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理化性状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2:45
本试验以2017年在市场上购买的61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按照形状不同将供试玉米种子分为三类,以田间出苗率和抗冷发芽率为标准,对玉米种子理化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明确各性状指标与种子活力关系的条件下,为玉米种子选育良种和种子加工分级等生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种子物理性状与种子活力的关系:千粒重、比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不能通过千粒重和比重判断玉米种子活力的高低;在容重方面,硬粒型玉米种子容重与低温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硬粒型玉米品种中,容重越大的品种,其种子活力越高。三种类型玉米种子中马齿型品种和半马齿型品种的物理扫描特性中的颜色特性与两种发芽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不能通过物理扫描特性中的颜色特征来判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玉米种子的种子活力情况。在硬粒型玉米种子扫描特性中,G值、B值、L值、H值和灰度值与田间出苗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G值、B值、L值、H值和灰度值越低的硬粒型品种玉米种子的种子活力越高;A值、S值与田间出苗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A值、S值越高的硬粒型玉米种子的种子活力越高;D值、R值、E值与种子...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种子活力
1.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1.2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1.1.3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1.1.4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2 玉米种子的物理特性
1.2.1 玉米种子的千粒重
1.2.2 玉米种子的容重
1.2.3 玉米种子的比重
1.2.4 玉米种子的物理扫描特性
1.3 玉米种子的化学组成
1.3.1 淀粉
1.3.2 蛋白质
1.3.3 脂类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器材及用具
2.3 试验方法
2.3.1 玉米种子发芽试验
2.3.2 玉米种子的物理特性的测定方法
2.3.3 玉米种子化学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2.3.4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玉米种子发芽率分析
3.1.1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标准发芽率
3.1.2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低温发芽率
3.1.3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田间出苗率
3.2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物理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1 供试玉米样品种子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2 供试玉米种子容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3 供试玉米种子比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4 玉米种子扫描特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1 玉米种子淀粉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2 玉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3 玉米种子脂肪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4.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供试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
4.1.2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1.3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种子活力研究[J]. 刘懿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11)
[2]玉米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陈菁.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05)
[3]玉米种子活力研究进展[J]. 毛笈华,于永涛,胡建广. 玉米科学. 2015(03)
[4]不同大小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初步研究[J]. 江绪文,李贺勤,王建华. 种子. 2014(06)
[5]玉米种子贮藏技术[J]. 马玉亭,张俊,孙林. 新农业. 2014(07)
[6]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种子质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J]. 贾婉,毛培胜. 种子. 2013(11)
[7]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研究[J]. 刘春香,张新. 潍坊学院学报. 2013(04)
[8]不同营养元素对甜玉米种子活力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程昕昕,刘正.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8)
[9]平昌县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王少东.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13)
[10]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规律研究[J]. 李祎君,王远皓,张雪芬,王春乙.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6)
本文编号:2980855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种子活力
1.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1.2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1.1.3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1.1.4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2 玉米种子的物理特性
1.2.1 玉米种子的千粒重
1.2.2 玉米种子的容重
1.2.3 玉米种子的比重
1.2.4 玉米种子的物理扫描特性
1.3 玉米种子的化学组成
1.3.1 淀粉
1.3.2 蛋白质
1.3.3 脂类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器材及用具
2.3 试验方法
2.3.1 玉米种子发芽试验
2.3.2 玉米种子的物理特性的测定方法
2.3.3 玉米种子化学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2.3.4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玉米种子发芽率分析
3.1.1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标准发芽率
3.1.2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低温发芽率
3.1.3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田间出苗率
3.2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物理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1 供试玉米样品种子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2 供试玉米种子容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3 供试玉米种子比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4 玉米种子扫描特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1 玉米种子淀粉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2 玉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3 玉米种子脂肪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4.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供试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
4.1.2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1.3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种子活力研究[J]. 刘懿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11)
[2]玉米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陈菁.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05)
[3]玉米种子活力研究进展[J]. 毛笈华,于永涛,胡建广. 玉米科学. 2015(03)
[4]不同大小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初步研究[J]. 江绪文,李贺勤,王建华. 种子. 2014(06)
[5]玉米种子贮藏技术[J]. 马玉亭,张俊,孙林. 新农业. 2014(07)
[6]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种子质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J]. 贾婉,毛培胜. 种子. 2013(11)
[7]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研究[J]. 刘春香,张新. 潍坊学院学报. 2013(04)
[8]不同营养元素对甜玉米种子活力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程昕昕,刘正.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8)
[9]平昌县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王少东.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13)
[10]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规律研究[J]. 李祎君,王远皓,张雪芬,王春乙.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6)
本文编号:2980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9808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