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生长和主要活性物质的影响及调控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67.239
【部分图文】:
3.70±0.10mg/g、4.27±0.11mg/g、4.41±0.16mg、4.16±0.13mg?和?4.59±0.12mg/g,??对照的白及组培苗总酚含量为3.66±0.15mg/g。本试验的10种真菌诱导子处理的白及??组培苗的总酚含量,均大于空白对照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如图3-3,?8种处理??的样品总酚含量与CK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组间1-N2和3-G7之间差异不显著,??1-N2比3-G6处理的样品总酚含量多0.32mg/g;处理1-N2与1-B1、1-G3、1-G4、1-G5、??3-G6、2-G1?之间差异显著(P<0.05),处理?1-N2?与?1-B1、1-G4、1-G5、3-G6、2-G1?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1-G5与1-G4之间差异显著,与1-G3之间差异极显著;1-B1??与1-G3、1-G4、3-G6、3-G7均差异显著,1-B1与CK差异极显著,但总酚含量仅为CK??的1.1倍,相对于其他与CK差异极显著的处理,样品含量较低;处理1-B4、3-G2与??CK在0.05水平上组间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如;冯蕾;赵法兴;李艳玲;冀海伟;郝岗平;;白花丹参毛状根诱导体系的建立与其内生真菌提高毛状根中丹酚酸含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06期
2 李培琴;于瑞婷;徐丹;周开谊;李京;岳阳;周立刚;;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寡糖对盾叶薯蓣培养细胞和幼苗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年04期
3 李琰;赵磊;崔蕾;雷嘉敏;张兴;;诱导子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4 宁进;张秀英;程玉;黄治钰;杨明挚;;真菌诱导子对毛葡萄愈伤组织细胞次生代谢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5年02期
5 魏伟;吴小芹;乔欢;;马尾松根际高效解磷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应[J];林业科学;2014年09期
6 谭燕;贾茹;陶金华;杨念云;段金廒;钱大玮;江曙;;内生真菌诱导子调控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J];中草药;2013年14期
7 孙美玲;李晓灿;王晓东;詹亚光;范桂枝;;H_2O_2介导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酯醇积累[J];林业科学;2013年07期
8 王晓东;李晓灿;翟俏丽;詹亚光;范桂枝;;真菌诱导子对白桦悬浮体系中N和P的吸收利用和三萜合成的影响[J];中草药;2011年10期
9 王重洋;林海鸣;刘江云;蔡培烈;刘艳丽;;白芨多糖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年02期
10 张烨;李绮玲;韩霞;;白及胶对宫颈糜烂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明乾良;内生真菌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和次生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2 陶刚;中国贵州兰科植物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永成;东北红豆杉悬浮细胞与内生真菌在紫杉醇合成中相互关系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娜娜;不同水分条件下内生真菌和布氏白粉菌互作对醉马草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2 焦晋;内生真菌对红景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调控及信号转导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3 侯姣姣;内生真菌对国槐与侧柏幼苗促生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沈玮芸;狭叶南五味子内生真菌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苏子敬;白及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6 武坤毅;两种白及内生菌多样性T-RFs指纹图谱分析及与白及多糖含量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雪;四川二郎山华山松树栖真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6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4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