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刍草分离群体代谢组遗传结构解析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3
【部分图文】:
图 1 玉米花序和形态调控模型a) 正常玉米模型,IZ,分蘖区;INZ,茎秆区;ZE,雄穗分支区;E,花序扩大雄穗分支区的长度,减少花序区的长度;(c) tb1 突变体扩大分蘖区的长度;(d)ba1 突变体扩大茎秆区的长度,消除分蘖区和雄穗分支区,减
图 2 玉米中淀粉代谢途径。玉米群体中鉴定到受选择的基因(驯因(驯化或者改良)(Whitt et al 20Fig. 2 Starch pathway in maize
图 3 高通量代谢组数据处理流程(Kumar et al 2017)。Fig. 3 High throughput metabolome data processing flow (Kumar et al 2017).关。植物会进化出特定的代谢组成模式,以适应它们自身所处的特定环tuyma et al 2009; Galili et al 2016)。代谢组的研究面临的第一个重要的挑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 L. Vasilas;R. D. Seif;陈煜;;六个玉米自交系在花药形成早期阶段的去叶效应[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7年02期
2 田野;;中单206玉米[J];种子通讯;1989年01期
3 DOUGLASM;CONSIDINE,P.E.;高国人;;甜玉米[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4 DOUGLAS M.;CONSIDINE P.E.;高国人;;玉米化学含量与营养部分 玉米的病虫害[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5 滕桂荣;甜玉米类型及其系列产品加工[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6 郭伟令,赵凤喜,丁桂华,李向伟;特种玉米类型介绍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4年01期
7 魏磊;刘振明;;玉米灌水和施肥特性对产量品质影响研究现状[J];山西农经;2018年12期
8 郭书伟;;南阳市玉米的播种技术探究[J];山西农经;2018年02期
9 ;新玉米类型介绍[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年05期
10 赵晓丽;;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7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静;Denise Costich;王建康;陈国波;Sarah Hearne;李慧慧;;从GWAS到EigenGWAS和EnvGWAS[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杨锐;;珠贝粒现象[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3 王华;邱法展;马克军;徐尚忠;;若干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结实性的研究[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郑娜丽;北京力推优质专用玉米[N];农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坤;玉米—大刍草分离群体代谢组遗传结构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兰海;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种子休眠性的遗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郭新梅;利用RNAi技术沉默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sbeⅠ,sbe Ⅱb)表达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简银巧;热带玉米全长泛转录组和基因组大小变异及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5 程明军;玉米与其近缘种属间多倍体杂种的合成和遗传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邓红成;玉米粉碎粒度对肉鸡颗粒饲料以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陈竹筠;玉米顺流干燥箱体内流场的数值分析与结构优化[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3 冷小梅;基于影像的玉米株高和茎粗测量方法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年
4 唐乙钧;玉米B73和东甜4灌浆期蔗糖积累和转运的比较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5 张晓婧;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6 陈国强;氮肥对玉米秸秆饲用品质与籽粒产量耦合规律影响的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7年
7 任燕静;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快速选育自交系技术优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8 崔大鹏;不同玉米类型和粒度大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3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1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