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玉米水足迹区域差异分析
【学位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13
【部分图文】:
包括安阳、鹤壁、濮阳、新乡、焦作、济源六市。该区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前平原组成,仅西部边缘为丘陵区域,该区的玉米种植占比和玉米平均单产均居全省首位。图1 河南省夏玉米种植区划图Fig.1 Summer maize planting regions in Henan province表 2 河南省不同夏玉米种植区气象条件和玉米种植对比表Table 2 The climate factors and maize planting differences of summer maize growing zones in Henan province指标 豫东 豫西 豫西南 豫中南 豫南 豫北平均温度(℃) 25.95 25.14 26.08 25.96 26.19 25.55降水量(mm) 468.79 332.24 487.32 488.61 584.08 373.19光照时数(h) 512.27 554.41 495.73 493.49 499.11 537.21水资源总量(百万立方米) 1931.72 2012.55 4657.59 1883.75 7967.13 760.69农业用水占比 68.72% 36.53% 44.96% 46.43% 67.76% 68.62%玉米播种面积(ha) 228298 111445 201460 190931 29839 111394玉米总产量(ton) 1271710 503877 957547 974957 125743 690793玉米单位面积产量(ton) 5.55 4.37 4.75 5.35 4.30 6.19玉米种植面积占比 34.02% 34.66% 36.68% 45.94% 4.04% 48.07%注:平均温度、降水量、光照时数等均指夏玉米生育期间内相关指标的值.Note:The avera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are factors during summer maize growthperiod.
4.1 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作物生产水足迹(water footprint of crop production)是产品水足迹在农业上的体现,指生产单位重量的某种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单位 m3·kg-1。生产水足迹是微观上某种作物生产消耗水资源水平的体现。生产水足迹值主要受单产、气象地理条件以及生产资料水平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及其蓝、绿水构成进行计算分析,有利于对河南省夏玉米生产用水产生更直观的认识。4.1.1 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水足迹时间变化对河南省 1990-2015 年夏玉米生产水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受单产波动提升的影响,河南省夏玉米的生产水足迹也呈先波动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图 2A)。全省 1990-2015 年生产水足迹的平均值为 0.97 m3·kg-1,各年份的生产水足迹值在 0.76-1.55m3·kg-1间波动。最大值 1.55 m3·kg-1出现于 1997 年,最小值 0.76 m3·kg-1,出现于 2007 年。整体上,1990-2015 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水足迹 M-K 检验结果 Z 值为-1.85<-1.64,显著下降(P<0.05)。进一步对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值进行 M-K 非参数突变检验(图 2B),可知,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在 1990-1996 年间呈波动趋势,之后在 1997-2001 年之间发生突变,从 2002 年之后开始下降,尤其是在 2007-2012 年下降趋势显著。
图 3 1990-2015 年河南省各种植区生产水足迹时间变化及其蓝绿水占比图Fig.3 Water footprint of maize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Henan and the blue,green water proportion during 1990-2015注:A,B,C,D,E,F 分别代表豫东、豫西、豫西南、豫中南、豫南、豫北,下同。Note: A, B, C, D, E, F stand for the eastern, western, southwest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southern and northern ofHenan, respectively. Similarly hereinafter.河南省不同种植区的玉米单产和生产水足迹的多年均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豫西和豫南年均生产水足迹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值 56.6%和 26.3%,主要原因是这两个种植区存在整体降水偏少、玉米生育期间降水分布不均等问题,造成玉米单产过低(表 3),虽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水足迹出现了下降,但仍与豫中南、豫东、豫北等种植区存在较大差距,而豫北种植区的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值为全省最低。在地级市的尺度上,1990-2015 年间,生产水足迹值均值最大的是三门峡,为 1.82 m3·kg-1;最小的是焦作市,为 0.68 m3·kg-1。各种植区 1990-2015 年生产水足迹的变化并不一致,具体分析如下:豫东夏玉米生产水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生产水足迹最大值为 2003 年的 1.52m3·kg-1,最小值为 2006 年的 0.66 m3·kg-1,多年均值为 0.85 m3·kg-1。极大值出现在 1994 年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顺生;刘东鑫;王康三;孟鹏涛;;不同沟灌方式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影响的模糊综合评判[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4期
2 郭伟;杨爱琴;贺洁颖;赵丽平;王小兰;郝智文;;山西省玉米小麦需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30期
3 赵明正;朱思柱;;世界玉米潜在出口国玉米生产潜力研究[J];世界农业;2015年09期
4 路海东;薛吉全;郝引川;张仁和;高杰;;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年12期
5 孙世坤;王玉宝;吴普特;赵西宁;;小麦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及归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6 段佩利;秦丽杰;;基于ESDA的吉林省玉米生产水足迹空间分异[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7 汤英;鲍子云;仝炳伟;韩小龙;徐利岗;;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畦灌灌溉制度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5年03期
8 黄喜良;;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灌溉用水高效利用探讨[J];中国水利;2015年01期
9 梁哲军;齐宏立;王玉香;董鹏;张冬梅;杨印斌;南雪琴;赵海祯;席天元;;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光合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6期
10 轩俊伟;郑江华;刘志辉;;新疆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世坤;近50年来河套灌区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2 孟兆江;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史利洁;西北旱区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空间差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吴喜芳;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蒸散量和水足迹估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石鑫;新疆近30年棉花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雒峰;二十年来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孙海潮;河南省玉米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刘超;不同覆盖措施对田间土壤水分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
本文编号:2878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7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