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玉米百粒重主效QTL qHKW3的精细定位

发布时间:2021-01-17 22:45
  玉米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解析玉米籽粒百粒重主效QTL/基因的遗传机制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是进行产量等复杂数量性状QTL鉴定、克隆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吉1037为供体,Ye478为受体构建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材料H15-6-2,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对玉米百粒重主效QTL进行鉴定,结合亲本材料在籽粒授粉后11DAP的转录组分析数据,获得了主效QTL目标区段内7个关键候选基因,为下一步QTL的精细定位及关键候选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工作基础。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影响百粒重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表型鉴定。在保定、安阳、邢台三个环境开展染色体片段代换系H15-6-2表型鉴定试验:H15-6-2百粒重和Ye478相比平均下降10g;Ye478和代换系H15-6-2籽粒的粒宽差异显著(P<0.01)。Ye478籽粒授粉后灌浆速率始终快于H15-6-2;综合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授粉后的Ye478籽粒发育进程快于H15-6-2。利用玉米基因组上的1021对SSR标记对导入片段进行分析,发现控制百粒重的导入片段主要位于第3和第6染色体。2.F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玉米百粒重主效QTL qHKW3的精细定位


Ye478和H15-6-2表型观察A,成熟脱水后的籽粒,Ye478(上)、H15-6-2(下);B,植株的田间表型,Ye478(左)、H15-6-2(右);C,成熟后的果穗,Ye478(左)、H15-6-2(右)

籽粒,石蜡切片,鲜重,不同时期


图 2 Ye478 和 H15-6-2 籽粒动态发育比较A.授粉后不同时期粒宽的动态变化,Ye478(上)、H15-6-2(下)B.授粉后不同时期粒长的动态变化,Ye478(上)、H15-6-2(下)Scale bar=1cm。Fig. 2 Comparison of dynamic development between Ye478 and H15-6-2 grainsA. Dynamic changes of grain width at different days after pollination, Ye478(above)、H15-6-2 (below)B. Dynamic changes of grain length in different days after pollination, Ye478(above)、H15-6-2 (below)Scale bar=1cm.3.1.3 Ye478 和 H15-6-2 授粉后籽粒发育进程比较Ye478 和 H15-6-2 在授粉后所有取样的不同时间段籽粒的鲜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DAP-32DAP);发育后期鲜重差异更显著,干重差异主要体现在授粉后 12DA至 32DAP 时间段内。由此可知,Ye478 的灌浆速率一直快于 H15-6-2,后期灌浆速率差异更显著(图 3)。石蜡切片结果显示,比较 Ye478 和 H15-6-2 在 10DAP、14DAP、17DAP、20DA和23DAP时期籽粒的石蜡切片结果发现H15-6-2的胚和籽粒形态在这些时间段内

籽粒干重,变化曲线,鲜重,籽粒


图 3 Ye478 和 H15-6-2 灌浆速率比较图 3-A 表示授粉后不同天数籽粒鲜重变化曲线图 3-B 表示授粉后不同天数籽粒干重变化曲线3 Comparison of grain milk filling between the Ye478 and H15-6-2 after polliFig. 3-A indicates the grain fresh weight change curve of different days after pollinationFig. 3-B indicates the grain dry weight change curve of different days after pollinatio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MutMap方法在正向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袁金红,李俊华,袁娇娇,贾克利,李书粉,邓传良,高武军.  遗传. 2017(12)
[2]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的思考[J]. 刘旭.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01)
[3]基于玉米87-1综3单片段代换系的穗长QTL分析[J]. 王帮太,张书红,席章营.  玉米科学. 2012(03)
[4]基于掖478导入系的玉米产量性状QTL鉴定[J]. 赵璞,刘瑞响,李成璞,邢向茹,曹晓良,陶勇生,张祖新.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7)
[5]基于玉米BC2F2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J]. 胡利宗,刘均革,郭晋杰,赵永锋,祝丽英,宋占权,陈景堂.  华北农学报. 2010(04)
[6]基于CSSL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遗传分析[J]. 杨德卫,张亚东,朱镇,赵凌,林静,陈涛,朱文银,王才林.  植物学报. 2010(02)
[7]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图谱整合[J]. 王帮太,吴建宇,丁俊强,席章营.  作物学报. 2009(10)
[8]集群分离分析法在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J]. 廖毅,孙保娟,孙光闻,刘厚诚,陈日远.  分子植物育种. 2009(01)
[9]玉米籽粒构型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及QTL作图[J]. 李永祥,王阳,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2)
[10]作物QTL定位常用作图群体[J]. 蒋洪蔚,刘春燕,高运来,李灿东,张闻博,胡国华,陈庆山.  生物技术通报. 2008(S1)

博士论文
[1]水稻粒型主效基因qSS7的定位与鉴定[D]. 邱先进.华中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83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983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