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玉米矮秆突变体的等位性鉴定及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08:39
  作物矮化是提高作物抗倒性和经济产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扩展矮秆材料并研究其矮化特性,对促进作物矮化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5个玉米矮秆突变体为材料,比较突变体与对应野生型的性状差异,了解其矮化特征;通过Griffing方法4组配,根据F1和F2代群体株高和穗位高表现,研究矮秆突变体之间的等位性关系;通过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油菜素内酯(BR)处理对突变体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明确突变体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以探讨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对应野生型相比,K15d、K78d、R08d、K123d和K125d株高分别降低39.22%、42.60%、50.46%、43.19%和 38.68%;穗位高分别降低 69.75%、77.01%、53.42%、38.9%和57.8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除K125d节间数增加1-2节,K15d穗下部减少2节及K123d上部增加1节外,其余材料差异不显著;K125d节间和K78d下部节间显著增粗;R08d和K123d各节间较均匀缩短,其余3个材料下部节间缩短更明显。K15d和K123d横切面细胞数减少,而K78...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玉米矮秆突变体的等位性鉴定及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研究


图3?K15与K15d部分矮化性状比较??注:h:?K15;?d:?K15d;?A植株标尺=20cm;?B:茎秆标尺=20cm;?C:节间标尺=2.?2cm;??

标尺,节间,茎秆,植株


Note:?士?SE;?*means?Significantly?different?at?P=0.05,**?means?Significantly?different?at?P=0.01.??4.1.2?K78与K78d的矮化特征比较??K78与K78d的部分矮化性状比较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矮杆突变体??K78d较野生型K78株高和穗位高明显降低,穗下节间矮短,雄花分支松散(图??4A,图4B);穗下部节间长度缩短明显(图4C),节间直径下部变粗,上部变??细(图4D)?;?K78和K78d穗下节间横切面(图4E)可以看出K78d维管束呈变??大趋势

标尺,节间,植株,穗位高


4.1.3?R08与R08d的矮化特征比较??R08与R08d的部分矮化性状比较见图5.从图5中可以看出矮秆突变体R08d??与野生型R08相比株高,穗位高明显降低,雄花分支数减少茎秆矮小(图5A,??图5B);各节间长度均匀缩短(图5C),各节间直径变小(图5D)。R08与??R08d穗下节间横切面(图5E)可以看出R08d维管束数目增加;纵切面(图5F)??可以看出R08d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长度变短。??Bmgm?I?;??B?iiiiiiii,?1??Wum?..?I?d?4??图5?R08与R08d部分矮化性状比较??注:h:?R08;?d:?R08d;?A植株标尺=14cm;?B:莲秆标尺=14cm;?C:节间标尺=1.?1cm;?D:节??间直径;E:穗下节间横切面(10X10)?;?F:穗下节间纵切面(10X10)??Fig.5?Comparison?of?partial?dwarfing?characters?between?R08?and?R08d??Note:?h:?R08;d:?R08d;A?plants?bar?=?14?cm;B:?stems?bar?=?14?cm;C:?intemodes?bar?=?1.1?cm;D:??intemode?diameter;?Eicross?section?of?below?ear?intemode?(10xl0);F:?vertical?section?of?below?ear??intemode?(10x10)??将R08与R08d的部分性状测量数据列于表6。从表6中可以看出矮秆突变体??R08d较野生型R08株高、穗位高分别降低50.46%、53.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玉米矮秆突变体K123d的遗传鉴定[J]. 徐敏,石海春,余学杰,谭义川,柯永川,赵长云,柯永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1)
[2]一份新选玉米矮秆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J]. 邱正高,杨华,袁亮,张亚勤,张采波,汤玲,荣廷昭,曹墨菊.  华北农学报. 2015(06)
[3]水稻株型突变体rad-1和rad-2的鉴定与功能基因克隆[J]. 牛静,陈赛华,赵婕妤,曾召琼,蔡茂红,周亮,刘喜,江玲,万建民.  作物学报. 2015(11)
[4]油菜素内酯对春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功能与产量的调控效应[J]. 王庆燕,管大海,潘海波,李建民,段留生,张明才,李召虎.  作物学报. 2015(10)
[5]2,4-表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李杰,杨萍,颉建明,郁继华.  核农学报. 2015(05)
[6]一个黄麻矮秆种质株高性状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J]. 张立武,黄文轩,陶爱芬,林荔辉,徐建堂,方平平,祁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0)
[7]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钟妍婷,原向阳,刘哲,徐家燕,温芳英,张美涛,黄蕾,温银元,董淑琦,张丽光,郭平毅.  作物杂志. 2015(02)
[8]玉米材料的耐密性鉴定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J]. 卜俊周,岳海旺,谢俊良,彭海成,陈淑萍,张洪彬.  河北农业科学. 2014(06)
[9]小麦矮化、多雌蕊、不育新突变体的形态和遗传分析[J]. 沈椿才,秦召,李巧云,吕桂珍,段宗彪,倪永静,牛吉山.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10]吲哚乙酸与赤霉素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郑艳冰,党兰,丛永柱,李京莹,宋小娜.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3)

博士论文
[1]新型玉米矮化突变位点的鉴定及其功能分析[D]. 叶凌凤.中国农业大学 2013
[2]棉花矮化突变体AS98的遗传及基因表达差异研究[D]. 张超.四川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玉米矮秆突变体K125d的遗传及其对外源GA3的敏感性研究[D]. 陈立.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引进CIMMYT小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及分子标记检测[D]. 杨阳.山东农业大学 2015
[3]小麦抗白粉病新材料和矮杆突变体的研究[D]. 钱鹏.四川农业大学 2014
[4]IAA对水稻苗期生理特性和N、P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D]. 宁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5]玉米显性矮秆基因Dt的鉴定与精细定位[D]. 王立静.山东农业大学 2009
[6]显性矮杆水稻两系不育系矮培64S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郭税.华中农业大学 2009
[7]谷子矮秆基因的等位性和GA3敏感性测定[D]. 钱继岳.河北师范大学 2009
[8]一个水稻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 龙美西.四川农业大学 2007
[9]烟草株高变异体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响应[D]. 杨欣玲.河南农业大学 2006
[10]一个水稻半矮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 高奋明.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8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68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