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4 06:29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超过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改良品种、增施氮肥和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是提高产量的基本途径。但是,生产上大量施用化肥会带来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不仅会增加农业成本,还会导致农业不可持续发展。研究不同肥力土壤氮素利用及其去向差异对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江西省三种典型母质(湖泊冲积物、河流冲积物和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而来的水稻土,每种土壤筛选3种不同肥力土壤,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盆栽进行水稻氮素利用及其去向的研究,并对不同肥力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养分含量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高肥力土壤和和氮肥的施用都能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施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下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生理效率降低,而氮肥表观效率和偏生产力增加。高肥力土壤水稻各器官吸收的土壤氮素和肥料氮素都最高,但是,肥料氮素所占的比例最低,土壤氮素所占比例最高。高肥力土壤肥料氮素的利用率和残留率更高,而损失率更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肥力与...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一不同肥力湖泊冲积性水稻土水相植株干物质生产
-Figure?3-6?N?source?of?rice?organs?in?different?fertility?Lake?alluvial?soils??注:PL、PM、PH分别代表低、中和高肥力湖泊冲积土,同一柱形图上的字母代表在0.05显著??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Note:?PL,?PM,?PH?means?low,?medium?and?high?fertility?Lake?alluvial?soils,?respectively.?The?letters?in??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0.05).??-
Figure?4-5?N?source?of?rice?organs?in?different?fertility?Red?soils??注:JL、JM、JH分别代表低、中和高肥力红壤,同一柱形图上的字母表示在0.05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性。??Note:?JL,?JM,?JH?means?low,?medium?and?high?fertility?Red?soils,?respectively.?The?letters?in?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续施肥对不同肥力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J].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周兴,谢坚,杨曾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1)
[2]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J]. 杨馨逸,刘小虎,韩晓日.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3]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 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丁艳锋,杨林章.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0)
[4]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J]. 廖育林,鲁艳红,聂军,谢坚,周兴,杨曾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5]不同施肥制度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卢圣鄂,王蓥燕,陈勇,涂仕华,张小平,辜运富. 生态学报. 2016(21)
[6]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J]. 李彩虹,张勇,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何进尚,亢玲,董立国,张维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16(02)
[7]长期施用尿素对东北黑土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J]. 周晶,姜昕,周宝库,马鸣超,关大伟,赵百锁,陈三凤,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2)
[8]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J]. 查燕,武雪萍,张会民,蔡典雄,朱平,高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9]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J]. 郝小雨,马星竹,高中超,陈苗苗,周宝库.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10]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J]. 梁涛,陈轩敬,赵亚南,黄兴成,李鸿,石孝均,张跃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 王少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施氮对寒地水稻15N吸收、利用及氮代谢的影响[D]. 李建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
[3]长期不同施肥对东北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 高洪军.南京农业大学 2015
[4]江苏省稻麦轮作体系养分优化管理技术研究[D]. 隋标.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水分状况与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李亚娟.浙江大学 2012
[6]不同地力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精确施氮参数影响的研究[D]. 刘艳阳.扬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工程对土壤原位矿化中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的影响[D]. 赵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干湿交替对土壤氮素转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郑莹莹.东华大学 2013
[3]免耕高桩抛秧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D]. 吴锦秀.四川农业大学 2006
[4]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吕修涛.扬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62727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一不同肥力湖泊冲积性水稻土水相植株干物质生产
-Figure?3-6?N?source?of?rice?organs?in?different?fertility?Lake?alluvial?soils??注:PL、PM、PH分别代表低、中和高肥力湖泊冲积土,同一柱形图上的字母代表在0.05显著??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Note:?PL,?PM,?PH?means?low,?medium?and?high?fertility?Lake?alluvial?soils,?respectively.?The?letters?in??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0.05).??-
Figure?4-5?N?source?of?rice?organs?in?different?fertility?Red?soils??注:JL、JM、JH分别代表低、中和高肥力红壤,同一柱形图上的字母表示在0.05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性。??Note:?JL,?JM,?JH?means?low,?medium?and?high?fertility?Red?soils,?respectively.?The?letters?in?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续施肥对不同肥力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J].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周兴,谢坚,杨曾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1)
[2]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J]. 杨馨逸,刘小虎,韩晓日.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3]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 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丁艳锋,杨林章.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0)
[4]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J]. 廖育林,鲁艳红,聂军,谢坚,周兴,杨曾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5]不同施肥制度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卢圣鄂,王蓥燕,陈勇,涂仕华,张小平,辜运富. 生态学报. 2016(21)
[6]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J]. 李彩虹,张勇,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何进尚,亢玲,董立国,张维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16(02)
[7]长期施用尿素对东北黑土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J]. 周晶,姜昕,周宝库,马鸣超,关大伟,赵百锁,陈三凤,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2)
[8]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J]. 查燕,武雪萍,张会民,蔡典雄,朱平,高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9]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J]. 郝小雨,马星竹,高中超,陈苗苗,周宝库.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10]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J]. 梁涛,陈轩敬,赵亚南,黄兴成,李鸿,石孝均,张跃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 王少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施氮对寒地水稻15N吸收、利用及氮代谢的影响[D]. 李建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
[3]长期不同施肥对东北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 高洪军.南京农业大学 2015
[4]江苏省稻麦轮作体系养分优化管理技术研究[D]. 隋标.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水分状况与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李亚娟.浙江大学 2012
[6]不同地力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精确施氮参数影响的研究[D]. 刘艳阳.扬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工程对土壤原位矿化中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的影响[D]. 赵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干湿交替对土壤氮素转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郑莹莹.东华大学 2013
[3]免耕高桩抛秧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D]. 吴锦秀.四川农业大学 2006
[4]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吕修涛.扬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62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627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