赵存友;Jiyoung Park;Jae Bum Kim;唐宏;;一种新的抑制HIV转录因子的研究[A];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邓静;Phoebe Lu;Yuhong Zhang;Heather Harding;Donalyn Scheuner;Randy Kaufman;Nahum Sonenberg David Ron;;蛋白质转译水平的调控影响转录因子NF-kappaB基因表达能力[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应明;陈波;田毅浩;商璇;孙晋华;程汉华;周荣家;;人类雄性特异转录因子DMRT1入核机制的研究[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树强;罗昊澍;崔胜;;LIM家族转录因子在垂体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张盖伦;植物应答干旱胁迫新路径揭示[N];科技日报;2017年
2 白毅;UXT蛋白可增强转录因子NF—κB活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记者 宋喜群 通讯员 刘晓倩 张发起;发现调控杨树抗病性关键转录因子[N];光明日报;2015年
4 仇逸;我国医学家发现胶质瘤中转录因子异常[N];大众科技报;2001年
5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冯卫东;基因组中的“征服与被奴役”[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莉;转录因子CTCF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王雪根;以转录因子为靶的抗肿瘤药物DECOY寡聚核苷酸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张洪博;ERF转录因子TSRF1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于新凤;转录因子c-Jun/AP-1对食管鳞癌分化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周洁;水稻低磷胁迫相关转录因子OsPHR1和OsPHR2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李婧;小鼠bHLH转录因子家族预测及其大脑调控网络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昊;谱系形成过程中转录因子调控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多组学整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8 李珊;番茄果实中重要转录因子MADS-RIN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9 张红梅;动物转录因子数据库构建及K562微泡致癌机理的调控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邱志刚;小麦DREB/ERF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与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强;丹参两个ERF类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晓荣;丹参bHLH类转录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曹文治;丹参SmbHLH7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4 林盈;淋巴细胞发育中转录因子和miRNA共调控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冯羽娥;辣椒全基因组TCP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相关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刘艳玲;转录因子和染色质特征的分布特点及其关联[D];内蒙古大学;2017年
7 孙瑞;核盘菌转录因子Ss-FoxE2互作蛋白的验证[D];吉林大学;2017年
8 刘晓丽;核盘菌转录因子SsMCM1互作蛋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李枫梅;肉用牛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鉴定与分析[D];阜阳师范学院;2017年
10 刘伟阳;芸薹生链格孢转录因子ZnCys_Ab0012基因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3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1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