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双向化控对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11:43
  玉米高产群体的构建是玉米高产研究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增加种植密度,但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倒伏风险也随之增加,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稳定性。传统的化控防倒技术在实现抗倒伏的同时,对玉米果穗的发育和籽粒产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探索新的化控方法,在提高倒伏能力的同时又可实现高产与稳产,已成为高产夏玉米化控技术当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两个生产主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抑促结合的双向化控对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化控防倒技术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双向化控对夏玉米植株的形态具有一定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显著降低各密度下的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从而可以减轻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存在的倒伏风险。双向化控可显著降低夏玉米植株的倒伏率,特别是茎弯曲和根倒伏率;可有效促进夏玉米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幅度;对根条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对13层根条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双向化控显著提高了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根系伤流量,增强根系活力;对茎节的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前期抑制基部节间伸长,后期促进中上部节间的伸...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双向化控对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图2双向化控对夏玉米各茎节长度的影响

穗位,化控,茎节,夏玉米


双向化控对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3.1.4 双向化控对夏玉米穗上和穗下总茎节长度的影响根据图 3 可知,双向化控可以缩短 ZD 958 与 XY 335 两个品种在各密度下的穗位以下的茎节总长度,而对穗位以上的茎节总长度有显著的增加作用。2017 年品种 ZD 958 在 82500 株/hm2、75000 株/hm2两个种植密度下的穗位以下总节长分别缩短了 13.9cm、14.6cm,缩短了 12.25%、14.02%;穗位以上总结长分别增加了 18.2cm、16.6cm,增加了 11.56%、10.42%。而品种 XY 335在 75000 株/hm2、67500 株/hm2两个种植密度下的穗位以下总节长则分别缩短了 9.4cm、7.3cm,缩短了 8.35%、6.84%;穗位以上总结长则分别增加了 15.5cm、11.9cm,增加了 10.72%、7%。2018年的结果表现与 2017 年基本相同。品种 ZD958 与品种 XY 335 相比较,双向化控对夏玉米穗位以下总节长的缩短作用在品种 ZD 958 的表现明显大于 XY 335,对穗位以上的总节长增加效果表现相同。综上,双向化控可显著缩短夏玉米穗位以下的节间总长,同时明显增加穗位以上的节间总长,对穗位的降低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又有利于改善上部叶片的受光状况。

化控,夏玉米,水平分布,根系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3.1.5 双向化控对夏玉米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由图 4 所示,双向化控处理对两个品种的夏玉米的根系的水平分布均有一定影响,化控处理后,吐丝期根系水平分布直径均有明显提高。郑单 958 在密度为 82500 株/hm2(ZD1)时,2017年双向化控处理后的根系幅度比 CK 提高了 14.97%,在密度为 75000 株/hm2(ZD2)时提高了21.02%;先玉335在密度为75000株/hm2(XY1)时,双向化控处理的根系幅度比CK提高了9.35%,在密度为 67500 株/hm2(XY2)时提高了 10.60%;2018 年则分别提高了 14.97%、21.02%、9.35%、10.60%,两年的结果基本相同,均达到显著水平。双向化控可增大两个品种夏玉米根系的水平分布直径,但不同品种和不同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双向化控处理对郑单 958 的作用效果要明显好于先玉 335。对于郑单 958 而言,密度为 82500株/hm2时的作用效果明显低于 75000 株/hm2的密度;对于先玉 335 而言,75000 株/hm2的作用效果明显低于 67500 株/hm2。两个品种均表现为高密度的根系水平分布直径的增大效果低于低密度的增大效果。两个品种中各个处理的表现为 ZD2 > ZD1 > XY2 > XY1。上述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大会抑制夏玉米的根系在水平方向的伸展,但双向化控处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夏玉米根系发育,增加根系水平分布直径,降低高密种植条件下可能引起的根倒伏风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性状的影响[J]. 岳素可.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4)
[2]黄淮海玉米育种的密度选择探讨[J]. 李彦昌,王海亮,王昌亮,王芬霞,张同香.  中国种业. 2019(04)
[3]玉米单穗粒重、籽粒水分育种效应研究[J]. 徐宝峰,许正学,邬生辉,曲海涛,王越人,李光发.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1)
[4]4种化学调控剂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 席吉龙,杨娜,王珂,张建诚,姚景珍.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7)
[5]氮磷养分供应及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J]. 何一通,王玲莉,郭丽果,孙志梅,房娜娜,石元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6]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高产夏玉米冠层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冯海娟,张善平,陈海宁,李玉岭,胡兆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5)
[7]黄淮海夏玉米倒伏及化控抗倒技术研究进展[J]. 李姝彤,边大红,何璐,王东梅,郑晓萌,崔彦宏.  玉米科学. 2018(03)
[8]耕作方式与玉米根系功能及其保护酶活性关系研究[J]. 马立婷,王沣,田平,杨斌,隋鹏祥,有德宝,梅楠,安俊朋,张文可,齐华.  玉米科学. 2017(03)
[9]新型化控剂Opera对密植夏玉米生长及子粒灌浆的影响[J]. 王媛媛,田北京,徐彩龙,张萍,任建宏,何佳宾,黄收兵,孟庆锋,王璞.  玉米科学. 2017(02)
[10]不同密度下化控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 张艳,郭书亚,尚赏,卢广远,汤其宁.  江西农业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源库调控对玉米叶片衰老和氮素转移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杨兰.中国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D]. 柴孟竹.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KP化控剂对玉米叶片、茎秆理化及根系伤流的调控机制[D]. 樊海潮.东北农业大学 2018
[3]KP化控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杨可攀.东北农业大学 2017
[4]乙烯利对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研究[D]. 田晓东.河北农业大学 2014
[5]密度和钾肥对夏玉米抗倒伏能力影响的研究[D]. 程富丽.河北农业大学 2010
[6]化学调控对高产性状的调控效应研究[D]. 薛金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001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01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