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玉米Dek40基因功能分析及1767突变体基因定位

发布时间:2020-11-02 14:13
   玉米(Zea mays)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高品质玉米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玉米籽粒是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因此对玉米籽粒发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dek40(defective kernel 40)是由单基因隐性突变造成的籽粒缺陷型突变体。该突变体成熟后的籽粒呈现小而扁平且顶端凹陷的表型。前期通过图位克隆和Mu标签分离的方法,确定了其候选基因为GRMZM2G019538,通过转基因功能互补确认GRMZM2G019538即为Dek40基因。该基因编码了一个细胞质定位的PBAC4(Proteasome Biogenesis-Associated Chaperone 4)蛋白。通过酵母文库筛选及NLUC-CLUC实验验证,证明DEK40与PBAC3蛋白互作。籽粒中蛋白酶体组分分离以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DEK40参与了20S蛋白酶体的组装过程。DEK40蛋白的功能丧失显著影响了20S蛋白酶体形成,并最终导致26S蛋白酶体活性的显著下降。通过对玉米籽粒的泛素化蛋白组分析,我们一共鉴定到388个差异蛋白(481个差异位点),其中221个蛋白(270个位点)在突变中是上调的,167个蛋白(211个位点)在突变体中是下调的。这些差异的泛素化蛋白参与了籽粒多个生理和发育过程。泛素化蛋白组结果表明dek40影响了细胞中泛素化蛋白的降解并且对细胞内蛋白质稳态的保持起到关键作用。上述实验表明,Dek40所编码的PBAC4蛋白对20S蛋白酶体的组装和26S蛋白酶体的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进而影响玉米籽粒的发育。1767突变体是典型的dek类型突变体,突变体籽粒空瘪明显,胚乳填充极不充分,突变体籽粒不能萌发。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通过对730个F_2代群体进行分析,我们将突变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分子标记InDel110212与FO3-86之间,物理区间大约在500 kb,该区间内共有25个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结合RNA-seq分析,发现GRMZM2G083374的外显子7和8之间剪切位点缺失,导致GRMZM2G083374的ORF中插入86 bp的片段,可能导致GRMZM2G083374编码蛋白提前终止,初步确定GRMZM2G083374为1767的候选基因。1767基因的克隆,对后续的基因确定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学位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3
【部分图文】:

玉米籽粒,结构示意图,突变体,籽粒颜色


图 1-1 玉米籽粒的结构示意图[6]皮;nuc:nucellus,珠心;SE:starchy endosperm,淀粉胚乳mbryo,胚;ESR:embryosurroundingregion,胚周区;BETL底胚乳传递层;pc:placento-chalazal cells,珠心-肽座合点粒突变体为研究高等植物组织发育和分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容米正向遗传学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玉米突变体类籽粒皱缩突变体(shrunken)、籽粒颜色相关的突变)、胚和胚乳发育缺陷突变体(defective kernel)。缩和籽粒颜色相关的突变体

玉米籽粒,表型,突变体


它可以使黄色籽粒呈现棕黑色[16];bz2编码一个谷胱甘肽S-转结合花青素进入液泡中。籽粒皱缩突变体 shrunken1、shrunken2 都谢有关系,shrunken1 突变体中不能形成胚乳中的蔗糖[17],而 shru乳特异表达的基因,它编码一个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在淀粉一个关键的限速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1-磷酸与 ATP 反应,生成体 ADP-葡萄糖[18]。opaque 系列突变体

泛素


UPS)是真核生物蛋白水解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泛素修饰系统和 26S 蛋白酶体组成(图1-3)[38, 39]。UPS 系统水解蛋白首先从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将要降解的蛋白进行泛素的修饰,然后通过 26S 蛋白酶体进行识别和降解[40, 41]。在泛素修饰过程中,第一步是泛素活化酶 E1 水解 ATP 并偶联到泛素分子形成 E1-Ub 中间体,活化泛素分子。然后,被活化后的泛素分子被转移到泛素结合酶 E2 的半胱氨酸残基上。最后,高度保守的泛素连接酶 E3 家族中的一员(根据底物蛋白质的不同而不同)识别特定的需要被降解的靶蛋白,并催化泛素分子从 E2 上转移到靶蛋白上[42]。UPS 系统在细胞周期控制、DNA 修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霞;刘晓丹;于晓明;;凤尾鸡冠花耐盐突变体的RAPD鉴定[J];吉林农业;2016年23期

2 王振业;;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6期

3 全瑞兰;王青林;马汉云;扶定;霍二伟;沈光辉;郭桂英;;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12期

4 顾玉成,吴金平;利用离体培养技术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5 舒翠玲,郭燕翔,胡美茹,栾尧,沈倍奋;人CD28分子突变体的构建和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9年02期

6 程渊,沈子威,赵南明,孙彤,王敖金,胡坤生;蜂毒突变体对紫膜质子泵功能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7 刘士辉,黄培堂,黄翠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特性分析[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4期

8 周松茂,李代玺,徐光华;水稻辐射突变体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5年02期

9 丁小令;矮杆、优质的水稻突变体[J];贵州农业科学;1986年01期

10 K.S.McKenzie;金卫;;一个水稻长粒型品种的半矮秆突变体[J];核农学通报;198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乾龙;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GP64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晓颖;CEBP-2调控秀丽隐杆线虫脂肪累积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若西;BIG基因参与调控茉莉酸信号及其介导的植物发育和抗性反应[D];武汉大学;2017年

4 陈征;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24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5 魏超;甘蓝型油菜hau CMS恢复基因Rfh的定位以及矮秆突变体bnaC.dwf的转录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6 赵方毓;增强人生长激素生物学效能的可行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7 朱晓鹏;α-芋螺毒素LvIA突变体的合成及其功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8 王日欣;家蚕体形突变体樽蚕(tub)的定位克隆及分子机制探析[D];西南大学;2018年

9 王闵霞;水稻分蘖调控基因OsIAA16的功能研究和d14突变体遗传修饰因子的创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张婷;LATERAL FLORET 1调控水稻“三花小穗”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蒙莲;水稻OsLPRs突变体构建与根系低磷性状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闵天奇;鸡、鸭、鹅和猪黑素皮质素受体5和突变体的真核表达及药理学特性初探[D];扬州大学;2019年

3 周亭亭;水稻类病斑lml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4 于璐璐;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GCR2突变体P429R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5 孙郭艳;水泡性口炎病毒及其基质蛋白M突变体对猪树突细胞激活作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6 周杨洪;氮、蔗糖、一氧化氮对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7 陈渝飞;水稻早衰突变体els-d1的鉴定与基因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8 闫莹;apoA-I半胱氨酸突变体与apoA-V协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体外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9 张宝帅;水稻少分蘖突变体ltn2-1的表型分析及分子机制初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10 王文青;不同酰基-酰基载体蛋白突变体的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7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67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6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