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585与青豌3号不同密度麦豌混作的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8 12:40
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混作是很多地区常见的种植方式,小麦与豌豆混作是南阳当地群众的传统种植模式之一。前人的研究中有很多提及间混套作的益处,找出两种作物合适的混作比例,使两种作物利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有着重要意义且势在必行。本实验于南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以高品质强筋小麦西农585和良种豌豆青豌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进行三次重复,依普通大田管理技术进行管理。试验期间,测定并记录小麦与豌豆不同生育阶段指标,如小麦的根数、茎数、株高、干物质重、产量等,豌豆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等,试验结束后处理并分析数据,以确定密度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探讨小麦与豌豆混作时最佳的密度配比。试验结果如下:1.小麦与豌豆不同密度混作的产量数据表明,单作组与混作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混作组产量低于小麦单作组产量,高于豌豆单作组产量,且混作组间差异不显著。产量最高是小麦密度120万株/hm2,其产量达6665.1kg/hm2。混作组小麦240万株/hm2+豌豆45万株/hm2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7年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处理小麦根数图
图 3-2 2018 年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处理豌豆小麦茎数图Fig. 3-2 Number of wheat and pea Tillers in each growth period in 2018
图 3-3 各生育期不同处理小麦株高图Fig. 3-3 Plant height map of wheat at each growth stage表 3-10 豌豆成熟期株高Table 3-10 Plant Height at the Ripening Stage of Peas因素/水平Factor/ levelA1 A2 A3均值MeanB1 102.2 99.6 103.8 101.9 aB2 98.0 99.5 102.1 99.8 a均值Mean100.1 a 99.5 a 102.9 a 100.9注:均值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千粒重指标在两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Note:the mean data of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eight index among the differentctors (P<0.05)综和图和表可以发现:豌豆成熟期株高不因种植方式和密度差异而存在显。但豌豆平均株高 100.9cm,显然高于小麦的平均株高 84.4cm,且高出 16.5c后期豌豆株高与小麦株高差形成凸凹式冠层结构使群体受光面积加大,从而,更可被光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光合速率增加,更多的光合产物被积累,为高产奠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J]. 李家家,相立,潘凤兵,陈学森,沈向,尹承苗,毛志泉. 园艺学报. 2016(10)
[2]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的根际生物过程研究进展[J]. 姜圆圆,郑毅,汤利,肖靖秀,曾婕,张可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05)
[3]大麦/豌豆间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及产量对地下作用和密度互作的响应[J]. 王利立,朱永永,殷文,郑德阳,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3)
[4]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曹雄,梁晓红,黄敏佳,申登高,李占林. 农学学报. 2015(09)
[5]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1718WX’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杨浩,胡海,汪灿,王涛,胡丹,李鹤鑫,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6]试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J]. 贾淑帅. 农业与技术. 2014(08)
[7]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 郭梁,Andreas Wilkes,于海英,许建初.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04)
[8]小麦混播苏丹草栽培技术[J]. 王建国,李晓亮.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2)
[9]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优势带型配置[J]. 赵亚丽,康杰,刘天学,李潮海. 生态学报. 2013(12)
[10]基于最小一乘准则的中国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顾乐民.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1)
博士论文
[1]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养分竞争和氮素转移研究[D]. 肖焱波.中国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不同播期及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 刘萍.石河子大学 2014
[2]燕麦与不同作物间混作生态效应的研究[D]. 刘慧.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3]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根际养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 刘均霞.贵州大学 2008
[4]半干旱区春小麦竞争能力与产量、密度关系研究[D]. 董珑丽.兰州大学 2007
[5]冬小麦“增苗、控叶、高积累”超高产栽培技术指标初探[D]. 李希鹏.中国农业大学 2005
[6]不同种植方式下燕麦、油菜及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D]. 赵秀芬.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377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7年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处理小麦根数图
图 3-2 2018 年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处理豌豆小麦茎数图Fig. 3-2 Number of wheat and pea Tillers in each growth period in 2018
图 3-3 各生育期不同处理小麦株高图Fig. 3-3 Plant height map of wheat at each growth stage表 3-10 豌豆成熟期株高Table 3-10 Plant Height at the Ripening Stage of Peas因素/水平Factor/ levelA1 A2 A3均值MeanB1 102.2 99.6 103.8 101.9 aB2 98.0 99.5 102.1 99.8 a均值Mean100.1 a 99.5 a 102.9 a 100.9注:均值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千粒重指标在两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Note:the mean data of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eight index among the differentctors (P<0.05)综和图和表可以发现:豌豆成熟期株高不因种植方式和密度差异而存在显。但豌豆平均株高 100.9cm,显然高于小麦的平均株高 84.4cm,且高出 16.5c后期豌豆株高与小麦株高差形成凸凹式冠层结构使群体受光面积加大,从而,更可被光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光合速率增加,更多的光合产物被积累,为高产奠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J]. 李家家,相立,潘凤兵,陈学森,沈向,尹承苗,毛志泉. 园艺学报. 2016(10)
[2]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的根际生物过程研究进展[J]. 姜圆圆,郑毅,汤利,肖靖秀,曾婕,张可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05)
[3]大麦/豌豆间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及产量对地下作用和密度互作的响应[J]. 王利立,朱永永,殷文,郑德阳,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3)
[4]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曹雄,梁晓红,黄敏佳,申登高,李占林. 农学学报. 2015(09)
[5]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1718WX’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杨浩,胡海,汪灿,王涛,胡丹,李鹤鑫,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6]试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J]. 贾淑帅. 农业与技术. 2014(08)
[7]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 郭梁,Andreas Wilkes,于海英,许建初.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04)
[8]小麦混播苏丹草栽培技术[J]. 王建国,李晓亮.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2)
[9]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优势带型配置[J]. 赵亚丽,康杰,刘天学,李潮海. 生态学报. 2013(12)
[10]基于最小一乘准则的中国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顾乐民.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1)
博士论文
[1]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养分竞争和氮素转移研究[D]. 肖焱波.中国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不同播期及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 刘萍.石河子大学 2014
[2]燕麦与不同作物间混作生态效应的研究[D]. 刘慧.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3]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根际养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 刘均霞.贵州大学 2008
[4]半干旱区春小麦竞争能力与产量、密度关系研究[D]. 董珑丽.兰州大学 2007
[5]冬小麦“增苗、控叶、高积累”超高产栽培技术指标初探[D]. 李希鹏.中国农业大学 2005
[6]不同种植方式下燕麦、油菜及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D]. 赵秀芬.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3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9437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