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67.239
【部分图文】: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归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对当归种苗出苗率的影响见图 2-1。从图中可看中,发现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播种量为 L5 处 月 4 日统计开始,各处理间出现显著差异。7 月件下当归种子出苗率最高,为 121 株,其次为 L出苗情况也表现良好,与 L5 和 L2 处理均无显量 L5 出苗率最高。
图 2-3 不同播种量对当归生长动态的影响Figure 2-3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ing rate on the growth dynamics of Angelica sinensisA:当归种苗移栽后叶片生长动态图;B:当归种苗移栽后株高生长动态图;C:当归种苗移栽后株幅生长动态图A: Leaf growth dynamics of Angelica sinensis seedlings after transplanting; B: Growth dynamics of plantheight of Angelica sinensis seedlings after transplanting; C: Growth dynamics of plantlets aftertransplanting of Angelica seedlings.2.2.4 不同播种量对当归药材品质的影响图 2-4 显示不同播种量当归种苗移栽后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播种量的 5 个处理挥发油均高于 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 0.4 %要求,当归挥发油依次为 L2>L3>L1>L5>L4,播种量为 6.5 g/m2的当归种苗移栽后,成药挥发油含量最高,为1.022 %。而 8.5 g/m2成药挥发油含量为 0.667 %最低,差异显著(P<0.05)。由图 2-4A可以明显的看出不同播种量种苗移栽当归成药对当归挥发油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播种量当归种苗移栽后,当归阿魏酸含量差异显著,当归阿魏酸含量依次为L3>L1>L5>L2>L4,播种量为 7.5 g/m2当归种苗移栽成药阿魏酸含量最高,为
图 2-4 不同播种量对当归品质的影响Figure 2-4Effect of different seeding rates on quality of Angelica sinensisA:不同播种量对当归成药挥发油含量的影响;B:不同播种量对当归成药阿魏酸含量的影响A: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ing rate on Volatile oil content of Angelica sinensis; B: Effect of differeSeeding Rate on Ferulic acid content of Angelica sinensis2.2.5 不同播种量对当归质量的影响不同播种量育成的当归苗移栽后对当归药材质量的影响见表 2-5,不同播种量处对当归的单根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播种量为 9.5 g/m2单根重最重,为 54.0 g。播种量 6.5 g/m2单根重最轻,为 33.2 g。不同播种量处理下当归根长存在显著差异,播种为 9.5 g/m2单根最长,为 19.2 cm,播种量为 6.5 g/m2单根长最短,为 18.1 cm。不同种量处理下当归芦头差异不显著,6.5 g/m2最大,播种量 9.5 g/m2芦头最小。不同播量处理下当归分枝、叶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播种量为 9.5 g/m2时,当归分枝数叶片数分别为 21.9、2。表 2-5 不同播种量对当归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张嘉程;李燕子;;不同的播种深度对罗汉松出苗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7年14期
2 适秀安;侯兰;施红珍;;蒜瓣大小及播种深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J];云南农业;2006年10期
3 赵立波;曹秀英;金虎山;;人参农田土播种深度试验[J];特产科学实验;1987年04期
4 宫云志;余茂兰;;春小麦播种深度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1975年12期
5 刘宝祥;王秀铿;;茶树播种深度生物学基础的初步探讨[J];茶叶;1958年03期
6 黄海;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J];中国农垦;1998年11期
7 王德轩;;干旱情况下增加播种深度可以促进小麦出苗[J];西北农业科学;1958年01期
8 ;114元麦不同播种深度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20期
9 严华兴;农作物种子的播种深度[J];农村新技术;2004年01期
10 吴国平;王建华;王伟;毛忠良;陈智超;;播种深度对西兰花幼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静;当归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2 朱龙图;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3 房磊;不同垄距与播种深度对马铃薯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温丽萍;基于PLC的精密播种机播种深度控制系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海玉;大豆精播机电液仿形系统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6 陈佳;漂浮育苗棉苗根系的生长动态及营养代谢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杨彬;种薯大小与施肥对能源植物菊芋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8 王丽丽;桔梗种子发芽及出苗特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林皎;南疆地区棉花大小苗成因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塔里木大学;2017年
10 张鸣;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7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3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