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水稻淀粉代谢及糖转运关键基因表达的效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1
【图文】:
的直接底物,而G1P则是ADPG合成的前体,G1P在细胞质ADPGase的作用下生成ADPG,??再进入造粉体。有研究指出,G1P转化成ADPG并不是在细胞质中完成,而是由假定的??G1P转运蛋白进入造粉体,然后在造粉体中合成ADPG?(图1.4)。造粉体中富集了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淀粉分支酶(BEs)和淀粉去分支酶??(DBEs)等与淀粉合成直接相关酶类,ADPG经GBSS催化后合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合成则需要SSs先将葡聚糖的a-l,4-糖昔键连接生成a-1,4-葡聚糖,再由BEs生成分支,??最后DBEs将多余分支去除完成支链合成⑷。(图1.2)??
植物中都存在编码GWD蛋白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36]。马铃薯GWD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60KD,包含了?1461个氨基酸,蛋白结构是由1个N-黏性末端转移肽,2个淀粉结构??域和2个C末端构成(图1.3)。GWD蛋白的C-末端域序列与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yruvate??orthophosphate?dikinase,PPDK)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存在保守的组氨基酸残基[37]。??GWD对植物的表型研宄己经在不同的模式作物中开展过,缺少GWD的拟南芥突变??体(wd)能够在淀粉水解酶含量保持不变的同时提高淀粉积累量,这类突变体在日间积??累淀粉,但夜间不能有效地降解淀粉因而植株表现出矮化的表型[38]。在马铃薯中对GM??基因进行RNA干扰也产生了类似的叶片淀粉富集表型[32h而在块茎中特异性干扰则会导??致块茎显著变小,数量显著增加[31]。番茄和日本莲缺乏GWD则会表现出花粉育性下降,??花粉粒结构不完整的表型,推测是花粉淀粉过量造成的AndrewF等人(2015)通过??抑制G灰D基因在小麦胚乳中的表达,发现小麦籽粒在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方??面增加
a螺旋都有15个。对二聚体表面的氢键进一步分析,两个LS之间通过19个氢键和28个??疏水分子连接,两个SS间通过27个氢键和38个疏水分子固定,大小亚基间则分别通过??4个氢键15个疏水分子、10个氢键19个疏水分子连接(图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静;;淀粉糊化检测方法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12期
2 张福荣;罗静丽;朱宝燕;;磷酸酯双淀粉在面粉改良剂中的应用[J];食品界;2016年12期
3 邵泽东;;淀粉的糊化与老化及其在烹调中的应用[J];食品界;2017年04期
4 刘恬;过世东;;影响水产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因素[J];饲料研究;2008年05期
5 胡友军,周安国,杨凤,陈德;饲料淀粉糊化的适宜加工工艺参数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03年01期
6 胡友军,周安国,杨凤,陈德;饲料淀粉糊化的适宜加工工艺参数研究[J];饲料工业;2002年12期
7 黄杰;苗润生;;粗饲料的膨化[J];现代化农业;1988年10期
8 毛羽杨;影响菜肴勾芡的主要因素[J];食品科学;1988年12期
9 贾瑞海;谷物淀粉糊化温度BEPT的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1988年04期
10 王玉忠,郑长义,殷捷;土豆淀粉在酶作用下的糊化研究[J];酿酒科技;198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先扬;淀粉熔体原位接枝聚丙烯酰胺的流变动力学及其制备水凝胶的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雅玲;淀粉合成相关基因(酶)的互作及其对稻米品质形成的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朱大伟;三种关键栽培措施对软米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8年
4 高松洁;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灌浆期蔗糖代谢与淀粉合成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延奇;酸酶催化水解对淀粉结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苏军;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转化籼型杂交稻亲本及育种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刘海英;喷施6-BA和PP_(333)对小麦籽粒产量、淀粉形成与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杨柳;大米蒸煮溶出淀粉对米饭质构的影响及米饭质构的电化学评价[D];吉林大学;2017年
9 李法德;食品物料通电加热及高压电场节能干燥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10 李三峰;水稻垩白基因OsBT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巍;抑制淀粉分支酶的玉米和水稻胚乳双相淀粉的结构和发育[D];扬州大学;2019年
2 魏珂;调控水稻淀粉代谢及糖转运关键基因表达的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3 丁月平;苦槠淀粉理化性质及其体外消化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4 戴昊;木薯双醛淀粉及其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张艳;草甘膦在玉米微孔淀粉上的吸附与缓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6 李欢欢;糙米多酚对大米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7 戴桂芳;冷水可溶改性蜡质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8 刘雅云;基于茶多酚-壳聚糖纳米缓释体系的纳米纤维素/淀粉活性包装膜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9 黄傲蒙;膨化工艺对小麦饲用品质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0 翁晨辉;肉松中淀粉的测定及不同加工工艺对其特性和含量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7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8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