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增温对苏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发布时间:2021-03-10 12:23
  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江苏南部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WOFOST模型模拟1980—2010年南京不同增温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0~2℃,增温使冬小麦发育期提前。出苗-开花期和出苗-成熟期增温,提前了冬小麦的开花期,但对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影响较小;提高了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延长,冬小麦产量增加,以出苗-开花期增温2℃产量提高最大。开花-成熟期增温缩短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降低产量,以增温2℃减产幅度最大。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增温对苏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不同处理麦田温度变化

麦田,小区


试验设置2个处理:T1(不增温处理)、T2(白天和夜间均增温2 ℃)。采用外源主动加热的方式对T2处理麦田进行增温。在试验小区的试验上方均匀放置4盏红外加热灯,用单片机控制加热温度,并动态调整红外加热灯的高度,使之与加热区内小麦植株顶部保持50 cm左右,以避免小麦灼伤,小区中增温面积为2.25 m2(1.5 m×1.5 m),小区间隔距离为2 m,以避免不同加热小区之间的干扰(图1)。T1处理安装相同的红外加热灯,保持断电状态,以确保T1与T2处理的差异仅由增温引起。每个处理在冬小麦第三片叶伸出时开始试验处理,至冬小麦收获后结束,阴雨天不增温。试验结果表明,T2处理小区平均温度较T1高2.21 ℃,符合试验设计要求(图2)。试验种植的冬小麦为扬麦15,在每年的11月14日播种。冬小麦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25 cm,播种密度为3.0×106 苗/hm2,试验小区面积为4 m2(2 m×2 m),每年每处理种植重复3次,试验田施用纯N 168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35 kg/hm2,磷肥和钾肥以基肥的形式在播前施用,氮肥分别在播前和小麦拔节时施用,两次用量各为84 kg/hm2,其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高产田相同。图2 不同处理麦田温度变化

干物质,产量,实测值,情景


表4 生育期日期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observed and simulated values of the date of growth stage and yield 项目 开花 成熟 产量/(kg·hm-2) 模拟 4月4日 5月1日 7 043 实测 4月5日 5月2日 6 4562.3 不同增温情景下的冬小麦的发育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发育期持续时间对田间增温的响应[J]. 高美玲,张旭博,孙志刚,孙楠,李仕冀,高永华,张崇玉.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2)
[2]弱光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J]. 江晓东,陈惠玲,姜琳琳,杨晓亚,吕润,华梦飞,吴可人.  中国农业气象. 2017(12)
[3]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温度条件变化趋势分析[J]. 谭凯炎,邬定荣,赵花荣.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6)
[4]基于WOFOST模型的中国主产区冬小麦生长过程动态模拟[J]. 黄健熙,贾世灵,马鸿元,侯英雨,何亮.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0)
[5]近30年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 李萌,申双和,褚荣浩,李楠,沙修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1)
[6]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 褚荣浩,申双和,吕厚荃,李萌,谭诗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6)
[7]模拟增温和降水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张凯,王润元,冯起,王鹤龄,赵鸿,赵福年,阳伏林,雷俊.  农业工程学报. 2015(S1)
[8]基于作物模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算法研究[J]. 王琦,郭建茂,郑腾飞,施俊怡.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2)
[9]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 覃志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华俊,李文娟,赵书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05)
[10]基于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干旱影响评估技术[J].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杨晓光,王靖.  生态学报. 2013(06)

博士论文
[1]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D]. 郭建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74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74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